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畫成
沒空調(diào)的古人,何以“幸存”?
吳畫成
暑熱難耐,不知道是人越來越不耐熱了,還是天真的是一年比一年熱了,伏天的“段子”也一年比一年流行:空調(diào)是現(xiàn)代最偉大的發(fā)明。被熱得急了,可能還會加一句“沒有之一”。也有人調(diào)侃,“打敗我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熱”。
不由人不揣度,現(xiàn)代之前,人們是怎樣在暑熱中“幸存”下來的?楊萬里的小詩《夏夜追涼》,是“幸存”的故事之一。
楊萬里是和陸游等并稱的詩史上“南宋四大家”之一。最著名的詩作,我們大多熟悉,比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比如“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比如“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應(yīng)該可以稱楊萬里是寫夏天與荷花的好手。畢竟“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別樣紅”基本可以稱是寫荷最著名的詩句之二了。他還有一首比較著名的詩是寫夏天的——《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p>
這幾首看起來都是閑適輕柔的。但《夏夜追涼》這一首看起來就比他們要“激烈”了:“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蔽覀円话阏f“乘涼”“納涼”,楊萬里不急的時候也說“日長睡起無情思”,但這首詩里他用的是“追涼”,明顯是被“夜熱依然午熱同”給熱得急了。
晚上還和白天午后一樣熱,這種體驗,我們也熟悉。不過一想到八九百年前,有個四十多歲的詩人被熱得睡不著,還沒有空調(diào),也吃不到冰飲,開了門去樹林里找涼快,這番場景與“苦處”,還是讓人忍俊不禁。
大概在月光下的林子里聽了一會兒蟲聲,站了一會兒,終于沒那么燥熱了,楊萬里說:“時有微涼不是風?!辈皇秋L,是什么呢?大概是找到“心靜自然涼”的前空調(diào)時代避暑真諦了吧。
“心靜自然涼”這秘訣,可不止楊萬里這宋代人有。唐朝詩人白居易有一首《銷暑》詩,比楊萬里還直白:“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逼鋵嵶屑氉x讀,也有楊萬里那首詩里“追涼”的那種急切和無奈之意了。天太熱了,熱到別的什么都不能干,唯一的選擇就是“端居一院中”默念心靜自然涼了。煩躁的白居易,無奈的楊萬里……這么想起來,空調(diào)確實是偉大的發(fā)明。
詩詞里,以“避暑”“消暑”等為主題或入詩的,其實不少,印象深的,還有一句看似打油其實正經(jīng)的:“城里今年熱異常,出城肅寺未全涼?!弊髡呤撬螘r南渡名將張俊的曾孫張镃??嘞牡慕馑?,宋末的樞密使文天祥提過一個涼方:“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鳖}目是——《西瓜吟》。
來,吃瓜。
摘自學習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