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蓉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分析
孫 蓉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目的 探討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以及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進行了骨科無菌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采取一般的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案,比較分析兩組的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的手術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為手術類型、是否有探訪人員、手術的具體位置、有無接臺手術等。結論 導致患者在進行骨科無菌手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有許多因素,針對此種情況采取手術室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切口感染的恢復。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手術室護理干預
針對骨科的相關疾病,一般醫(yī)院對患者采取的有效方法是進行手術治療,而無菌手術又是骨科手術中最普遍的手術方式。然而,在進行了手術治療之后,很多患者又會產(chǎn)生切口感染的并發(fā)癥,這不利于患者手術后的快速恢復。因此,探討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分析手術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了在本院進行了骨科無菌手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并將他們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一般的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手術護理干預的方案,再比較分析兩組的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時間。現(xiàn)將研究報告的基本情況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進行了骨科無菌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7人,女23人,年齡≥19歲,平均年齡(39.5±2.1)歲;觀察組男28人,女22人,年齡≥18歲,平均年齡(39.5±2.4)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再比較分析干預后的臨床效果。對照組主要采取一般的護理干預方式,主要包括對病人手術后的身體體征定期檢查;患者在進行手術后,一般情緒狀態(tài)不佳,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向患者宣講術后恢復的相關知識,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保證清潔衛(wèi)生的住院環(huán)境等。手術部位感染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其中不可控因素有年齡、免疫力差異、非手術區(qū)域感染灶、有無吸煙史、肥胖程度、術前住院天數(shù)過長等;可控因素有手術室環(huán)境、抗生素的使用、皮膚準備和鋪巾、手術室人員因素、手術時間、手術器械滅菌保障、無菌技術等。觀察組在一般護理干預方法的基礎上采取手術室護理干預方式,其中可控因素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手術時間不宜過長,手術術野過程中的細菌大多來自儲存處,比如,手術組醫(yī)務人員、手術切口以外的其他部位等,當手術時間過長時,會大大提高細菌落入切口處的幾率和數(shù)量,而且還會提高醫(yī)療器械和手術器械遭受污染的幾率;第二,合理使用抗生素,骨科無菌手術中存在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現(xiàn)象,一些醫(yī)務人員常常將術后感染歸咎于抗生素使用不足,而對應用抗生素不當帶來的后果卻不甚了解,對導致感染的其他因素卻認識不足;第三,參與手術的所有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手術器械及內(nèi)置物應嚴格消毒滅菌,手術區(qū)域嚴格規(guī)范消毒,規(guī)范鋪巾,在手術區(qū)域的皮膚黏貼無菌薄膜可防止皮膚上尚存的細菌進入傷口,預防手術術野污染,對切口沖洗要充分,建議使用高壓、變壓沖洗方法,還可以采用聚維酮碘對切口進行沖洗。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進行骨科無菌手術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主要觀察分析兩組的住院情況和手術切口感染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住院時間及手術切口感染情況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要低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觀察組的手術感染率要低于對照組的手術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住院組與觀察組住院時間及手術切口感染情況比較分析表
2.2 切口感染相關因素
影響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主要有手術類型、有無參觀人員、手術部位、是否接臺手術、手術及護理是否規(guī)范操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切口感染是患者在進行骨科無菌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現(xiàn)象,會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和生活質(zhì)量,切口感染嚴重者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須對骨科無菌手術的切口感染加強重視。影響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手術類型、有無參觀人員、手術部位、是否有接臺手術、手術及護理是否規(guī)范操作等。在深入了解影響切口感染因素的情況下采取有效的針對性護理措施有利于減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1]。
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住院時間與切口感染率相比,觀察組的住院時間要少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觀察組的切口感染率要低于對照組的切口感染率[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以上結果可得出結論,在采取了手術室護理干預后,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提高術后生活質(zhì)量[2]。
[3] 陳 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中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8):197-198.
[4] 喬艷玲,周曉東,柴永萍,等.預防性護理干預在顱內(nèi)動脈瘤夾閉術后腦血管痙攣防治中的應用[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5,37(12):1228-122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5.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