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煙臺大學體育教學部,山東 煙臺 264005)
運動人體科學
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
李 斌
(煙臺大學體育教學部,山東 煙臺 264005)
目的:討論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針對女大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好的干預方式,增進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方法:采用文獻資料、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測試法等研究方法對干預前后指標數(shù)據(jù)變化進行對比分析(身體健康指標25個包括:身體形態(tài)指標6個、身體機能指標5個、身體素質指標14個;心理健康指標13個包括:心理癥狀9個和性別角色異化4個)。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中各項測試指標在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前后有多項指標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癥狀自評結果顯示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和精神癥等指標上出現(xiàn)差異或顯著性差異,角色異化測量結果顯示雙性化人格異化在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比干預前高13.3%。結論: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建議各高校應建立傳統(tǒng)武術運動干預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武術;運動干預;女大學生;身心健康
Abstract: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tervention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pose better intervention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by literature review, experimental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interview and test method to analyze 25 body health indexes, including 6 body shape indexes, 5 body function indexes, 14 physical fitness indexes; The 13 mental health indexes include: 9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4 gender roles alienation. Result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 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ody shape, body func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oject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of self-evaluation showed that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terror and Psychosis and other indicators on the differences 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ole of alienation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bisexual personality alien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ojec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an the intervention before the high 13.3%.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oject exercise interven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and signi ficanc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movement to intervene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exercise intervention;femal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國家實力的競爭實際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首要和核心的任務,高校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健康的體魄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培養(yǎng)健康的大學生是我國高校的一項最基本的目標。然而,近年來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對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學生的體質狀況呈逐年下降的趨勢。教育部每2年對全國學生健康狀況進行一次監(jiān)測并發(fā)布公告,其公告結果顯示:我國學生的下肢爆發(fā)力、上肢力量、長跑耐力各方面素質呈逐步下降趨勢;肥胖、視力不良、心理疾病等不良狀況增加[1]。
當今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就業(yè)壓力也與日俱增,社會環(huán)境也越來越復雜,高校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的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表現(xiàn)出運動能力下降、體質弱,心理彈性水平差、獨立行為能力不夠、依賴性高、虛榮心強等現(xiàn)象。為了研究的真實性和嚴謹性,本人電話咨詢了山東省某高校體能測試負責人并取得了2016年全校女生體測具體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全校13 595位女生(除出國在外),參加仰臥起坐和立定跳遠項目測試的人數(shù)分別是13 068人和13 053人,2個項目不及格人數(shù)分別是2 209人和4 949人,不及格率分別是16.9%和37.9%。BMI數(shù)據(jù)顯示509人不達標,也就是說每100位女大學生中有近4人是肥胖或廋弱。另外,有235人申請免測,這幾乎意味著每100位女大學生中就有2人因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不能正常參加體育運動。
因此,本文在當前大學生體質下降、心理問題日益突顯的情況下,意圖通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的運動干預,從實證的角度解釋該運動項目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程度。本研究中“女大學生身心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角色三個維度[2]。旨在提高女大學生的體質,增進女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而針對女大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好的干預方式。
以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人體測量與評價》《體能訓練學》《運動心理學》等大量書籍,搜集、整理、研究、分析了報紙、期刊及網(wǎng)絡中的相關論文500余篇,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充分的參考數(shù)據(jù)和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1.2.2 實驗法 從煙臺大學2015年入校的女大學生中隨機篩選出60名作為實驗對象。篩選條件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分數(shù)結果為基準,選擇60分到89分之間的女大學生(已剔除病理性和意義不大的個體樣本)。
實驗時間:2016年3-7月進行初級長拳學習和訓練;2016年9月-2017年1月進行二十四式太極拳學習和訓練;2017年2月-6月進行散打運動學習和訓練。
選取初級長拳、二十四式太極拳和散打運動為干預手段的原因:1)初級長拳包含弓、馬、仆、虛、歇等步型,可發(fā)展學生平衡能力;拳、掌、勾等手型變化及上下肢動作配合,可發(fā)展學生協(xié)調能力;套路中“踢腿”“擺腿”“架掌”等動作能提高學生上下肢柔韌性,“騰空”動作可發(fā)展學生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2)太極拳動作舒緩,動靜結合,講究呼吸、動作和意念配合,要求精神灌注,排除雜念,心靜神清,可極大地舒緩心情,降低焦慮;3)散打運動是對抗性項目,對學生力量、速度、反應等能力要求較高,對提高學生意志品質、克服恐懼心理、培養(yǎng)自信心有極大的幫助。
干預手段:為期4個季度,前3個季度為運動干預實施階段,后1個季度為最終數(shù)據(jù)采集階段,包括儀器測量和問卷調查,以及最終測試結果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1.2.3 問卷調查法 發(fā)放癥狀自評量表(symptoncklist90,scl-90)和性別角色測量表(BSRI),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指標數(shù)據(jù)資料,進而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本研究所用癥狀自評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癥9個方面的90個問題;性別角色測量表包含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擾分量表各20項,共計60項性格特征描述的形容詞和短語,由心理健康專家郭冬梅和王曉剛設計。問卷調查時間為初級長拳、二十四式太極拳、散打3項運動干預結束之后,調查形式為現(xiàn)場發(fā)放、當場回收,發(fā)放問卷60分,回收問卷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其中,癥狀自評量表評定時間為“近一個周內”。
1.2.4 專家訪談法 根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體育測量與評價》《人體運動能力檢測與評定》等要求,結合高校體育教育研究人員崔艷艷(博士)、體育教師侯冠林、武術教師王開文(教授)、心理健康指導師王曉剛等有關專家訪談結果,確定出本研究的評價指標為女大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性別角色異化3個維度下的38個量化指標。
1.2.5 測試法
1.2.5.1 體格測量 測試時間為上午(早飯后2h),身著短褲、短袖、襯衫,赤足。身高、胸圍、腰圍、臀圍讀數(shù)以cm為單位,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2位,體重讀數(shù)以kg為單位,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2位。
1.2.5.2 身體機能測試 身體機能測試包括血壓、脈搏、肺活量以及臺階指數(shù)。臺階指數(shù)測試:臺階高度的臺階為30cm,節(jié)拍器設定每分鐘120次(每上、下一次為4動),上下臺階運動5min。脈搏測量:運動結束后取坐位姿勢休息,測量1min~1.5min、2min~2.5min、3min~3.5min共3次脈搏。
1.2.5.3 身體素質測量 考慮到測試指標的全面性、敏感性,綜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測量與評價》《人體運動能力檢測與評定》以及專家訪談結果,試驗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身體素質指標有柔韌、靈敏、力量、平衡、協(xié)調5項測試指標。測試內容及計量:高臺壓腿(靜態(tài),前額與腳尖距離,cm);轉肩(兩手握距,cm);坐位體前屈(雙腿,cm);1min象限跳(輪數(shù));直尺反應(s);單手握力(kg);背力計(kg);1min仰臥起坐(次);立定跳遠測量儀(cm);閉目單腳站立(s)。
1.2.6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實驗前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歸納整理,運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輸入與分析。
2.1.1 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 身體形態(tài)測量與評價是定量化描述人體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某一單項指標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體質”優(yōu)劣,只有綜合地加以評價才能反映出學生體質的全貌[3]。根據(jù)“國際體力測定標準化委員會”提出的方案以及國內外許多教科書,概括起來主要有體格測量、身體成分測量和體型測量等方面。體格測量是對人體外部形態(tài),包括體重、長度、圍度、寬度在內的各種測量。體格測量不僅是反映生長發(fā)育狀況和體質水平的重要方面,而且對運動員選材也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選取體格測量為身體形態(tài)測量的主要指標。
從表1可以看出,進行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身高數(shù)據(jù)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女大學生的身高有一定的增長,可能是經(jīng)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導致的身高的增長,也可能有一部分女大學生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后期,進入大學后,她們的身高還會有一定的增長,因此無研究價值。干預后,女大學生的胸圍、腰圍、臀圍都有一定的增長,但數(shù)據(jù)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可能是經(jīng)過武術運動干預的結果,也可能是青春發(fā)育后期發(fā)育的結果,無法得出科學結論。BMI指數(shù)在干預前后均在正常范圍,且變化極小,無參考意義。
體重方面,傳統(tǒng)武術項目干預后女大學生的體重有一定程度的減輕。分析其原因,在身高、胸圍、腰圍、臀圍均有所增加的情況下,體重有所下降,表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于改變女大學生的形態(tài)有一定的影響。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武術運動干預,女大學生的肥胖度有所下降??梢缘贸觯簜鹘y(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可以改善女大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特別是在當前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中國青少年肥胖率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希望能夠通過對女大學生進行武術運動干預的效果,給廣大青少年以啟發(fā),期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國青少年的健康狀況,降低青少年的肥胖率。
2.1.2 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影響 身體機能是指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系統(tǒng)、器官所表現(xiàn)出的生命活動。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功能的強弱是反映人體生命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采用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評定指標[4]血壓、脈搏、定量負荷臺階指數(shù)和呼吸系統(tǒng)機能評定指標肺活量作為運動干預后的測量指標,并依此分析論證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體機能健康的影響及程度。
從表2可以看出,進行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收縮壓的值有一定的增長,而舒張壓的值也有一定的變化,血壓存在著差異。說明經(jīng)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心臟的收縮功能,心臟的輸入、輸出功能有一定的增強,即心肌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在脈搏方面,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脈搏的值有一定的降低,且與干預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說明心臟的做功功率增大了。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進行一定時期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有助于改善心臟的功能。
表1 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前后,女大學生各項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結果
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從肺內呼出的最大氣量叫肺活量。肺活量大表明肺泡內氣體交換面積大,所以肺活量可以代表人體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肺活量是肺的容積和肺的擴張能力即呼吸機能潛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表2肺活量的值來看,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項目干預后,肺活量的均值增加了305.66ml。分析其原因,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傳統(tǒng)武術運動項目干預后,出現(xiàn)了呼吸肌力量的增加,肺或胸廓的彈性增加,從而導致肺部的容積增加,進而導致肺活量的增加。
從表2可以看出,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前后,臺階試驗的值存在顯著性差異,有一定的增長。臺階試驗是一項定量負荷機能試驗,主要用以測定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也可以間接推斷機體的耐力,臺階試驗指數(shù)越大,則反映測試者心血管的機能水平越高。測量結果可以描述為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心臟以及周圍血管的收縮能力增強,進而導致心血管的系統(tǒng)功能的增強,同時也間接地反應了女大學生耐力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于改善女大學生的心血管機能和呼吸系統(tǒng)機能有良好效果,對提高女大學生身體機能水平和耐力水平是有極大幫助的。
2.1.3 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各項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身體素質,通常指的是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5]。身體素質一般包括柔韌、靈敏、力量、平衡、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經(jīng)常潛在地表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以及體育鍛煉方面。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后天的營養(yǎng)和體育鍛煉的關系也十分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6]。
由表3可以看出,經(jīng)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的柔韌、靈敏、力量、平衡、協(xié)調五項素質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柔韌指標數(shù)據(jù)顯示出在左腿柔韌性的數(shù)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右腿柔韌性、肩部柔韌性的數(shù)值上存在著差異。在腰部柔韌性的反映指標上,即坐位體前屈的測試值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對女大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其柔韌素質的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分析其原因,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柔韌素質。在基本內容進行之前,學習者往往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壓腿、壓肩、涮腰等熱身運動。武術基本功練習中的“正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等動作極大地拉伸了下肢韌帶,提高了腿部柔韌性,而套路中“架掌”“亮掌”“烏龍盤打”等動作又能充分地發(fā)展肩部韌帶的延展性,提高了肩部柔韌性。武術運動講究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很多動作要求“以腰帶肩”,又以“前伏后仰”形態(tài)加大動作幅度,加之“轉身”“翻腰”等姿態(tài),促進了腰部關節(jié)、肌肉和韌帶的發(fā)展,提高了腰部韌性的發(fā)展。
靈敏指標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靈敏素質的各反映指標均發(fā)生變化,趨向良性發(fā)展。分析其原因,武術套路自身就是“攻”與“防”的結合,武術動作中包含大量的閃、展、騰、挪等攻防基本技術,這些動作是習武者身手靈活敏捷的體現(xiàn)。另外,散打運動中的進步、撤步、左右偏閃等步法,更從專業(yè)的層面上提高了女大學生迅速移動和反應的能力。武術套路演練要求節(jié)奏分明,或疾如勁風,或緩如流水。這就要求習武者能準確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也說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有助于增強女大學生動作的準確性、控制動作的幅度及速度等,有助于提高女大學生的靈敏素質。
表2 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前后,女大學生各項身體機能指標的結果
力量指標數(shù)據(jù)顯示,各項力量素質的測試指標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且在立定跳遠的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其他力量測試指標的值上存在差異,表明一定時間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有助于提高女大學生的力量素質。分析其原因,女大學生力量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武術的運動特點決定的。例如,武術套路中的弓、馬、仆、虛、歇步型和跳躍動作等,經(jīng)過長時間練習后,能使女大學生下肢力量得到顯著提高。散打運動是對抗性項目,其核心進攻技術是踢、打、摔。在蹬、踹、鞭等各種腿法練習時,女大學生腿部力量得到鍛煉;在一次次擊打拳靶和沙包的各種拳法練習中,胳膊的力量自然得到極大提升。因此,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于改善女大學生的力量素質非常有效。建議在以后的教學或練習中可以采用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的辦法來改變女大學生身體的力量素質下降的現(xiàn)狀,進而提高我國女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平衡指標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的平衡能力反映指標的值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有助于改善女大學生的身體平衡能力。分析其原因,學習者在進行武術練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做弓、馬、仆、虛、歇等基本步型的練習,套路中“彈腿沖拳”“提膝亮掌”等單腿支撐以及跳起騰空和落地平衡的動作練習,增強了女大學生對動作定式、重心平衡、重心移動等的控制能力,即提高了其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關節(jié)內的本體感受器以及視覺等多方面的協(xié)調能力。因此,進行一定時間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可以增加女大學生的平衡能力。
協(xié)調指標數(shù)據(jù)顯示,女大學生協(xié)調性指標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跳繩的次數(shù)明顯增加。這說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有助于改善女大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分析其原因,武術套路練習講究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各種動作少有是靠單一肢體完成的,更多動作是涉及雙臂、雙腿或上下肢相互配合,同時做相向或相對運動才完成的,這對提高女大學生協(xié)調能力有良好效果。太極拳習練亦強調協(xié)調和配合,講究“六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謂之“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謂之“內三合”)。散打運動是接觸性對抗項目,不是單純的動作演練,實戰(zhàn)過程中需在神經(jīng)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才能做出有效的進攻和成功的防守,這就要求女大學生在訓練中大量練習拳法、腿法、摔法和步法相互配合的技術動作。因此,女大學生在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訓練中提高了自身的協(xié)調能力。
高校環(huán)境給大學生們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同時也給了他們學習、生活和就業(yè)等眾多壓力,不少大學生面臨著內心世界和外界環(huán)境的沖突,如人際關系、環(huán)境適應、情感和情緒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lián)。
本次測量使用量表的問題設計,經(jīng)有關心理健康指導專家根據(jù)時代發(fā)展和社會環(huán)境變化,并結合高校大學生群體生活環(huán)境做出改良(表4)。
從表4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女大學生在經(jīng)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在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和精神癥等指標上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
軀體化指標數(shù)據(jù)在干預后數(shù)值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大量研究證明軀體化癥狀的出現(xiàn)往往和長期存在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或內心沖突密切相關[7]。武術運動除注重人的形體修煉外,還講究精、氣、神,要求練習者形神兼?zhèn)洹韧饨Y合、身心俱修,培養(yǎng)人的自信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太極拳特別強調以意念引導動作,可以明顯提高太極拳鍛煉者對“自我”的認識。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顯提高,運動能力、身體素質、身體狀況和身體吸引力的提高與身體自尊水平呈正相關。因此,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于削減女大學生軀體化癥狀起到了良好作用。
抑郁情緒會對健康個體產(chǎn)生負面影響。當外界環(huán)境對個體內心產(chǎn)生不良影響時,就會對個體產(chǎn)生心理壓力,而一旦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就會累積形成“隱性能量”,這種“隱性能量”具有攻擊性。而這種未表現(xiàn)出來的“攻擊性能量”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8]。通過表4可以看出,經(jīng)武術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抑郁癥狀前后水平呈顯著性差異,抑郁程度大大降低。分析其原因:1)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使人產(chǎn)生“運動快感”,而這種“運動快感”對于抵制不良情緒有著積極作用;2)武術長拳和太極拳動作優(yōu)美,亦動亦靜,動靜結合,練習者往往沉浸在其中,忘卻自我;3)武術套路每個動作都具有“攻防”涵義,使得在現(xiàn)實生活中壓抑的心理可以在這里以或踢、或打的形式彰顯出來。另外,散打運動是接觸性對抗項目,運動形式緊張而刺激,對消除個體消極情緒有積極作用。對練、打靶、踢靶和沙袋是學生情緒宣泄的直接途徑,使得平日未能表現(xiàn)釋放的“攻擊性能量”及時得到釋放,從而消除了抑郁心態(tài),促進了人的身體健康。
焦慮是對當前或預計的威脅所反映出的恐懼和不安的情緒。長時間的焦慮會給人的身心帶來極大傷害。表4數(shù)據(jù)顯示,武術運動干預前后女大學生焦慮癥狀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干預后的女大學生焦慮水平大幅度降低。分析其原因:體育運動可以對大學生心境和情緒產(chǎn)生重大影響[9]。學者王全軍在研究中提出,武術運動可以使大學生心境趨向良性發(fā)展[10]。武術散打運動有降低焦慮水平的效果,包括降低認知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武術散打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和拼搏的精神,使學生體魄強健,培養(yǎng)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散打運動因其接觸性對抗而緊張刺激,此狀態(tài)下會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和雄性激素的分泌[11]。腎上腺激素可緩和神經(jīng)以及促進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作用,而雄性激素水平在女性生理中作用更不容忽視,與男性相比,女性體內雌雄激素的相對水平比各自的絕對水平更重要,這也是女性更容易情緒紊亂的一個原因。
恐怖是個體對人物、事件、時間、空間等因素未知或不確定而產(chǎn)生的應激性心理反應。較男生相比之下,女生恐怖心理居多。女性與生俱來的不安全心理特征既有傳統(tǒng)文化留下的烙印,也有現(xiàn)代教育的缺失。表現(xiàn)為膽小怕事,優(yōu)柔寡斷,往往在生活中需要給予更多的保證和確鑿的條件才愿意去做。表4顯示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恐怖心理機制水平顯著下降。分析其原因:初級長拳和二十四式太極拳是套路演練,套路演練中的一招一式實際是攻與防展現(xiàn)。在套路演練的過程中完成了和假想敵的對抗,因而削弱了對對手的恐懼。散打運動是接觸性的對抗項目,在完成了假想敵的任務之后轉而進行實戰(zhàn)對抗是理論走向實踐的嘗試。這種嘗試是刻骨的、真實的,是擺脫恐怖走向勇敢的表現(xiàn)。因此,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是提高女大學生運動能力,特別是自我保護能力,同時也是增強女大學生自信心,克服女大學生恐怖感的有效手段。
精神癥是影響女大學生學習、擇業(yè)、戀愛、生活的一個問題,也是造成許多女大學生自殘、自殺等惡性事件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表4數(shù)據(jù)呈現(xiàn)出武術運動干預后女大學生精神癥水平下降的良好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武術運動有急有緩,一張一弛、動靜結合。適中的運動會促進腦下垂體內啡肽激素的分泌,大腦釋放的這種內啡肽物質可以消除精神緊張,緩解心理壓力,使人產(chǎn)生愉悅感。長年習武者都往往精神飽滿,充滿自信,這都與內啡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另外,散打運動的實戰(zhàn)演練,需要運動員在賽場上精神高度集中,一切與比賽無關的煩惱事情皆拋于腦后,全心地投入運動,盡情地享受運動樂趣。一場高度緊張的賽事結束后,精神和肉體都會得到一種極大的放松感。這種極度落差效應本身就是對神經(jīng)的錘煉,能夠使人對精神緊張和外界刺激的忍受力加強。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五千年的傳統(tǒng)思想教育下孕育出中國女性文靜、溫柔、善良、賢淑、順從、矜持等性格氣質。具有這種東方特色之美譽的中國女性,曾是國人的自豪。然而,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化,在這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女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就業(yè)、戀愛等壓力也與日俱增,其傳統(tǒng)女性的特征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問題也日益顯現(xiàn),例如表現(xiàn)出軟弱、依賴、膽小等特點。伴隨著害怕吃苦、不堪挫折、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等性格缺陷,少數(shù)女大學生甚至出現(xiàn)了棄學、輕生等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桑德拉·貝姆最早研究兩性角色差異,并設計了性別角色測量表(BSRI)。研究認為人類除了生物學意義上的男女性別(sex)差異之外,還存在社會性別角色(gender)差異[12]。錢銘怡研究指出傳統(tǒng)上的絕對的性別角色是不完善的[13]。與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的性別角色相比較,雙性化人格個體自尊心強、獨立性好、自信心高,能較好、較快地適應環(huán)境和融入社會。因此,雙性化人格是一種理想的人格模式[14]。
資料顯示,貝姆在美國大學生中測得雙性化比例數(shù)據(jù)27%;一些專家學者對中國大學生(含男女生)性別角色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和未分化類型比例大約各占四分之一;另一些學者則研究認為,我國大學生雙性化人格比例偏低,在15%以下,女大學生雙性化人格比例更低,在5%左右[15]。這些數(shù)據(jù)偏差應該與地域差異、文化差異和測量表差異有聯(lián)系。
為確保數(shù)據(jù)測量的科學性、真實性和準確性,本研究特別邀請心理健康專家郭冬梅女士和王曉剛先生參考國內外資料,并結合我國地域文化和時代信息對所用性別角色測量表進行了設計改良。量表包含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擾分量表各20項,共計60項性格特征描述的形容詞和短語(表5)。
表5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組在經(jīng)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后,女生男性化人數(shù)為9人,所占比例為15%,比干預前所占比例高出8.3%。雙性化人數(shù)為14人,所占比例為23.3%,比干預前所占比例高出13.3%,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有向雙性化人格發(fā)展的良好趨勢。分析其原因,武術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禮讓謙遜的優(yōu)秀品德。武術運動和武術文化,日漸熏陶,潛移默化,塑造出優(yōu)秀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特別是散打運動這項曾一度被男人統(tǒng)治的項目,乃是實戰(zhàn)雙方身體、心理和技能的較量。運動所能用語言表示的剛毅、堅強、拼殺、勇敢等詞語都是傳統(tǒng)意義上描述男性氣質的用語。訓練場、比賽場上到處是力量與速度的激情,到處都充滿著濃濃的男性氣息。女大學生長期在這種氣氛中揮汗訓練,無形之中會被熏陶感染。訓練是苛刻的,比賽是殘酷的,在教練的呵斥聲中,女大學生義無反顧地進攻、重擊,聲嘶力竭地吶喊,此時此景,內心也沒有了女性和男性的概念了。這些因素影響了女大學生的性格氣質,導致了女大學生女性角色出現(xiàn)趨向男性角色的異變的現(xiàn)象。因此,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在構造女大學生雙性化人格過程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1)運動干預實驗結果對比顯示,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性別角色異化中的多項指標發(fā)生良性變化,呈現(xiàn)出向健康方向發(fā)展的良好趨勢。因此,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
2)傳統(tǒng)武術項目的健身價值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體育與健康理念下,通過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提高女大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女大學生身心健康,是建立高校體育運動干預大學生健康的重要模式和途徑。
3)運用傳統(tǒng)武術項目中的多種運動形式對女大學生進行運動干預,又以衡量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多元化指標為論證依據(jù)進行綜合討論分析,是本研究對科學性、嚴謹性和合理性的一次求證。
高校女大學生應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我國傳統(tǒng)武術運動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可改善自身身心健康狀況,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這是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給當代女大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1] 教育部關于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公告[EB/OL].http://www.hzxjhs.com/html/201309/22/53511.html,2017-05-25.
[2] 賈秀雯,賈雄.大學生身心健康素質指標體系分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61-63.
[3] 黃明教,李文杰.體育統(tǒng)計與科研量化設計[M].湖北: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88:136-14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9-177
[5] 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8-129.
[6] 金玉子.吉林省大學生身體素質差異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4):84-86
[7] 張朝輝,宋景貴.軀體化障礙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5):639-644.
[8] 程欣泉,蘇冠源.淺析武術散打運動對于負性情緒宣泄的積極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2,2(30):81-82.
[9] 賀亮鋒.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心境和情緒的影響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481-482.
[10] 王全軍.七項體育運動項目對高校大學生心境的影響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2,29(2):140-143.
[11] 奚耕思,張武會.抑郁癥發(fā)生機制研究進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6):64-69.
[12]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3] 錢銘怡.關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初步調查[J].應用心理學,1999,5(1):14-18.
[14] 王學.當代大學生人格構建的理想模式—雙性化人格[J].當代大學教育,2004(4):86-88.
[15] 王中會,王晶.雙性化女大學生的人格特征、身心癥狀及大學適應狀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11):811-815.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 B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Shandong China)
G804
A
1004 - 7662(2017)06- 0080- 07
2017-06-15
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傳統(tǒng)武術項目運動干預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項目編號:YB15026)。
李斌,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