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臨軍
束河古鎮(zhèn),穿越千年的隱秘時光
張臨軍
提到古城,人們的第一反應多是云南麗江。秀水、古巷、酒吧、艷遇……然而不少人還不知道,在距離麗江古城僅有七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叫做束河的古鎮(zhèn),卻有著另一種不同的景象和韻味。與麗江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熱鬧喧嘩的夜晚不同,這里純樸寧靜,與世無爭,古色猶存,是一方遠離塵世浮華的凈土……
古城四方街
束河古鎮(zhèn)依山傍水,背靠聚寶、龍泉、蓮花三座山,又有疏河、九鼎河、青龍河南北縱貫,山水間的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xiāng)之秀。400年前的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在游芝山解脫林時,曾漫步于此,他在游記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現(xiàn)今束河之古稱,可見束河歷史的悠長久遠,也可見當時的繁華與在歷史上耀眼的地位。
隨著車駛近束河古鎮(zhèn)南大門,門楹兩側的一副長聯(lián)——“雄關揚古道馬蹄踏碎千山月,浩氣貫三江驛棧迎來萬客潮”即刻映入眼簾,不由得讓人心潮澎湃。下車步行進入大門(說是大門,其實并無圍墻,據(jù)說是同一個傳說有關),十幾匹駿馬和數(shù)輛馬車在廣場一側有序地排列著,供前來游玩的客人騎乘。
左側是一大片白楊林,高高地舉起稍紅的葉子,為束河古鎮(zhèn)增添了幾多情趣。沿一條石板路東南行約500米,道路兩側布滿了各種店鋪和客棧。腳下的青石板路也光滑起來,昭示著這里悠悠的歷史。
路旁有清澈的流水相隨相伴,在太陽的照耀下,水草在溪流里浮動,光線穿透水面,引起波光蕩漾。碧水上有石橋,每一橋都通往一戶人家或是一條巷道。在小橋流水的意境里,讓人心意悠閑,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幾許安靜及平和來。
漫步于街巷,這里的安靜、自在與慵懶,這里的古舊、原始與自然,讓心情不由自主地變得柔軟起來,仿佛隨時都有大把時光可縱情揮霍。在無疆的發(fā)呆中體悟風生云動,使世俗欲望在無欲無邪中靜靜地褪去,還心靈一片清凈,還生命一段童子般的純美。在束河,你會發(fā)現(xiàn),這才是時光本來的樣子。
初到束河,我最先去的是古鎮(zhèn)最熱鬧的地方——四方街。束河的四方街比大研古鎮(zhèn)的四方街年代更久遠,它長33米、寬27米,占地雖不大,卻有五條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環(huán)繞,日中為市,是麗江壩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
一路上,攤粑粑的,炸臭豆腐的,做雞豆米粉的小攤一個接一個,我無法抵御那誘人的香味,買了一個粑粑,裹上菜肉餡,邊吃邊跟店鋪臺階上坐著的老人聊天,一不小心,粑粑里流出的油水弄得滿手都是。
集市廣場的四周為一排排店鋪,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據(jù)說這里在古時就被設為夜市,逛夜市的人手里提著小燈籠,穿行在青龍河畔,如夏夜流螢,成為一道風景,叫做“夜市螢火”,為束河八景之一。此情此景,讓人不由想起《清明上河圖》中的某些畫面,仿佛一下穿越到大宋朝代。
如穿越到了舊時蘇杭
溫柔慢時光
出四方街,順著一條石塊鋪就的路往西走,幾十米處便是一座石橋。這就是修于萬歷年間的青龍石拱橋了。橋面的石頭凹凸不平,石塊顏色青紅黛白亦不相同。石塊之間是石灰與糯米汁粘接,更多的是靠石塊與石塊的相互連結,支撐起這座沉重的石拱橋,足見當初工藝的講究,使它在400多年的風雨中依舊堅固。
據(jù)說,青龍橋的中軸線正對著玉龍雪山余脈聚寶山,這是木氏土司的精心設計,意在祈求雪山之神庇佑木氏家族財源不斷,家業(yè)昌盛。經過數(shù)百年風霜雨雪的沖刷砥礪,橋面的石塊被磨洗得幽幽發(fā)亮,更顯出它的蒼老、厚重。
靜靜地站在青龍橋上,遠處是玉龍雪山俏麗的山峰。橋下是清澈見底嘩嘩作聲的青龍河水,河兩岸隨風搖曳著茂密柳林,放眼望去,一片鱗次櫛比的民居屋頂,很有一點舍我其誰的氣派。望河水涌動,看柳絲依依,任春風拂面,真是一種極度的愜意。
四方街夜市
麗江四方街美食
此橋的修建,是當年茶馬古道蓬勃的象征,站在橋上,仿佛可以看到在幾百年前的歲月中,“茶馬古道”上馬幫結隊而過,馬幫銀鈴叮咚作響,南來北往的人接踵而至,一派人喧馬沸的盛世景象。
有橋必有水。束河古鎮(zhèn)的水,想必是發(fā)源于玉龍雪山的清泉細流,過墻繞戶,穿城走院,形成巷巷有溪、臨水筑居的情狀。其實這里有街巷的地方都有水,水是古鎮(zhèn)的血脈。束河的溪流沿著青石路的走向淙淙而行,一眼望去,能清楚地看到鵝卵石上的紋理,即便是不去看那溪流,隱隱約約的聲響依然可感覺到明快而透徹的流動,讓人的心情無比開朗和愉悅。
古鎮(zhèn)人巧妙地用智慧將水分為飲用水與洗滌用水,千百年來,始終嚴格地保持著飲用水源的潔凈。
沿束河街向北走,路上可以看到一股清流在街道上穿行流淌,汩汩有聲。走了二三百米,即可看見綠茵翠堤中一泓偌大的水面。柳枝垂地,翠柏矗立,守護著一潭清泉,這便是九鼎龍?zhí)?,又名“龍泉潭”。古?zhèn)的溪流便源自這里。
由于依山傍水,潭里的水很是清澈,水草舒展搖曳,一群群的魚兒悠然游蕩于水草間。水面上可見多處泉眼一汪汪泉水汩汩冒出,使水面漣漪蕩漾,它日夜泉涌不斷,被束河人奉為神靈。
泉畔山上,一座古寺屹然,掩映在綠樹叢中。潭的一側是山體,樹木幽深茂密;一側是田園,大片菜地鋪展在一片葳蕤的林木間。站在此處,近看清泉游魚,遠觀田野阡陌,何等的舒暢陶醉。石板路、古民居、清泉、古木、古剎……與天光云影共徘徊,與閑適寧靜同交融,真是古韻悠悠,情致恬然。
據(jù)導游介紹,束河古鎮(zhèn)是納西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也是木氏土司王朝的真正發(fā)源地。走進傳統(tǒng)的納西民居建筑,你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古老文明。一樓一底的庭院式結構、金色雕花的堂屋正門、青灰色的屋脊房瓦,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好奇地探頭于巷中院落,一架搖水的轱轆架在井邊,一尾翠竹依依綠意盎然,一串串玉米燦然在光天下,大紅燈籠炫然垂于屋檐。滿院鮮花,木雕老門,土墻黛瓦,正是一派原始的清新與懷舊的心動。漫步于古鎮(zhèn)中,隨處可見承載著納西文化元素的小事物。從納西神靈的木版畫,到色彩斑斕的花格土布扎染,從老式工具手工制作的皮具,再到印有東巴文祝福語的文化衫,每一樣都讓人愛不釋手。
不久我們到了茶馬王故居紀念館。逛一逛茶馬古道博物館,令人大開眼界。這里曾經是木氏土司的住所,極盡奢華,現(xiàn)在古色古香,清幽僻靜,房間內珍藏著大覺宮壁畫,以及各式各樣的馬幫用具,還有最為完整和原始的手工東巴紙坊,讓每個前來觀光瀏覽的人都會在一種特殊的思緒中,再次回到那個馬蹄陣陣的遙遠年代。
古鎮(zhèn)風光
與熱鬧喧嘩的麗江相比,束河是一個未被雕琢粉飾的村落,與世無爭,純真素樸,古色猶存,是一方遠離塵世浮華很少污染的凈土。守著那祖?zhèn)鞯耐ピ何萦?,在柔美的時光中慵懶繾綣,該是一種多好的享受。
古鎮(zhèn)不大,沿著安詳?shù)慕窒?,無思無慮悠悠地走著,不會覺得倦怠,不會覺得無聊,反而會體驗心的輕松,會感受來自靈魂的寧靜。街面上鋪就的石板路,歷經千百年,已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那份古樸,那份真實,那份滄桑,久久地打動著你。
走在街巷深處,總能遇到背著背簍的納西老婦。黝黑粗糙的皮膚,和藹善良的笑容,讓人覺得那么親切。古鎮(zhèn)真似一位出水芙蓉般的清純女子,天然麗質,不染俗塵,文靜嫻雅而純情,那種不媚不俏、含蓄陰柔的美,令人驚艷。束河就像夢境中的幻覺,使人驟生不歸的沖動與朦朧的愛意。
古鎮(zhèn)也有一些酒吧,是那種樸素自然靜謐、可以無拘無束放松的酒吧,是那種隨性而至、可以看書發(fā)呆聊天睡覺的地方。與眾不同的是,這些酒吧都是依溪流而建,在靜謐中傾聽著溪流的涌動,在發(fā)呆中享受著癡迷的無求。
有趣的是,酒吧名字不僅很有文藝味,而且聽起來很動情,比如“鄉(xiāng)村天空”“守望者”“風的顏色”……僅僅這樣的名字,就多么地吸引你,讓你陶醉呢!
古韻悠長的巷子
溪流畔的小餐廳,張開一扇扇窗戶,將許多的地方小吃送進你的眼簾。最有趣的是他們將滿載瓜果、飲料、啤酒的籃筐,懸掛在門前的水流之中,用雪水取代了城里人的冰箱。溪邊也有小攤販,將黃瓜、西紅柿、蘋果在雪水中洗凈,裝滿繽紛的瓷盆,整齊地擺放在路邊,吸引著路邊的游人。
行走在街巷,倚門而坐沉思的讀書人,鋪展案臺潑墨的藝術家,縹緲而至的幽幽歌聲,風情濃郁的粗布銀器……都構成了一幕幕美的畫卷,沖擊著已經在都市的浮躁中變得愚鈍的感官。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