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生
中國最神秘的政治“后花園”
□ 黃金生
北京西郊一直以“三山五園”為代表的皇家行宮苑囿而聞名。三山指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指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這些曾經(jīng)的皇家禁地今天大多已對公眾開放,褪去了神秘的面紗,獨作為中央軍委駐地的玉泉山卻顯得愈發(fā)神秘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有時住香山“雙清別墅”,有時在中南海辦公,有時還住玉泉山。玉泉山有一座程家花園,是程硯秋的別墅。毛澤東尤其欣賞這里清新自然、幽靜質(zhì)樸的田園氣息,因此每次到玉泉山都于此處歇息。
此時,國民黨從臺灣直接派遣一批以刺殺共產(chǎn)黨和民主黨派高級干部為主要目標的行動小組。臺灣保密局出的牌價是,刺殺一個部長級干部可以立大功,刺殺局級干部可立中功,刺殺局級以下干部可立小功。如果刺殺了李濟深、郭沫若、李德全一類的人物,可得50兩黃金。
一天夜里,衛(wèi)兵聽見沉重的跳墻聲,過去搜索又沒見人,便急忙報告,帶班員圍著房子轉(zhuǎn)了一圈,并沒有發(fā)現(xiàn)可疑行蹤。帶班員認為毛澤東住在這里有危險,盡管夜已很深,但毛澤東還沒有休息,就連夜返回了城里。后來加上了電網(wǎng),毛澤東才又來玉泉山居住了。
出中南海往西北方向,過了青龍橋,再走一段就是玉泉山。有幾次,毛澤東和江青在離大門很遠的地方就下車,慢慢散步走進玉泉山大門。這一段路有一里多長,沒有人住,也沒有車馬往來。誰料,毛澤東的這一“細微”習慣卻被國民黨潛伏下來的特務(wù)“嗅”著了。
有一次就在毛澤東和江青如此散步之時,這地方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很怪的“閑人”,這個人一身農(nóng)民裝束,肩上背著一個錢褡子。機警的警衛(wèi)憑著職業(yè)的敏感,直覺地“盯”上了這個人,一是這種錢褡子并非北京人的用物;二是玉泉山一帶并沒有集貿(mào)市場。
這個家伙注意到便衣插在腰上的槍,就往山邊一個小店走去。那人進了屋,兩個便衣也跟了進去,這人做賊心虛,慌忙伸手到大衣袋里去掏槍,便衣立即猛虎撲食般地撲過去,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的槍繳下。經(jīng)審問,那人叫唐堯,是國民黨當局派來潛入大陸的,以伺機暗殺中共領(lǐng)導人。
1953年,在玉泉山專門為毛澤東修建了1號樓。毛澤東喜歡游泳,但北京在天涼以后,便無法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所以有這樣一個說法,1954年,江青趁毛澤東離開北京期間提議興建中南海游泳池,但建成后遭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為此江青于當年4月20日專門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承認錯誤。但傳說中的江青為此檢討的游泳池并不在中南海內(nèi),而是在玉泉山。
據(jù)原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局五處干部田恒貴回憶,當年江青提議在玉泉山1號樓邊修建一個室內(nèi)游泳池。這個游泳池很小,也就和一個大客廳差不多大,撲騰兩下就到頭了,根本不適合游泳。毛澤東對修這么個不倫不類的東西非常生氣,雖以自己的稿費支付了費用,但他本人一次也沒在此游過泳。田恒貴還補充說:在建游泳池的同時,還在玉泉山園內(nèi)的無梁殿安裝了一些電動的活動器械,如電駱駝、電馬什么的。器械可按不同的速度模仿駱駝、馬在原地奔跑,人坐在上面可得到適度的鍛煉。據(jù)說安裝這些電動器械是蘇聯(lián)專家提出的。田恒貴參與了這個活動場所的設(shè)計和施工。在無梁殿內(nèi)部加了頂棚,安裝了暖氣,原來的磚地也加鋪了木地板。但是毛澤東一次也沒有到這個活動室去過。
“文革”期間,葉劍英主管軍隊工作,而他在玉泉山的住所9號樓便成了當時老干部的臨時“庇護所”。當年曾生活在附近的人回憶,葉劍英時常在家中開會,而小院門口則停著那個年代能見到的國內(nèi)頂級轎車。元帥們在“文革”前多數(shù)坐蘇聯(lián)產(chǎn)的“吉斯”,后來又換成了三排座的“大紅旗”,不過陳毅元帥當外交部部長則有輛“奔斯”(現(xiàn)稱奔馳)600。
1976年10月6日晚,在抓捕“四人幫”之后的8小時,在葉帥的住所玉泉山9號樓召集了一次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吳德、陳錫聯(lián)、紀登奎、陳永貴、蘇振華、倪志福、吳桂賢共11人。會議從6日晚10時一直開到7日凌晨4時。從10月8日開始,華國鋒、葉劍英等政治局成員在玉泉山分期、分批召開打招呼會議,向各地方黨政軍負責人通報粉碎“四人幫”的情況和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決定。一系列打招呼會直到14日才結(jié)束。
1979年6月,中央決定,在建國30周年國慶時,由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wù)院作一個講話,對新中國成立以來30年的歷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一個總結(jié)性的評價。當時成立的起草組就駐在玉泉山。其后,玉泉山便成為中央文件起草組的“常駐地”,曾多次參與起草的學者高尚全說:“我參加過三次三中全會決議關(guān)于改革決定的起草工作,每次都是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進行的?!?/p>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