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靜 梁世全 劉敏良
【摘要】:近年來全國各口岸不斷有截獲白蟻的報道,筆者所在單位南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也多次在口岸一線截獲多種類白蟻。白蟻尤其是國內未見分布的白蟻種類一旦傳入并定殖我國,將會給整個國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把好國門生物安全,是檢驗檢疫機構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在介紹白蟻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近年來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截獲白蟻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提出加強檢疫監(jiān)管的有關建議。
1白蟻的基本介紹:
白蟻,節(jié)肢動物,昆蟲綱,蜚蠊目(百度百科:原本為等翅目,2007年,等翅目撤銷,被歸入蜚蠊目),白蟻科。遍布于全世界歐、亞、非、澳、美等五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緯度45°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全世界已知白蟻種類有3000余種,在我國40%的國土上,發(fā)現了300多種白蟻,常見的有十多種。
白蟻分為木棲性白蟻、土棲性白蟻和土木兩棲性三類,白蟻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源于植物和木材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一個成熟蟻巢內的白蟻少則幾萬只,多則幾百萬只,對農作物、林木形成嚴重危害,甚至引起房屋倒塌、堤壩潰決、文物毀滅等,是一類危害極大的有害生物,被國際昆蟲生理生態(tài)研究中心(ICTOE)列為世界五大害蟲之一。
白蟻擁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可以隨貨物、運輸工具等長距離傳播,傳入后如條件適宜能快速繁殖。提高口岸疫情防控能力是防止其入侵危害的重要手段。
2 口岸截獲白蟻情況分析
2.1 截獲白蟻頻次較多、來源地廣、品種不少。
南海九江口岸只是廣東省眾多二類口岸之一,2016年口岸進出口量約25萬標箱,橡膠木方是該口岸進口大宗貨物之一,近幾年連續(xù)截獲活體白蟻。2013年從香港進境的一個20尺集裝箱空箱內殘留的三塊潮濕木方條中截獲南美乳白蟻(Coptotermes testaceus(Linnaeus)),2014年從一批香港進境的廢物原料木質包裝中截獲鏟頭堆砂白蟻(Cryptotermes declivis Tsai et Chen,1963)和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其中鏟頭堆砂白蟻為全國首次截獲,2016年首次在來自美國的胡桃木中截獲大量北美散白蟻(Reticulitermes flavipes),今年7月首次在進口泰國橡膠木方中截獲東南亞乳白蟻(Coptotermes gestroi(Wasmann))。從全國范圍有公開報道的資料來看,口岸截獲白蟻也是頻頻發(fā)生,今年以來有,4月寧波口岸從非洲進口的刺猬紫檀方料中截獲大量中間乳白蟻,6月張家港口岸從馬來西亞進口的大輪原木中截獲大量大家白蟻,7月廣州機場口岸空運集裝箱中截獲大量印巴乳白蟻,8月莆田口岸從安哥拉進口的筒狀非洲楝原木中截獲麻頭砂白蟻,等等。從上述情況可見,口岸截獲白蟻頻次較多,截獲白蟻的來源地多、品種不少,這與白蟻強大的環(huán)境適應和生存能力以及白蟻分布廣泛、種類多的特點密切相關。
2.2 截獲白蟻的貨物主要為木材及木質包裝。
從南海九江口岸截獲白蟻的貨物來看,來源于原木、木方或者木質包裝,而從公開報道的全國截獲白蟻的情況看,同樣如此,且以原木中截獲的占多,這與白蟻喜好木材纖維素的特點密切相關。當然,白蟻強大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令其在非木質環(huán)境同樣具有生存能力,今年廣州機場檢驗檢疫局截獲的印巴乳白蟻就是源于無木包裝的服裝類產品及所承載的集裝箱。
2.3 進口貨物被白蟻為害的主要因素。
除去吸引白蟻的溫度、濕度及覓食條件外,進口貨物截獲白蟻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木在裝運前的檢疫查驗不細致、檢疫除害處理不到位,甚至帶皮原木未經有效檢疫除害處理即出具有關植物檢疫證書;木質包裝未按照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實施有效檢疫處理并加施IPPC標識,或者加施IPPC的木質包裝在反復使用過程中受潮、破塤并被二次感染;貨物存放場地檢疫隔離措施不足,被白蟻侵入,貨物裝柜時被連帶帶入,等等。
3 檢疫監(jiān)管建議
3.1 落實裝運前植物檢疫、除害處理,嚴格證書審核。
為防控植物疫情隨貨物或運輸工具傳播,對于木材、種子種苗、水果等植物或植物產品,國際通行的做法是要求輸出國有關機構檢疫合格后或者檢疫除害處理合格后出具官方植物檢疫證書作為輸入國的口岸通關文件。鑒于進口原木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頻發(fā),2001年原國家檢驗檢疫局聯合海關總署、國家林業(yè)局、農業(yè)部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fā)布第2號公告,要求:進口原木須附有輸出國家或地區(qū)官方檢疫部門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證明不帶有中國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或雙邊植物檢疫協(xié)定中規(guī)定的有害生物和土壤;進口原木帶有樹皮的,應當在輸出國家或地區(qū)進行有效的除害處理,并在植物檢疫證書中注明除害處理方法、使用藥劑、劑量、處理時間和溫度;進口原木不帶樹皮的,應在植物檢疫證書中作出聲明。
落實國外官方植物檢疫證書及裝運前檢疫除害處理,需要進口商、發(fā)貨人的配合,各地檢驗檢疫機構一方面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相關各方廣為知曉、積極配合;另一方面受理報檢時要認真審核官方植物檢疫證書,確保證書真實性,并關注證書上有關檢疫處理的內容,對于進口未能提供植物檢疫證書的、或者帶有樹皮的原木未進行除害處理的,不準入境。
3.2加強對木材、木包裝的口岸檢疫查驗,提升查驗人員專業(yè)水平。
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對白蟻等害蟲的檢疫查驗是嚴把國門生物安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針對原木攜帶檢疫性害蟲風險較大的特點,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對原木的檢疫查驗力度,嚴格依據工作規(guī)范落實開柜、掏柜查驗,必要時實施工廠卸柜全查。對于國際運輸中被廣泛使用的木質包裝,雖然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第15號出版物《國際貿易中木質包裝材料管理準則》發(fā)布后,各國均加強了對木質包裝的檢疫處理,但是口岸查驗中發(fā)現的無IPPC標識、標識不規(guī)范、瞞報木質包裝以及雖加施IPPC標識仍截獲害蟲等情況時有發(fā)生,因此,木質包裝仍是口岸檢疫查驗重點關注對象。
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暫時還沒實現通過儀器設備檢測截獲的有效手段,檢疫把關主要通過開柜、掏箱后對貨物及集裝箱狀況的觀察,依賴于查驗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經驗積累以及工作的認真細致。白蟻怕曬怕失水,活動隱秘,不易發(fā)現,往往需要通過蛛絲馬跡去追蹤,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去分析判斷。如,2014年南海九江口岸從木質包裝中截獲大量鏟頭堆砂白蟻,就是先從觀察到砂粒狀異物而引起警覺的,這些砂粒狀異物正是鏟頭堆砂白蟻的糞便,糞便從被蛀物的表面小孔推出來,落在下方物體上,集成砂堆形狀,是發(fā)現這類白蟻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提升口岸查驗人員專業(yè)水平是加強檢疫把關的重要手段。
3.3 推進口岸動植檢規(guī)范化建設,提升截獲能力和處理能力
鑒于疫情的復雜性、白蟻等害蟲的隱蔽性,口岸檢疫把關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對口岸硬件條件、管理制度、檢驗檢疫機構一線人員水平、實驗室鑒定能力、發(fā)現疫情后的應急處理能力等均有較高要求。而由于歷史原因,廣東口岸點多、規(guī)模參差不齊,一些口岸尤其是老口岸存在場地小、設備缺、處理弱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疫把關的成效。
口岸動植物檢驗檢疫規(guī)范化建設,是國家質檢總局推進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后,進一步探索新常態(tài)下增強動植檢把關服務能力,有效保障國門生物安全,作出的又一項重要工作部署。廣東局今年以來全力推進口岸動植檢規(guī)范化建設工作,明確了三年規(guī)劃和今年的主要工作計劃,將有力提升口岸對外來生物的截獲能力和處理能力。此外,參考水果、種子種苗、凍肉等敏感貨物的管理,依據風險分析和評估,必要時可考慮將進口原木口岸適當集約化,試行原木進口指定口岸管理,加大人力物力配置,管控疫情傳入風險和檢疫處理安全風險。
3.4充分利用疫情數據,開展風險分類管理,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
進一步規(guī)范口岸截獲疫情信息錄入,確保信息完整、準確。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檢科院疫情系統(tǒng)數據,加大數據分析研究,對來源國、貨物品名、害蟲類別等分類統(tǒng)計,針對截獲疫情突出的貨物,研究制定加強檢疫監(jiān)管的措施,必要時發(fā)布警示通報。對于輸出國檢疫部門已經出具植物檢疫證書的進口貨物,經入境口岸檢驗檢疫仍發(fā)現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由國家質檢總局向輸出國通報,連續(xù)多次發(fā)現問題的,暫停接受該檢疫機構出具的檢疫證書,直到其采取措施并符合中方檢疫要求為止。對于較少截獲疫情的來源國家和貨物,可以考慮進一步減少口岸查驗比例,提升口岸通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