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軍
(紅河州林業(yè)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99)
棕櫚不同播種密度對苗木產量和質量的影響
胡永軍
(紅河州林業(yè)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99)
通過對棕櫚播種密度為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25 cm×25 cm、30 cm×30 cm、35 cm×35 cm幾種類型進行育苗試驗,得出密度類型20 cm×20 cm合格苗產量最大,達到10 005株/667m2;播種密度25 cm×25 cm時苗木合格率最高,當密度大于和小于25 cm×25 cm時,合格率均呈下降趨勢,當密度逐步大于25 cm×25 cm時,死亡率呈逐步上升的趨勢;用播種密度25 cm×25 cm合格苗木造林,幼林林相最為整齊。
棕櫚;育苗密度;產量質量
棕櫚(Trachycarpu fortunei)為棕櫚科(Palmae)棕櫚屬(Trachycarpu)常綠植物,又稱棕樹、棕皮樹、棕衣樹。其樹桿挺直,葉大濃綠,樹型別致,是極好的行道及庭園樹種。棕櫚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經濟樹種,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秦嶺,四川、云南、貴州、陜西、河南、湖北等省為最多,棕櫚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耐旱,較耐陰。棕櫚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棕纖維可制掃帚、毛刷、蓑衣、枕墊、床墊、水塔過濾網等;棕櫚葉鞘為扇子型,葉可制扇、帽工藝品及防雨棚蓋等;花、果、棕根及葉基棕板可加工入藥,主治金瘡、疥癬、帶崩、便血、痢疾等多種疾病;種子蠟皮則可提取出工業(yè)上使用的高熔點蠟;種仁含有豐富的淀粉和蛋白質,經磨粉后可作牲畜飼料;未開花的花苞還可以作蔬菜食用;棕櫚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多種有害氣體具有吸收能力。為驗證棕櫚育苗播種密度對苗木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從2011年11月~2016年6月開展了該項試驗,本研究主要測定了棕櫚不同播種密度對苗木產量、質量和造林生長的影響。
試驗地點在云南省紅河縣石頭寨鄉(xiāng)舊施村委會瑤寨村苗圃基地,海拔1 800 m左右,年日照1 700 h,年平均氣溫14.9℃,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8.9℃,≥10℃年積溫 4 200℃,年降水量1 240.2mm,5~10月份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土壤為黃壤,含石量為20%。苗圃地地勢相對平緩、交通方便、排灌條件良好。
2.1 種子來源
種子采自紅河縣阿扎河鄉(xiāng)棕櫚園,選擇10~15年生,樹桿粗、葉片寬大、棕片長、棕絲粗、無病蟲害的健壯母樹,于2010年11月中旬待果實呈藍黑色后采種,將采下的種子進行篩選,清除雜質和病蟲害種子,置于通風干燥處自然風干。
2.2 棕果消毒和浸種催芽
2011年3月對種子進行消毒和浸種催芽。處理方法是:用0.3%~1.0%的硫酸銅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將藥物沖洗干凈,放入保溫桶內,間歇性地向桶內補充溫水,保持水溫40℃左右基本恒定,浸泡50 h,再用濕沙覆蓋,澆水量以沙床不積水為限,沙土中的含水量大約為30%~40%。約20天后,75%種子開始發(fā)芽。
2.3 苗圃作床
在苗圃基地中,選取水源方便、地勢平坦、便于調查的地塊作為棕櫚苗圃試驗地。底肥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2 000 kg、過磷酸鈣50 kg、復合肥50 kg,拌勻后整地作床,床面寬150 cm、床高20 cm。播種前用0.05%的高錳酸鉀進行苗圃消毒。
3.1 播種密度
試驗設①、②、③、④、⑤、⑥六個類型三個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
①播種密度為10 cm×10 cm,66 700株/667m2②播種密度為15 cm×15 cm,29 644株/667m2③播種密度為20 cm×20 cm,16 675株/667m2④播種密度為25 cm×25 cm,10 672株/667m2⑤播種密度為30 cm×30 cm,7 411株/667m2⑥播種密度為35 cm×35 cm,5 445株/667m2重復1③②⑤①④⑥重復2①④⑥⑤③②重復3⑤②③⑥①④
2011年4月中旬將發(fā)芽勢相同的種子按6個類型進行移植點播,選擇地勢平坦的地段設置樣方,每個樣方設置按1.5m×6m,播種后用預先混合好的2∶1的細土與腐熟細糞蓋于墑面上3~5 cm。用透光率30%的遮蔭網搭高1.8m的拱棚遮蔭,方便在拱棚下澆水、除草等作業(yè),2012年11月份逐步移除遮蔭網。
根據天氣干旱程度不定期進行澆水,每年7月、12月兩次拔除雜草,期間未進行過肥料追施,至2013年4月20~25日,在每個樣方中按對角線等距離抽起30株進行測量,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3.2 造林對比
造林試驗地選擇在苗圃東側2 km的荒地中,海拔、氣候、土壤條件與苗圃地基本相同,坡度30°,東南坡向,造林地塊土層厚度>80 cm,整塊試驗造林地肥力條件相同。統(tǒng)一按2m×2m的株行距進行種植,①~⑥類苗木沿水平線設置6株,坡向線設置15株,挖穴40 cm×40 cm,每穴10 kg腐熟農家肥與表土拌勻后栽植。用①~⑥育出的檢測達到合格標準的苗木各隨機抽取90株進行造林,2013年6月初栽植,觀測造林后1~3年幼林的生長情況(表2)。
4.1 在播種密度等于25 cm×25 cm時,合格率最高,死亡率最小,當密度大于和小于25 cm×25 cm時,合格率均呈下降趨勢,密度大于25 cm×25 cm時死亡率呈上升的趨勢。
表1 2.4~0棕櫚不同密度育苗試驗質量統(tǒng)計株/cm
表2 不同密度培育的棕櫚苗木造林生長情況統(tǒng)計cm
4.2 根據表1的合格率算出:密度類型10 cm×10 cm合格苗產量為7 337株/667m2,密度類型15 cm×15cm合格苗產量8597株/667m2,密度類型20cm×20 cm合格苗產量10005株/667m2,密度類型25 cm×25cm合格苗產量9925株/667m2,密度類型30 cm×30 cm合格苗產量6151株/667m2,密度類型35 cm×35 cm合格苗產量4 301株/667m2。試驗得出,密度類型20 cm×20 cm合格苗產量最大,達到10005株/667m2。
4.3 采用不同播種密度培育出的合格苗造林,在造林后1~3年的觀測中,隨著苗齡的增大,高生長和地徑生長差距逐步縮小,但從林相上看,采用密度25 cm×25 cm播種育出的苗木造林樹高和地徑標準差最小,林相最為整齊。
5.1 棕櫚育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播種密度對苗木的產量和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苗木密度適宜與否,對于苗木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只有適宜的苗木密度才能使苗木優(yōu)質高產,苗木過密時,不僅每株苗木的營養(yǎng)面積小,而且由于苗木相互遮蔭使光照不足,通風不良,影響了苗木的光合作用強度,從而使苗木生長細弱、葉量少,苗木分化嚴重,苗木抗性差,死亡率高,合格苗率低。相反過稀的苗木,不僅不能保證單位面積上的產苗量,同時由于苗間空隙增大,雜草叢生嚴重,增加了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的消耗,苗木生長不均勻,苗木產量和合格率也不高。
5.2 不同的林木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需要不同的光照、水分、養(yǎng)份等,苗木培育的最佳播種密度是不同的。棕櫚育苗在不同的地方由于土壤、氣候因子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最佳播種密度也會有所不同。
[1] 朱華,楚永興.紅河縣棕櫚優(yōu)良家系選擇初報[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5,47(1):10.
[2] 韋強.紅河縣棕櫚產業(yè)發(fā)展對策[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08,33(6):123-124.
[3] 王達明.云南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4] 唐玉貴.棕櫚類植物容器育苗技術[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0,29(3):146-147.
[5] 李基平.主要造林樹種苗木[S].云南省地方標準,2006.
(責任編輯:張亞楠)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is to grow Trachycarpu fortunei tree w ith different sow ing density including 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25 cm×25 cm,30 cm×30 cm,35 cm×35 cm.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of type 20×20cm had themostqualified seedling yield reaching 10 005 trees per 667 squaremeters;meanwhile,sow ing density of 25 cm×25 cm has themost qualified rate of seedlings,when the density is less than 25 cm×25cm,the qualified rate decreased gradually,and when the density is greater than 25 cm×25 cm,themortality showed a gradualupward trend;w ith sow ing density of 25 cm×25 cm qualified seedlingsafforestation,the young standswere consistentin uniform ity.
Key words Trachycarpu fortunei;Seedling density;Yield and quality
Effects Tes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Trachycarpu fortunei
HUYongjun
(Forestry Station of Honghe Prefecture,Yunnan Mengzi 661009)
S723.1+31.2,S792.91
A
1001-9499(2017) 05-0008-03
第1作者簡介:胡永軍(1968-),男,林業(yè)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林木種苗生產、推廣工作。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