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妮
【關鍵詞】 政治教學;生活化;內涵;特征;
意義;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3—0068—01
構建生活化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政治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不易理解,課堂教學效率也不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必須回歸生活化,才能真正起到政治教育的作用,推動新課程改革的貫徹落實。
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含義是指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政治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體現“政治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親身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將自己所學應用到生活中去,打下扎實的政治理論基礎,培養(yǎng)靈活的生活實踐技能,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課堂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特征
1.教學生活性。“生活”是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詞了,而生活化教學就是賦予教學這種活動生活性,不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將學習與生活分割開來,而是將教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教學是生活的延伸。
2.以學生為中心。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得到廣泛的重視及應用。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專注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時代性。生活化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隨社會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因此,生活化教學也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引入新鮮內容以保持自身的時代性與活力。
4.自由開放性。當今世界倡導的是思想的自由開放性與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也不例外。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現代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教學的內容、方法、觀念、評價等方面都講求開放自由原則,營造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不受拘束地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個性,從而更好地接受知識。
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政治學科教學需要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根深蒂固,課堂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枯燥乏味,抽象空洞,學生沒有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效率低。而生活化教學可以做到將理論與生活相結合,貼近生活,有利于降低學生理解政治內容的難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2.有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順利落實,教師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是:轉變教學觀念,堅持學習、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帶領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活化課堂。
3.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學校和家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愈加重視。生活化教學著眼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在輕松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觀點,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四、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
1.注重知識的活學活用。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灌輸,要注重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融會貫通,靈活應用,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能力。
2.貼近生活選取學習內容。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因此,教師在選取學習素材時,應該貼近生活,切實提高政治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與時俱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手段與形式豐富多樣。政治理論大多抽象枯燥,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借助科學的教學手段,讓理論教學變得生動直觀,比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幻燈片或者視頻,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而且可以加深記憶。
總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對于推動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發(fā)揮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做好準備。
編輯:孟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