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亞
(江蘇省南通瑞慈醫(yī)院骨科,江蘇 南通 226001)
探討心理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
黃 亞
(江蘇省南通瑞慈醫(yī)院骨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在醫(yī)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診治的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中抽取120例作研究對象,并遵循隨機抽簽原則予以分組,對照組(n=60)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n=60)則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就兩組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 ①研究組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是91.67%,與對照組患者的78.33%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研究組患者在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角色、軀體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疼痛、總健康八個項目上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理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有正性影響,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值得借鑒。
心理護理;創(chuàng)傷骨科;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
由于骨折多在突發(fā)事故下發(fā)生,患者無心理準備,且骨折部位長時間、劇烈疼痛,可導致患者對于早期功能鍛煉產(chǎn)生倦怠、抗拒等負面心理,影響其早期功能鍛煉效果,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為明確心理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對60例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加用心理干預,并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作為參考,現(xiàn)報道2組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如下。
在醫(yī)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診治的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中抽取120例作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抽簽原則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均60例。其中,研究組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12~80歲,平均年齡為(43.52±10.74)歲;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20例,鎖骨骨折6例,盆骨骨折5例,多處骨折7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45例,高空墜落13例,其他2例;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13~80歲,平均年齡(43.55±10.71)歲;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0例,鎖骨骨折7例,盆骨骨折5例,多處骨折7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44例,高空墜落14例,其他2例;2組患者平均年齡、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納入標準:①經(jīng)CT或X線片等檢查明確診斷為創(chuàng)傷骨折;②具備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認知能力、交流能力;③就本次研究內(nèi)容、目標等表示知情同意;
(2)排除標準:①合并老年癡呆癥、精神病史、認知功能障礙者;②無法正常與人交流,或因文化程度等原因無法獨立完成問卷調(diào)查者;③臨床資料不全、中途退出,或拒絕簽訂知情同意書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即指導患者進行肌肉伸縮等功能鍛煉,并提供病房整理、病情觀察、用藥指導、飲食指導以及隨機情緒疏導等,不強調(diào)特殊護理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其主要護理內(nèi)容如下。
(1)加強溝通。在患者入院時,應耐心介紹醫(yī)院、科室環(huán)境、探視制度、工作人員信息等。同時,在有關條件允許下,護理人員應在交流時面帶微笑、舉止親切,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并以專業(yè)態(tài)度、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患者疑問,予以鼓勵和安撫,并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另外,為患者介紹同病房室友,從而為其搭建病友交流平臺,進一步削弱患者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生感;此外,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其生活方面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予以幫助、提醒,增強其對醫(yī)院的信任感和治療信心。
(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在術前耐心為患者解釋手術意義、目的,告知其創(chuàng)傷骨科疾病以及相關手術常識,并教會其心理自我調(diào)節(jié)方法。同時,告知患者早期功能康復訓練的必要性、重要性,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疼痛、不適感提供相應解決方式,并告知患者疼痛感等屬于正?,F(xiàn)象,且是暫時的。此外,護理人員應全程陪伴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及時糾正其錯誤動作,并避免患者鍛煉過度導致而二次創(chuàng)傷,或因鍛煉不足而影響鍛煉效果。
(3)適當獎懲。對于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好的患者,予以實物獎勵或口頭獎勵,比如延長外出時間、加餐等;對于未成年人可將玩具等作為獎勵。對于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較差,或不能完成功能鍛煉者,可予以一定懲罰,比如削減其看電視、外出時間。
(1)自擬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患者的康復鍛煉依從性;評估標準如下是:①完全依從:患者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積極完成各項早期功能康復鍛煉要求;②部分依從:患者情緒不甚穩(wěn)定,但能完成大部分早期功能康復鍛煉項目;③一般:患者情緒穩(wěn)定度、康復鍛煉項目完成度均不高,且時斷時續(xù);④不依從:負面情緒十分嚴重,并拒絕任何早期功能康復鍛煉。早期功能康復鍛煉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2)參考生活質量測定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后在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角色、軀體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疼痛、總健康八個項目上的生活質量水平;上述項目評分均采取百分制,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在某項目方面的生活質量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是91.67%,對照組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復鍛煉依從性是78.33%,其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在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角色、軀體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疼痛、總健康八個項目上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2組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n,%)
表2 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水平比較(±s,分)
生活質量項目 研究組 對照組 t P心理健康 88.35±3.48 71.42±5.34 16.799 0.000情緒角色 85.18±3.39 70.41±6.32 13.025 0.000軀體角色 84.75±3.55 74.65±6.87 8.260 0.000軀體功能 86.42±4.18 75.64±4.77 10.750 0.000活力 84.71±5.38 77.75±6.36 5.284 0.000社會功能 87.72±5.59 78.16±6.02 7.360 0.000疼痛 83.56±6.26 76.95±5.18 5.145 0.000總健康 85.59±6.53 74.16±4.79 8.926 0.000
近幾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相當部分人群長期缺乏鍛煉,導致其缺鈣現(xiàn)象嚴重,加上交通事故發(fā)生率日益升高,創(chuàng)傷骨折病例也隨之增多[1]。目前,對于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臨床上主要以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為主要治療原則,不但要實現(xiàn)生理解剖上的愈合,還需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患肢功能,因而需敦促患者進行早期功能康復鍛煉[3~4]。
然而,因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術后早期疼痛劇烈,加上病發(fā)突然,尚未完全轉變自身角色,且對醫(yī)院環(huán)境、工作人員等存在陌生感,導致其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的依從性不高,影響其骨折愈合效果[5~7]。對此,臨床上多輔以臨床護理,以解決上述問題。經(jīng)大量臨床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護理的應用效果一般,護理內(nèi)容單薄,僅能滿足最基礎的護理需求,在提升患者早期功能康復鍛煉方面的依從性較差,建議加強心理護理干預[8~10]。首先,護理人員注意與患者建立友好護患關系,加強溝通,可提升患者對醫(yī)院、工作人員的好感度、信任度,增加患者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了解,減輕其因陌生而產(chǎn)生的緊張情緒,為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的展開創(chuàng)造前提;其次,健康教育可安撫患者情緒,幫助其保持相對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促使其關注其功能鍛煉意義和效果,調(diào)動其康復鍛煉積極性;最后,適當獎懲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康復鍛煉積極性,消除其消極、倦怠等負面情緒。
本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是91.67%,遠高于對照組,且其在護理后的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角色、軀體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疼痛、總健康八個項目上的生活質量評分方面,也占據(jù)明顯優(yōu)勢,充分證明了心理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積極影響。
[1] 潘世紅.心理護理干預對骨創(chuàng)傷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6,29(17):132-133.
[2] 陳 潔,韓 梅.心理護理和舒適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急診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A2).287-288.
[3] 張瑞佳,田麗娟.分析心理護理和護士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69):372.
[4] Castillo,Renan C,Archer,et al.Pai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 Orthopedic Trauma:A Call for Collaborative Models of Care[J].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2016,31(4):228-234.
[5] 張淑紅.心理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情緒及疼痛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2016,29(4):808-810.
[6] Resnick B,Wells C,Galik E,et al.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Function-Focused Care for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J].J Trauma Nurs,2016,23(3):144-155.
[7] 吳祝華.實施心理護理和舒適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急診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29-230.
[8] Vincent H K,Horodyski M,Vincent K R,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ter Orthopedic Trauma: Prevalence in Pati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J].Pm & R,2015,7(9):978-989.
[9] 黃玲輝.心理干預在創(chuàng)傷骨科軟組織損傷應用VSD術后患者的應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8):3280-3281.
[10] 尹春艷.護理干預對于骨科患者進行恢復性鍛煉的作用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1):144.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7.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