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32-01
在當今的小學美術教材中,各個階段均有“水墨游戲”課程,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以人為本的教育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環(huán)顧當今的兒童水墨教學,難免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沉重感,面對傳統(tǒng)水墨畫發(fā)展的多元性與現實的多方面不足,我們似乎解決得有些力不從心,水墨畫在兒童教育中究竟是怎樣的狀況呢?
針對小學兒童的年齡特點,以下幾種方法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探索:
一、水墨教學游戲化,激發(fā)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可見,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它貫穿于活動的始終 。教學游戲化,是謀求把枯燥的筆墨知識溶于有趣的游戲當中,使筆墨教學具有游戲般的形式與趣味,追求游戲的境界,在游戲中積淀一個人的素質,重過程,輕結果。
在教學《水墨游戲》時,如循規(guī)蹈矩地一筆一畫教學,時間一長,學生就會乏味??梢宰寣W生一起做沖墨、潑墨、甩色、點色、吹色等用筆用色技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將毛筆蘸上濃墨在宣紙上白由揮運,上下左右、來來回回地“亂涂亂畫”,直到筆干墨竭,然后蘸水、蘸墨繼續(xù)運行,告訴學生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復運行。不知不覺中,學生通過游戲式的體驗領悟到水墨畫中濃、淡、干、濕的墨色變化,不要求具體繪畫內容,只是隨意畫,用毛筆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筆觸產生奇特的韻味,孩子們處在玩耍之中,在紙上隨意地灑墨,用嘴盡情地吹墨,一棵棵小樹,一塊塊田野躍然紙上,再加上一些人或小動物,整幅畫頓時精彩起來,學生也興趣盎然。通過自主體驗使兒童的水墨畫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動機,順理成章地掌握水墨畫的常識。
二、水墨教學多樣化
1、多媒體教學,感受傳統(tǒng)文化
如在《中國山水畫》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古詩詞與畫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設計合理的課件,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通過欣賞,讓學生既理解作品的畫意,又理解詩詞的含義,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不知不覺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適時地選擇一些內容能為學生理解接受的畫家作品,讓學生感受,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 鼓勵學生自主欣賞歷史上的經典作品,感受傳統(tǒng)文化,結合書法、篆刻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水墨畫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走進生活,豐富學生情感
陶行知先生指出: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在兒童水墨畫教學內容選擇之時,要顧及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體現內容要貼近學生多彩的生活。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水墨畫應體現當下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我們教育者就應該換幾種方式讓孩子們快樂地去學習國畫藝術,感受傳統(tǒng)藝術的強大魅力。傳統(tǒng)的國畫教學內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鳥等,小學的水墨畫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貼近他們的生活。如描繪“我的玩具”、“小人”等,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繪畫起來也非常有勁。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因此,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水墨畫,讓他們在生活中觀察,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從生活中尋找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三、激勵性評價,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我們教師更要善于使用教育性語言,一個深深熱愛學生的老師,會發(fā)現學生身上許許多多閃光的思想、品質與行為,并樂意運用語言去點燃它。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態(tài)度,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奧秘所在。有時,一個微笑,一句贊美的話,以及細致入微的關懷,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肯定和鼓勵。這種感情上的激勵,要比“物質”的獎勵更能深刻地激起孩子的上進心。
兒童水墨游戲有別于成人水墨畫。這是因為兒童單純,心靈純凈,他們的畫不受繪畫“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兒童畫獨特的稚拙美。他們在用水、墨、色表現物體的時候,往往沒有細節(jié)刻畫,也看不到透視變化,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所限制的。如果我們看到他們畫的汽車只有車身和輪子,而沒有車窗;如果我們看到他們把人物的五官畫得不勻稱……我們只能說,學生性格天真,有著獨特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十分奇特,他們作畫無拘無束,繪畫作品從構圖到用色不拘一格,大膽夸張、作品單純而簡練,稚氣十足。
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人們都聽不懂鳥鳴是什么意思,但卻都喜歡聽它的聲音?!?評價學生不應是他或她畫得像不像、對不對,而是對待學生眼光要放高些,學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給學生更寬、廣的一個思路。教學中可通過聽一聽、講一講、議一議、畫一畫、評一評等活動,積極調動兒童內在情感和動機的情境,在多層面參與中,建構起新的知識,做好梅蘭竹菊等一些傳統(tǒng)題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新鏈接。
在水墨畫的教學中,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課堂上我常常會用到這樣的語言“你真棒!”“你的作品很有創(chuàng)意!”說實話,有的同學畫得并不好,可是看到他在老師的鼓勵下積極投入的神態(tài),真的很感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也很好的鼓勵和保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
水墨畫博大精深,是我們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它為小學生們打開了通向傳統(tǒng)藝術寶庫的大門,加強了兒童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接觸、理解,讓他們領略了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磅礴,自覺地樹立起民族自豪感,每一位學生都由衷的產生繼承傳統(tǒng)藝術的責任感。把中國水墨畫教學從小學低段抓起,可以課內外相結合,更可以將中國水墨畫與兒童畫相結合,使學生在快樂中體會藝術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