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葆
人生在世,家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相比之下,家在男人心中又占有遠遠勝過他自己生命的位置。男人為了建立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往往不怕人生之路有多么艱難曲折,而終身勞作不止。
翻開五花八門的報刊雜志,或和親朋好友閑聊,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圍繞著家庭展開的話題,談感受更多的是女人。有人說這是因為家庭的主角是女人,所以女人最有資格和權(quán)威談?wù)摷彝ァI钪?,又常有這樣的情形,當女人受了委屈,與丈夫吵鬧時,總要抱怨一句:“我為你操持著這個家多不容易……”這里女人一不留神道破了天機:家是男人的。難怪多少年來,人們把男人結(jié)婚叫“成家”,把女人結(jié)婚叫“嫁人”。
也許這種世俗說法,僅僅是一種說法而已,但它畢竟被人們傳說著,并且反映著并沒有改變的普遍事實:在家庭的建立過程中,多數(shù)情形是男人比女人所做的努力更為厚重。
為了成家,男人上下尋覓,左右沖突,說盡甜言蜜語,費盡千辛萬苦去追求女人,哪怕一天一束鮮花、10封情書、花掉所有的積蓄,甚至債臺高筑都樂此不疲,一旦找到自己的所愛,就會山盟海誓地對她說:沒有你我一天都活不下去!等到結(jié)婚成家,男人馬上就會把家門鑰匙連同所有的收入拱手交給女人。在這里男人把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家是他的追求,家是他的歸宿。所以,在建立家庭的追求中,男人才顯得那么執(zhí)著與慷慨。
人類自從出現(xiàn)家庭以來,家已成為人們抗御災(zāi)難、承受艱辛的堡壘,成為人們品味生活、享受人生的樂園。對家庭的依戀是人們對祖國、家鄉(xiāng)、故園依戀的凝聚。對此,男人或許比女人有更深的感受。
對男人來說,有了家,就可以舒坦地躺在床上聽窗外的雨聲;可以帶著哀傷欣賞音樂讓眼淚盡情地流淌;可以隨心地說笑發(fā)火;可以無忌地抽煙喝酒;可以不拘禮節(jié)地吃掉最愛吃的各種美味佳肴;可以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去裝飾墻壁陽臺;可以哼著小曲干所有的粗重臟活兒,累了就有人為你擦掉臉上的汗水;可以借口生病自由自在地睡懶覺讓別人滿足各種需求……作為別人的兒子、丈夫或父親,不管是到天涯海角都會有人把他牽掛,讓他總有一種堅實的感受,這,就是家的溫馨和幸福!
有了家,男人總喜歡說把事業(yè)放在第一位,一些女人因此埋怨丈夫心里沒有家,其實男人為事業(yè)奮力拼搏歸根結(jié)底還是為了家,男人有了建樹最榮耀的是他的家人。如果說一個男人是他的父母煉鑄的一塊鋼鐵,那么家庭的溫馨則是點鐵成金的熔爐。于是便有了那句名言: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男人最怕禍起蕭墻、火燒后院,父母的埋怨和責斥,在男人心中不亞于一場大風警報,妻子的嘮叨和眼淚對男人的影響可以勝過一顆炸彈;而面對孩子企盼父愛的眼神,無論多么倔強的男人都會變成馴服的老馬。
因為男人懂得,說愛時容易,它只需要勇氣和激情,而經(jīng)營一個家是非常艱難的,它不僅需要摯愛、默契,更需要責任和犧牲。在男人的心中,家是他最切實的根系。生活中可以缺少許多東西,但他不能缺少一個美好的家庭。男人成家后更加懂得創(chuàng)建一個美好家庭的不易,懂得父母將自己撫養(yǎng)成人及幫助自己建立小家庭是多么艱辛,懂得妻子為操持繁雜的家務(wù)是多么費心勞神,懂得孩子為給家庭及父母長輩爭氣在學習上是多么拼力……
行筆至此,想起賈平凹在一篇文章里曾寫過的幾句話:我們常常驚嘆街上人多如蟻,更驚嘆一到晚上,人又到哪里去了,怎么沒有聽說誰走錯了家門?各自有家庭,想回的回,不想回的也得回,家庭里邊有日子。男女組合了家庭,家庭里的男女或許是土金相生,或許是水火相克,一加一或許等于二,一加二或許等于零甚或為負,一件苦惱或許代一為二或合二為一。姑且不說那如膠似漆的夫婦(往往太熱乎的夫婦不到頭),廣而大之的家庭,日子是整齊地過去,煩惱是無序而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所謂三十而立,以至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便是從三十以后,家庭的概念就是煩惱和責任。煩惱是存在的內(nèi)容,責任是忍耐的哲學,而這個時候孩子是最好的精神寄托。
世界上或許有許多不當家的男人,但很少有不愛家的男人——不管這個家是貧是富,若貧,男人會拼搏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若富,男人會為家庭的美滿和幸福而自豪。愛家的男人多么值得家人的驕傲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