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軍人眼中的中國軍隊
中國軍隊是一支有性格的軍隊,不惹事,不怕事。不管多強的對手,敢于出手迎戰(zhàn),所戰(zhàn)必勝,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實在太多了。而“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軍隊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也是大部分留學生的一致看法。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組織外軍學員外出教學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先后為五大洲112個國家培訓了數(shù)千名各級軍官。一批批留學生來了走了,他們學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他們眼中,中國軍隊是個什么樣?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坐落在城市北郊一個叫花旗營的地方。占地3000多畝的大院子,有序排列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各等建筑。一眼就能認出培養(yǎng)外軍留學生的地方——國際軍事交流中心,是那里飄揚著五顏六色100多個國家的國旗。
該中心還有一處可看,是友誼樓分別用真、草、隸、篆鑲嵌著236個“和”字的一面墻。中心主任宋裕祥告訴記者,新來的留學生都會在這里駐足良久。他們也許納悶:一所教“打仗”的軍校,怎么會把“和”抬舉得這么高!
入學的第一堂課——《中國國防政策》,不少留學生又聽出了“弦外之音”。學員巴哈德少校留意數(shù)了一下,短短45分鐘的授課32次提到“和平”。
很多留學生對中國的《孫子兵法》非常崇拜,認為“孫子是世界上最懂戰(zhàn)爭的人”?!皩O子講堂”隨機開課,次次講座,場場爆滿。“止戈為武”“知兵非好戰(zhàn)”的和平“兵學精髓”深深印在他們腦子里。他們也許不知道,中國的戰(zhàn)爭鼻祖中國人更崇拜。在悟透“精髓”中,延續(xù)著這一血脈,傳承著和平的基因,傳遞著和平的理念,實現(xiàn)合作共贏。
留學生們通過聽讀看,特別是跟班同訓、近距離參觀我軍裝備,觀看我軍演習等多種現(xiàn)地教學活動,拉直了心中不少問號:有些西方媒體報道不實,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度,中國軍人時刻保持著清醒的“戰(zhàn)爭頭腦”。
據(jù)問卷調查顯示:95%的留學生對中國防御型國防政策表示認同,80%的留學生認為中國軍隊的強大不存在威脅。
軍人因和平而充滿理想,軍人因戰(zhàn)爭而肩負責任。這是多屆留學生多個場合的發(fā)言片斷,記者摘錄出以下文字:中國軍隊雖然幾十年不打仗,但他們打仗的本領和專業(yè)從未弱化。因為他們知道,和平不是一句空話,要靠足夠的軍事實力做支撐,進而才能阻止戰(zhàn)爭、遏制戰(zhàn)爭,實現(xiàn)和平。所以,中國領導人一再激勵他的官兵,能打仗、打勝仗。中國軍隊更是一支有性格的軍隊,不惹事,不怕事。不管多強的對手,敢于出手迎戰(zhàn),所戰(zhàn)必勝,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實在太多了。
“想不到中國軍隊的開放度這么高!”來自中非的學員德亞少校,有著多國的培訓經(jīng)歷,他深有感觸地說。馬里學員薩馬科少校是第二次來這里留學,他看得更清楚:“當年我觀摩過中方學員的演習,他們用的也是這套系統(tǒng),中國不搞內外有別?!?/p>
兩名外軍少校的感受并非個例。去年11月,中國軍隊迎來了72國159名外籍軍官,他們走進東海艦隊,上艦下艙;在空軍某飛行師,可以直接登機觀摩;在臨汾旅、陸航旅,我軍最先進的陸軍主戰(zhàn)裝備也是全方位開放。他們還全程觀摩了我軍“前鋒”“必勝”等重大演習。
外籍軍官由衷地感嘆:一個擁抱世界的大國軍隊,其風范和氣度確實不一樣。
留學生亨利中校從公開資料中檢索到:最近幾年,中國軍隊與多國軍隊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先后同50多個國家的軍隊舉行了100多場次聯(lián)演聯(lián)訓。他說:“中國軍隊越來越透明,對問題不遮不掩,透明就是一種自信?!?/p>
在外軍留學生眼中,中國軍隊的自信還體現(xiàn)在普普通通的官兵身上,洋溢在臉上的風采,散發(fā)的獨特氣質,干練的行事作風,一名軍人就是一張名片。烏茲別克斯坦賈尼別科夫少校談道:“中國軍人十分認同自己的軍隊,具有很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紀律嚴明,身心一致?!?/p>
不少留學生注意到,充滿自信的中國軍隊,更凸顯在處理國際事務特別是敏感事務的作為上,用法理說話,用事實辯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但斗爭而不斗氣。
在問卷調查中,9成以上留學生認為,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和愈加自信,中國軍隊從關注與自己有關的問題,到關注國際問題、關注全球公域的安全問題、關注整個經(jīng)濟發(fā)展引發(fā)的全球性問題。
過去考慮到多方面的原因,外訓工作不允許涉及我軍的政治工作,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軍留學生對此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這一變化除與我軍外宣形象有所改善外,特別是通過聯(lián)合軍演、維和行動、國際救援等在國際舞臺上的良好表現(xiàn),讓世界看到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
走上國際舞臺、進入快速發(fā)展通道的中國軍隊,確實引來世界不少關注的目光。無論友好的、中立的還是挑剔的,他們無不敏感地意識到,中國軍隊與其他眾多軍隊有著明顯不同的“特質”。而這一“特質”比我們看到的那些“鐵家伙”更有內涵、更具分量。據(jù)外媒披露,國外多個專家和機構,試圖從制度的差異中解讀中國軍隊的成功路徑和這支部隊的傳奇。
在問卷調查中就有留學生反問:中國軍隊為什么會被社會賦予那么多頭銜——正義之師、和平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血性之師?為什么不信任何宗教的這支隊伍極具超強的凝聚力和如此純粹的信仰?
而一位外軍留學生的演講也頗耐人尋味:我在這里不僅學到了軍事領域的專業(yè)與技能,還領略了另一種似乎看不見、但又看得見的“神秘武器”——思想戰(zhàn)位,它能使這支部隊始終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tài),隨時迸發(fā)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英勇善戰(zhàn)、團結一致、所向披靡。
接受采訪時,馬里留學生卡迪婭多少校用中文連說帶比劃:“中國軍隊了不起?!钡拇_,環(huán)顧全球,地區(qū)安全、反恐防暴、自然災害等,世界并不太平。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更多的國際責任和道義。
來自馬里的留學生肯特中校動情地說:“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發(fā)生后,中國先后4次向受災國家提供援助總額達7.5億元人民幣,并派出專家和醫(yī)護人員1000多人,我的祖國馬里也得到了援助。來到這里才知道,這些援助都是由中國軍隊完成的?!?/p>
尼泊爾留學生比特少校顯得更激動,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fā)生8.1級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中國軍隊火速馳援。事后,他從官方資料上看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武裝力量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出境救援行動,組成8支救援隊、1088名官兵參與、8架運輸機、3架直升機以及190臺工程機械設備。同時,中國軍隊還陸續(xù)向尼泊爾提供了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以及價值5900萬元人民幣的兩套野戰(zhàn)醫(yī)院設備。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軍隊是值得信賴的朋友。”這是大部分留學生在問卷調查中的一致看法。
在一次課堂上,教官援引國際組織的一次統(tǒng)計:“至2015年底,中國軍隊參與29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3萬余人,是聯(lián)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碑斨v到這里時,所有外軍留學生全部起立,鼓掌:中國OK!中國軍隊OK!中國軍人OK!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