黎彥章 文雙全 黃志剛 秦 珊 李 靜
(陜西省漢中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漢中 723000)
漢中地區(qū)山桐子大田育苗種子萌發(fā)試驗初報
黎彥章 文雙全*黃志剛 秦 珊 李 靜
(陜西省漢中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漢中 723000)
大田育苗條件下山桐子種子不同處理方法對其萌發(fā)的影響的結(jié)果表明:用水溫40℃浸種4 h處理山桐子種子,揉捻去除種子表層蠟質(zhì),發(fā)芽率達10%~15%,添加洗衣粉、純堿、草木灰揉捻去除種子表層蠟質(zhì)對種子萌發(fā)率提高沒有效果,1年生苗育苗密度100株/m2較適宜,播種量900~1 200 g/畝。
山桐子;種子萌發(fā);漢中
山桐子(1desia polycarpa)又名水冬瓜,屬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的野生木本油料樹種,果肉含油率約43.5%,種子含油率約24.2%,接近油菜籽的出油率,被譽為“樹上油庫”。西北植物研究所魏明山教授等研究發(fā)現(xiàn)[1]:山桐子種子油中含亞油酸70%以上,具有較好的脂、酸配比,是一種理想的食用木本油料,還可以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山桐子在漢中地區(qū)分布廣泛,山區(qū)農(nóng)民有采集果實土法榨油食用的習俗。但山桐子種子堅硬且表面被有蠟質(zhì),自然條件下很難萌發(fā)。劉曉敏等研究表明[2],山桐子種子在實驗室最適組合條件下發(fā)芽率可達到81%。祝志勇等[2]提出山桐子種子經(jīng)過草木灰、洗衣粉去蠟處理,能打破種子的深度休眠。目前在大田育苗中,用簡便有效的方法處理種子表面蠟質(zhì)、促進萌發(fā)效果的對比研究尚未見報道。本文采用溫水浸泡,添加洗衣粉、草木灰、純堿等處理種子,進行大田育苗試驗,分析其出苗率,探究在漢中地區(qū)山桐子種子大田育苗的實用技術(shù),為規(guī)?;筇锫兜赜缣峁﹨⒖?。
1.1 材料
供試種子于2012年11月采集于陜西省寧強縣,將果穗陰干后置于室內(nèi)常溫下保存。2013年3月中旬試驗前,從果實中取出種子備用。2015年和2016年又再次進行育苗試驗驗證。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漢中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苗圃內(nèi),位于漢中盆地,圃地平坦,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900~1 000mm,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shù)為1 780 h,極端最高溫35.8~39.7℃,極端最低溫-8~-14.3℃,無霜期為235~240天。土質(zhì)為沙質(zhì)壤土,土層厚度50 cm,pH7.1,有機質(zhì)含量1.0%。
1.3 試驗設計與播種
圃地整理為長6m,寬1.2m的苗床,每小區(qū)占苗床長度1.5m,每苗床設4個小區(qū)。共設兩個試驗,均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1.3.1 不同水溫浸種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設3個處理,3次重復,共9個小區(qū),每小區(qū)種子400粒。3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40℃溫水浸種4 h;處理2:常溫水浸種4h;處理3不浸種。
1.3.2 不同助劑去除種子表層蠟質(zhì)方法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設4個處理,3次重復,共12個小區(qū),每小區(qū)種子400粒。先統(tǒng)一用40℃溫水浸種4 h,然后分4個處理添加助劑將種子包在粗布袋里揉除表層蠟質(zhì)。4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加洗衣粉;處理2加純堿;處理3加草木灰;處理4不加助劑。
條狀撒播,用細土覆蓋,覆蓋厚度以不露出種子為適宜,按正常的小粒種子育苗進行田間管理。
1.4 調(diào)查方法
4月5日播種,20天后種子開始萌發(fā),至4月30日發(fā)芽結(jié)束,10月30日苗木停止生長,以各試驗小區(qū)實際保存株數(shù)計算出苗株數(shù)。
1.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進行方差分析。
不同處理對山桐子出苗率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及統(tǒng)計分析見表1和表2。
表1 山桐子不同水溫浸種出苗率
表2 不同處理方法出苗差異顯著性多重比較
由表2可知,處理1(40℃水浸種)與處理2(常溫水浸種)、處理3(不浸種)之間差異顯著;處理2(常溫水浸種)與處理3(不浸種)之間差異不顯著。用40℃水浸種出苗效果好。
表3 山桐子種子溫水浸種并加不同助劑除種皮蠟質(zhì)出苗率
由表4可知,不同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采用助劑處理種子的方法對提高出苗率作用不顯著。
3.1 促進山桐子種子萌發(fā)的主要技術(shù)措施
試驗表明,在大田育苗實踐中,浸種對種子發(fā)芽率影響差異顯著,種子經(jīng)40℃浸種4 h后揉捻去除種皮蠟質(zhì)萌發(fā)效果較好,其發(fā)芽率可達10%~15%;而加洗衣粉、純堿、草木灰揉捻去除種子表層蠟質(zhì)對種子萌發(fā)率提高效果不顯著。
表4 不同助劑對山硐子種子出苗率影響差異顯著性多重比較
3.2 山桐子的育苗合適密度及播種量
山桐子1年生育苗密度100株/m2較適宜(苗間距10 cm),每畝出苗3萬株,按本試驗方法處理種子,出苗率10%左右,每畝播種量900~1 200 g(千粒重3 g)。
3.3 播種適宜時間
山桐子種粒小,宜4月上旬地溫較高時晚播,有利于種子萌發(fā),同時注意前期遮蔭。
[1] 魏明山,梁印止,汝天心.水冬瓜果實種種子化學成分的研究[J]. 西北植物研究,1982,3(2):5-9.
[2] 劉曉敏,歲立云,李周岐,等.促進山桐子種子萌發(fā)技術(shù)研究[J].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9,18(4):324-327.
[3] 祝志勇.山桐子栽培試驗[J].淅江林業(yè)科技,2004,24(4):36-38.
[4] 祝志勇,王強,阮曉,等.不同地理居群山桐子的果實含油率與脂肪酸含量[J].林業(yè)科學,2010,46(5):176-179.
(責任編輯:張亞楠)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germ ination of field plant of Idesia polycarpa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w ith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40℃,seed soaking 4 hours,rolling and removing seed surfacewax,seedsgerm ination rate reached 10%~15%.Therewasno significant effect for seed germ ination rate by adding detergent pow der,soda ash,plant ash and rolling to remove the seed surfacewax.The density of 100 plants per squaremeter for annual seedling was suitable,seeding rate was900~1 200 gramsperacre.
Key words Idesia polycarpa;Seed germ ination;Hanzhong
A Prelim inary Study on Seed Germ ination of the Field Seed ling of Idesia polycarpa in Hanzhong
LIYanzhang
(Hanzho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estry Science in Shanxi Province,Hanzhong 723000)
S723.1,S 727.32
A
1001-9499(2017) 05-0011-02
第1作者簡介:黎彥章(197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研究。
文雙全(1965-),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研究。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