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揚
你看那老成君子,宮室不如人,車馬不如人,衣服飲食不如人,仆僮器用不如人,他卻學問強似人,才識強似人,存心制行強似人,功業(yè)文章強似人。較量起來,那個該愧恥。
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呂坤自幼聰穎,六歲入學啟蒙,十五歲作《夜氣銘》《招良心詩》,二十五歲考秀才第一,二十六歲中舉,三十九歲中進士,步入仕途。從政后,他憂國愛民,剛正不阿,為政清廉,被譽為明萬歷年問天下“三大賢”之一。呂坤一生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呻吟語》《去偽齋文集》《實政錄》等,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醫(yī)學等各方面,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在家教領域,呂坤也很有建樹。他曾經(jīng)給兒子寫了一篇言語樸實、內(nèi)涵深刻的短文,名叫《知恥說示兒》,告誡兒子要知恥。呂坤對什么是“恥”,有自己一番獨特的理解。他在這篇短文中所針對的是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種炫富現(xiàn)象:“凡人家子弟,宮室車馬,衣服飲食,僮仆器用,事事要整齊華麗,豐美充足?!?/p>
明萬歷年問,奢靡之風比較普遍,有人覺得在物質方面稍不及人,就“愧恥”得不行,認為低人一等。對這種所謂的“恥”,呂坤說是典型的“俗心腸、低見識”。于是,呂坤告誡兒子說:“你看那老成君子,宮室不如人,車馬不如人,衣服飲食不如人,仆僮器用不如人,他卻學問強似人,才識強似人,存心制行強似人,功業(yè)文章強似人。較量起來,那個該愧恥!”衡量一個人、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標準不是物質享受,人要“攀比”的也并不是衣著美食、隨從雇傭,而應是學問、才識、心氣和文章。在呂坤看來,這些方面不如人,才是真正應該羞愧的。
呂坤期望子孫能成為“老成君子”,既要溫柔敦厚,又要老成持重。呂坤小時候的家境雖然不愁溫飽,但也難說十分優(yōu)越。成年后呂坤回想起幼小時所受的庭訓,記憶最為深刻的就是父親告誡他要多讀書,增長學識。
回顧呂坤的為官經(jīng)歷,他確實做到按照自己認定的標準行事,不為時人所謂的庸俗共見所左右。呂坤萬歷二年中進士,在襄垣做了兩年縣令之后,被調任到山西大同當縣令。當時大同地處邊關,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號稱“劇邑”。正因為生活條件不好,呂坤又一心撲在政務上,無暇顧及改善家眷的生活狀況,以致年僅四歲的幼女呂兩在大同夭折。呂坤專門寫了“墓碣”寄托哀思,其中提到“大同寒苦甚,俸不得饜饜”。饜(yan)是吃飽的意思,呂坤說女兒得的是“疳病”,是因饑餓、營養(yǎng)不良而致。對幼女的夭折,呂坤將哀思寄托在了樹立于邊關的墓碑上,并未覺得是他這個一縣之長的恥辱。相反,他認為自己處理好了邊關的地方政務,做到愛民如子,就是無愧于天地、良心。呂坤因在大同的治績顯著,被上司認可,獲得舉薦到吏部任職,后來官至刑部侍郎。
呂坤還指出一個有益于培養(yǎng)健康榮辱觀的方法,就是善擇友。他用與《知恥說示兒》同樣的筆調和文風,撰寫了《擇交說示兒》,文中說道:“凡親朋聚集,戲謔歡呼,把臂拍肩,躡足附耳,只是要殷勤親熱,比黨阿狗,才號同心知己;稍不稠秾,便說淡薄?!彼J為這種有目的、過度親密的表現(xiàn),都是“世俗態(tài)、兒女情”。相反,那些由正道所交、言語端莊且不私下議論人的朋友是真正的益友。他告誡兒子說:“你看那有道交游,德業(yè)勸你成就,過失責你改圖?;蛘f往古圣賢,或論世間道理,不出淫狎言語,不訐他人短長,不約無益閑游,不干詭隨邪事。較量起來,那個是好友!”
呂坤對自己朋友的選擇就非常慎重,認定可交的朋友之后,也真心相對,坦誠相待,求同存異。他有位為人耿直、學問也好的朋友鄒元標。此人是明代大學者王陽明的再傳弟子,在學術觀點上,跟呂坤這位學術多出于自得、不太靠近當時各路學派的士大夫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妨礙兩人切磋學問,互相質疑辯難。在關系到國家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兩人卻立場一致,敢于對擾亂社會秩序的政治、經(jīng)濟現(xiàn)象提出批評,甚至不顧自身安危,仗義執(zhí)言。因此呂坤在歷史上留下了“天下第一不受請托”之人的名聲,鄒元標則不懼奸邪,勇受廷杖之苦。從《明史》來看,呂坤、鄒元標二人言行清正,是為當時人所公認而標榜于史冊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呂坤雖事務繁忙,但一直親力
親為,從來不肯放松。他曾接著父親呂得勝的《小兒語》,編寫了《續(xù)小兒語》和《演小兒語》等童蒙書。這些書在編成刊刻之后,流傳非常廣泛,成為很多家庭用來教育子孫的方便讀本。說它們方便,是因為呂坤將深刻的道理和他對人生追求目標的理解,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出來,有利于孩童傳唱記誦。例如《續(xù)小兒語》里說“蝙蝠翅兒,一般有風”,呂坤解釋說蝙蝠翅是扇子名稱,一文錢一把。扇子里也有貴的,要三五兩銀子,但用來扇風,效果卻是一樣的。這是用兒歌教育孩童,效果比形式重要,追求奢華就會遮蔽對實用性的理解。呂坤還說“耳目受用一千,身子受用一百。倒頭身子饑寒,耳目顧你不得”。這仍然是說不要追求花哨的外在形式,不必攀比那些無用的東西,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腳踏實地,務實于讀書、學問和文章等關乎人生事業(yè)根本的東西。(資料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