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
“我的愿望是:有個哆啦A夢的任意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边@是青年科學家黃曉磊在2014年元旦那天許下的新年愿望。
也許你會猜想,他是個酷愛日本動漫的大男孩兒,童心未泯的他對兒時幻想念念不忘;再或者,你以為他是個旅行夢想家,隨時隨地都在期待想走就走的旅行。
其實,每一個浪漫的心愿背后,往往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無奈現實,更有著對“改變”的強烈期許。許愿時的他,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如今,他已在遙遠的南方重新安家立業(yè)。
“任意門是不可能有的,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盡管如此,黃曉磊內心所期待的“改變”,在2014年即將過去時卻切切實實地發(fā)生了。這多少讓他當初許下的心愿沒有完全落空。
不得不作的決定
擁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其實不僅僅是黃曉磊一個人的念想,而是他與妻子多年來共同的心愿。
從相識到結婚,再到女兒一晃長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黃曉磊與愛人始終身處異地。他在北京,妻子在廈門。在旁人眼里,2000多公里的距離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傳奇,而其中的苦澀和艱辛,卻很難為外人所體會。
“特別想有個‘任意門,當孩子和愛人有需要的時候,一開門,我就可以去幫忙?!弊鳛檎煞蚝透赣H,黃曉磊常常覺得特別愧疚,特別難受。
從2003年來到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讀研究生算起,黃曉磊在北京生活了十年有余。還在上學時,他和遠在福建的愛人通過彼此共同的朋友結識、相戀,異地戀最終修成了正果。2008年結婚時,黃曉磊留在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動物所工作,而妻子仍在廈門的一所音樂學校當老師。
結束異地生活,是這對夫妻希望盡快了卻的心愿。
“我愛人來北京找過工作,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倍粼诒本┑狞S曉磊,則感受到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同許許多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一樣,這些壓力不僅來自眼前的生活,還來自有些不敢想象的未來—高昂的房價、孩子的教育、家里老人的生活和健康……
2014年初夏,黃曉磊的父親因病去世,這給他帶來了不小的觸動,他開始重新思考家庭和事業(yè)在人生長河中的角色和分量。
“盡管父親生病的時候我能在他身邊幫一些忙,但是在此之前的那些時間,我都在哪里呢?”黃曉磊說,自己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父母,已成為過去的遺憾。但對于身處異地的老婆孩子,他不希望讓遺憾繼續(xù)。
最終,黃曉磊決定離開北京,南下福建與家人團聚??崾畎嗽?,黃曉磊在微博中寫道:“從北京到福州,從中科院動物所到福建農林大學,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卻是個不得不作的決定?!?/p>
黃曉磊說,“不得不作”并非意味著迫不得已,而是通過這個決定,能夠解決長期困擾自己的各種問題。在家庭與事業(yè)之間,他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最佳平衡點。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但在北京的很多年輕科研人員,可能都會遇到類似的困境。”黃曉磊也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能給那些糾結于現實的同齡人帶來一些啟發(fā)。
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軌
在福州的新生活逐漸安穩(wěn)下來,黃曉磊將自己的工作變動,通過郵件、短信等告訴了曾有多年合作的老師和同行們。在表達支持和鼓勵的同時,他們中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是多少“有些遺憾”的決定。
從2003年來北京讀研算起,黃曉磊在中科院動物所學習、工作、生活了10余個年頭,從一名研究生成長為學術骨干。
“這些年來,我們團隊合作得很好,大家一起為研究組的發(fā)展和建設出謀劃策,我個人也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睂τ趧游锼o予他的培養(yǎng)、支持和鼓勵,黃曉磊一直心懷感激。
相對而言,北京擁有更加充裕的學術資源、更加完善的科研條件,而黃曉磊又正處于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期,他的離開讓很多人感到惋惜。來到福州,一切似乎都要重新開始。
“其實,真沒有什么遺憾的。有人覺得遺憾,可能是因為大家對福建農林大學不是很了解?!钡拇_,正如黃曉磊所說,這所學校的植物保護和昆蟲學科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在華南地區(qū)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福建農林大學作為福建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三所高水平大學之一,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還有些人會問,為什么一個從事動物學研究的科學家,要跑去植物保護學院?
其實,黃曉磊的研究方向并無很大變化。十幾年來,他主要研究蚜蟲類昆蟲,不少蚜蟲物種是農林行業(yè)著名的大害蟲,相關研究自然與植物保護息息相關。除了繼續(xù)深入基礎研究,來到福建的黃曉磊將更多地關注服務于農林生產實際的生態(tài)學問題,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
“學校在各方面都給了我很多的支持?!笨蒲泄ぷ髦庾畲蟮母淖儯屈S曉磊要花更多的精力在講臺上傳道授業(yè),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
半年過去,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軌,黃曉磊已經適應了那里的環(huán)境和節(jié)奏,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在家人身邊。一時半會兒改不掉的,恐怕是他那已經“說得很溜的兒話音”,不少同學跟他反映:“老師,您的北京味兒還挺重的。”
努力做好自己
整天跟昆蟲花草打交道的黃曉磊,喜歡大自然和簡單的事物,他說自己只想帶著單純的好奇心和興趣去認識這個世界,就像在沙灘上撿貝殼一樣。
作為生物學家,黃曉磊專攻生物多樣性格局及其進化和生態(tài)機制,包括生物地理學和進化生物學等方向。十幾年的研究經歷,讓他對學界普遍關心的一些共性問題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便是其中之一。
黃曉磊的研究需要用到大量的生物多樣性數據,但他發(fā)現,自己需要的數據很多時候不容易找到,有些數據即便能找到,數據質量也有可能很不理想。
“全球性的生物多樣性問題,需要全世界范圍內的大數據共享。”黃曉磊說,實現數據共享的關鍵之一,恐怕還在于科學圈文化的改變。2011年,他與同事在生態(tài)和進化領域著名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發(fā)表文章,提議期刊和多樣性數據庫采用聯合數據保存政策。這一建議引起國際同行的強烈關注和討論。
近年來,黃曉磊又通過實證研究、撰寫評論文章等方式,不斷呼吁學界形成更好的數據共享文化和機制。
除了科研,黃曉磊還是一位勤奮的博客寫作者和微博達人,并且開設有自己的個人網站,取名為自然思考者(Nature Thinker)。于他而言,不論是寫博客還是發(fā)微博,更多是為了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倒是其次,因為有很多專業(yè)的東西,我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不過在記錄之余,博客和微博也為黃曉磊帶來了不少意外的收獲,比如結識了一些同樣關心數據共享的同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
從北京到福建,地域的改變讓黃曉磊實現了家庭團聚的心愿。而對科研事業(yè)充滿摯愛的他,依然在實驗室和野外忙著與蟲子們打交道,依然積極推動著他所關心的數據共享事業(yè),依然孜孜不倦、筆耕不輟……
“誠實點、簡單點、專業(yè)點,不管在哪,繼續(xù)努力做好自己?!闭\如他在微博中寫下的這句話。
(本文轉自中國科技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