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杰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頸椎篇頸椎按摩切莫隨意
文/于杰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編者按:脊柱疾病中,頸椎病和腰椎病是最常見的兩種。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將分兩部分為您詳細解讀。
于杰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yī)。致力于脊柱及相關疾病的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出版專著5部。
頸椎是支撐頭顱,活動頻繁的部位,可作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等活動,所以發(fā)生損傷的機會較多。由于頸椎和周圍組織的結構、功能的復雜性,頸椎病表現(xiàn)也非常復雜。
如今,上班族成了頸椎病的重災區(qū),這是由于工作壓力大、長期姿勢不正確、缺乏間歇性運動造成的頸椎早衰癥,容易引發(fā)頭痛、失眠、頸僵、手指僵麻等身體問題,影響生活,降低工作效率,甚至會促使頸椎退化性病變提早發(fā)生并惡化。另外,夏季長期吹空調使頸椎受涼,或受到外力的沖擊,也會加快頸椎病的形成。
如果您經常出現(xiàn)以下癥狀,就證明頸椎可能出現(xiàn)早衰,應該盡快就醫(yī),積極治療。
肩頸部經常僵硬不適,頭部常有隱隱疼痛、漲痛的感覺;
脖子轉動時感到疼痛、動作受限,會引發(fā)或加重偏頭痛或眩暈;
脖子疼痛的同時,伴有胳膊(包括手部)放射樣的竄痛或麻木,反復發(fā)作,頭頸部后伸或偏向患側對側活動時,癥狀加重;
低頭時,突然引發(fā)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感覺。
頸椎病到底能不能按摩?
手法按摩治療是骨傷科常用的治療方法,也是臨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實踐中,我院根據(jù)傳統(tǒng)醫(yī)學“筋束骨”的理論,結合牽引作用特點,繼承傳統(tǒng)旋轉手法,建立并驗證了旋提手法及其操作規(guī)范,經第三方數(shù)據(jù)管理和統(tǒng)計處理,證實旋提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有效率為91.51%,愈顯率56.44%,牽引有效率為64.42%,愈顯率6.73%,無不良事件發(fā)生。
雖由此可知,按摩可以治療頸椎病,但也需到正規(guī)醫(yī)院找專業(yè)醫(yī)生進行按摩治療,切莫隨意。
根據(jù)不同的病理變化,頸椎病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頸型頸椎病
主要表現(xiàn)為頭頸、肩背部疼痛不適感,活動受限,常自覺頸部易于疲勞,不能持久看書、看電視等;有時可感頭痛,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發(fā)緊、發(fā)僵”,活動不靈或活動時頸部出現(xiàn)響聲。
神經根型頸椎病
主要表現(xiàn)為頸肩疼痛,同時伴有一側或雙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當咳嗽、噴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頸部過屈、過伸時均可誘發(fā)或加劇疼痛,疼痛劇烈的可以影響睡眠。嚴重者肌肉萎縮無力。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是較重的一種類型,癥狀初期為下肢麻木、無力、抬腿困難、步態(tài)不穩(wěn)、打軟腿、易摔倒,走路時腳底有踩棉花感。還會出現(xiàn)上肢麻木、酸脹、燒灼或發(fā)涼、疼痛或無力、持物易脫落、發(fā)抖,進行精細活動時(比如寫字、系扣子等)雙手笨拙。嚴重時出現(xiàn)排尿、排便障礙,肛周或會陰部感覺異常。
椎動脈型頸椎病
主要表現(xiàn)為頭枕部疼痛、頸部較大的旋轉、后伸活動時引起致眩暈,惡心,頭痛及視力減退、耳鳴、耳聾,甚至有頭暈發(fā)作而突然摔倒,猝倒數(shù)秒后恢復、無意識障礙、無后遺癥。同時,還可有記憶力減退、健忘、寐差且多夢、易驚等伴隨癥狀。
交感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表現(xiàn)復雜,可以出現(xiàn)頭痛或偏頭痛、頭沉、頭昏、枕部痛或頸后痛,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窩漲痛、眼目干澀、眼冒金星,心跳加快、心律不齊、心前區(qū)疼痛和血壓升高,多汗等癥狀。
對于頸椎病的療法可以概括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類。
非手術治療:包括西藥、中藥、頸圍制動、牽引、手法、理療、針刀和經皮電刺激、功能鍛煉等。
手術治療:分為常規(guī)切開手術和微創(chuàng)手術。
絕大多數(shù)的頸椎病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痊愈或緩解,脊髓型頸椎病則主要依靠手術治療。
保養(yǎng)頸椎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做低頭族
要減少低頭時間以及固定姿勢的時間。
2.枕頭要合適
用圓形枕頭。枕頭高度一般為11厘米~15厘米,枕芯軟硬以舒適為準。枕頭應置于頸后,保持頭部輕度后仰的姿勢,使其符合頸椎的生理曲度。側臥時枕頭應與肩同高,保持頭與頸在同一個水平。
如果引起頸椎病的病因是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后緣有骨刺者,枕頭可稍低。
如果病因是椎管后方韌帶肥厚內陷,對脊髓后方形成壓迫者,可將枕頭墊高,枕頭的形狀最好是元寶形。其睡眠體位可取側臥位,或仰臥位,不宜俯臥,要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彎曲狀態(tài)。
3.上班族
坐位工作應盡量避免駝背、低頭,不可伏在桌子上寫字,看書時不要過分低頭,盡量將書和眼睛保持平行。
看書、寫字、使用計算機、開車等時間不宜太長,一般45分鐘后做1分鐘~2分鐘的頭頸部活動或改變姿勢。
自我牽引法
方法:雙手十指交叉合攏,舉過頭頂放于枕頸部,將頭后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xù)牽引5秒~10秒,連續(xù)3次~4次,即可起到緩解椎間隙壓力的作用。
頸部鍛煉法
方法:雙手叉腰,放慢呼吸,緩緩低頭使下巴盡量接角第一領扣;再仰頭,頭部盡量后仰;隨后是左、右歪頭,耳垂盡量達到左右肩峰處;左右轉頸,頦部盡量接觸肩峰。上述動作,可按節(jié)律(默數(shù)到6)反復6次。
擴胸、旋肘、拍肩運動
方法:兩臂向左右平伸、用力后展,挺胸;然后兩肘關節(jié)屈曲,手指搭同側肩部,以肘尖作劃圈運動,向前、向后交替進行;最后用右掌拍打左肩,左掌拍打右肩,交替進行。約100次。
在頸椎病的功能鍛煉方面,推薦運動包括游泳、放風箏、打羽毛球、太極拳、八段錦等,應特別要注意不要加重局部組織的損傷,加強有利的活動,避免不利的活動。
動作幅度由小到大,次數(shù)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力度由弱到強,動作由簡到繁,以鍛煉時不加劇疼痛,或稍有輕微反應而能忍受為標準;應以徒手鍛煉、主動鍛煉為主,以器械鍛煉,被動鍛煉為輔。
提示:要特別注意不能做頸椎旋轉的動作!
木瓜陳皮粥
原料: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原料洗凈,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
功用:化痰通絡。適于痰濕阻絡型頸椎?。^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納呆)。
搓腳掌有利于治療頸椎病
雙腳大拇指根部內側橫紋盡頭處為人體頸椎反射區(qū)。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療頸椎病。
葛根薏仁五加粥
原料: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
制法:原料洗凈,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與余料同放鍋中,再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杉颖沁m量。
功用:祛風除濕止痛。適于風寒濕痹阻型頸椎病(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
壯骨湯
原料:豬骨(最好是豬尾骨)200克~300克、杜仲、枸杞子各12克,桂圓肉15克,牛膝10克,淮山藥30克。
制法:原料洗凈,豬骨斬碎,共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煎40分鐘~60分鐘,加適量花生油、鹽、蔥、姜等配料,取湯服用。
功用:補腎、益肺。適于肝腎不足型頸椎?。ㄑ烆^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肌肉萎縮、腰膝酸軟)。
參棗粥
原料:人參3克,粳米50克,大棗15克。
制法:人參粉碎成細粉,米、棗洗凈后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調入人參粉及白糖適量。
功用:益氣養(yǎng)血。適于氣血虧虛型頸椎?。^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對于頸椎病患者,可以通過自我按摩,緩解頸椎不適,但需長期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收不到好的效果。
選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肩井穴、腕骨穴
方法:以拇指或食指尖端作為手法,先從腕骨穴開始,依次再點肩井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先行由輕漸重地按壓3分鐘~5分鐘,再在穴位上行順時針揉3分鐘~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鐘,長期堅持。
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揉搓,并點按曲池穴、合谷穴等。
頭暈、頭痛者:可用雙手五指尖輕輕叩擊頭部。每日晨起1次,每次15分鐘。
頸圍有何作用?
佩戴簡易頸圍,可限制頸部過度活動,同時起到頸部支撐作用。
頸圍也可以自己制作。
頸圍制作方法:
用硬紙殼剪成高領狀使之高度與頸部相適應,外包絨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