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亦涵
親愛的與陌生人
□ 呂亦涵
許是因性格里的孤僻因子,我總會在眾生喧嘩時,下意識地繞道而行,卻喜歡在旅途中與陌生的有緣人交流。
比如,在九寨溝的某一晚,見到客棧院子里的新加坡女子——她坐在院子中央,對著沒有星芒的高原夜空抽了大半夜的煙。
我走過去坐到她身邊,無須特意開場,兩個失眠的旅人便從分享一包煙開始,分享起了彼此的旅行經(jīng)歷。分享至大半夜,話題從純粹的旅行到彼此經(jīng)歷過的人與事,甚至人生觀、價值觀,一一道來。
她說:“真奇妙,人總是會下意識地對陌生人發(fā)出最真實的聲音。同你說的這些話,我從未對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親人說過?!?/p>
“你知道嗎?在更早一點,我們中國流行過這么一種說法:和相愛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說心里話?!?/p>
她問:“是因為和陌生人說話毫無負擔嗎?”
“我倒更愿意理解為,因為越是相愛的人就越是不容易敞開心扉。因為理解一個人的苦痛,很多時候也就意味著必須同時包容與接受他的不堪??稍绞窍鄲鄣娜耍绞窍M氵M步?;蛟S因為太愛你,或許因為太愛他自己?!?/p>
就像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xué)習(xí),彌補自己曾經(jīng)沒有好好學(xué)習(xí)的缺憾;就像男子總希望女友溫柔賢淑,能替自己孝敬父母,只因為他自己太忙;就像親密的朋友總希望你一失戀就能迅速走出悲痛,因為她不忍看你悲痛;就像你身邊所有的好友都會奮力拉住你,不讓你往一個很可能會失敗的坑里跳。
因為他們不愿讓你受到傷害,因為他們擔心你一旦跌下去后便再也爬不上來,因為他們愛你。
于是,這些愛你的人注定無法成為一名冷靜的旁觀者,在你奮不顧身想往某個坑里跳時,設(shè)身處地地考慮你的心情——因為他們考慮你的未來與得失,總多過考慮你的心情。
可我們卻能在陌生人那里得到冷靜的、設(shè)身處地的安慰——
“半年前,我在新加坡那邊辦理了停薪留職,此后便開始在中國旅行。因為我的祖父是中國福建人,自他過世后,這半年來,我沿著他曾經(jīng)走過的路完完整整地走了一遍。所有人都不理解,真的,都不理解?!?/p>
可我理解。
那時候,我腦中驟然浮起的,是去年在曲靖開讀者見面會的那個早晨,我接到爸爸的電話,說爺爺過世了。
我為什么沒有在前一晚與他通電話?為什么出門的前一周沒有去探望他老人家?為什么這兩年來因為工作忙,與他交流越來越少?為什么人總要在失去后,才發(fā)現(xiàn)最親愛的人竟然成了永恒的遺失?
我理解,統(tǒng)統(tǒng)理解。因為你所經(jīng)歷過的苦痛,我也經(jīng)歷過。
不止我,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
于是在這個沒有星芒的高原夜空下,作為一個普通的聽故事的人,我愿平心靜氣地坐在你身旁,就像理解自己一樣,理解你。
不帶期冀,不因希望你過得好而過高地要求你,我只是,在此刻,覺得有那么一點兒……憐惜你。
就像憐惜我自己。
所以,旅途中的陌生人,讓我們說一說心里話吧。不帶期冀地,心平氣和地,說一說話吧。
(摘自《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