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我們?yōu)槭裁匆鰤簦?/p>
19歲的高三男孩齊彬彬,人如其名,文質彬彬,內秀多才,文章也寫得漂亮。他經常做同樣的夢:在大庭廣眾之下侃侃而談,振振有詞,說得眾人心悅誠服。原來,齊彬彬最大的弱項就是不善言談,在公眾場合常??诔?。
大家都說他金口玉言。他說:“我何嘗不想口若懸河,可是,我只有在夢中才能說得痛快淋漓!”
人為什么要做夢?有人這樣回答:“只要我高興,就能將它喚起,好像做實驗一樣。如果我晚上吃了魚、橄欖,或其它很咸的食物,夜間我就會夢見自己在開懷暢飲,那味道就像甘泉一般??诳室鸷人挠?,在夢里實現(xiàn)了。如果我能通過夢見我在飲水來解渴,那么我就不必醒來去解渴?!边@是奧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講述的一個關于夢中喝水的故事。他由此推論:夢可以被看作是欲望的實現(xiàn),夢的動機力量無一例外是欲望求得滿足。
原來,做夢就是為了獲得欲望的替代性滿足。比如,齊彬彬為了滿足交流欲望而編織的夢,又如,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羞于告人的各種各樣的性夢,再如,成人答應孩子周末去公園看熊貓,孩子往往就在夢中提前去了公園,看到了熊貓……有人這樣概括:我們之所以渴望睡眠,是因為睡眠中有夢,夢,可以為我們提供渴望得到的東西。匈牙利有這樣的諺語:鵝夢見什么?玉米。也有猶太諺語說:雞夢見什么?小米??磥?,動物如果有夢,也該是為了欲望的滿足。
在夢中實現(xiàn)的欲望來自哪里?一、它可能在白天就已經被喚起并被承認,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滿足,于是,這個欲望就被留到睡夢中了。二、它可能在白天產生,卻被排斥和壓抑,于是,這個不能在現(xiàn)實中滿足的欲望也被留到睡夢中了。三、它可能與白天的生活沒有聯(lián)系,僅僅是頭腦中被壓抑的潛在欲望,到了睡夢中才活躍起來。四、它可能僅僅是晚上睡眠中機體自身產生的某種欲望,而在睡夢中表現(xiàn)出來。這些來源,往往又相互聯(lián)系,共同作用。
不管你是高尚的人,還是卑微的人,我們心靈深處都收藏了太多或能夠說出口的或不能說出口的欲望。在幾乎無窮無盡地欲望中,許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即時滿足或者根本不能滿足的欲望,卻可以在夢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原來,夢就是這樣地滋潤著我們的心靈,維護著我們的心理健康??磥?,我們的心靈不能沒有夢。
有的時候,欲望的滿足不能帶來快感,是因為夢者對欲望的態(tài)度。比如內心深處潛的與道德規(guī)范相違背的某些欲望,人對此諱莫如深,鄙視這些欲望,不愿意自己有這些欲望。于是,當欲望在夢中得到滿足后,反而會使人感到不愉快。
有的時候,我們被噩夢驚醒,表面看來并非欲望的滿足,可實質上,夢的動機力量還是為了欲望的滿足。產生焦慮的體驗過程也是一個欲望的滿足。比如,一名學生干部,近來總是夢到自己被趕下了主席臺。這使他內心深處的面對班里將要改選的焦慮心態(tài)在夢中得以宣泄,這也是欲望的滿足。
怎樣讀懂夢中的意象
夢中欲望的滿足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公開地表現(xiàn)為欲望的滿足,一類是欲望的滿足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進行了偽裝。因為后一種情況,就有了夢的顯意與隱意。我們把夢中實際清晰地呈現(xiàn)給我們的東西叫做夢的顯意,把它背后隱藏的只有通過做夢者的聯(lián)想才能得到的東西叫做夢的隱意。很多的夢都在顯意背后藏有隱意。比如讓人體驗到焦慮的跌落夢。幾乎每個孩子在幼年時都曾有過跌落的經歷,跌落的結果自然是被抱起來撫慰。如果夜間從小床上跌落,母親就會溫情地把孩子抱到床上去。我們的夢常常來自童年的記憶。
夢中的顯意是隱意的代表,是隱意的形象化,就是說,我們的一個思想在夢中總是蛻變?yōu)橐环N形象。我們把這個形象叫做意象。我們的認知發(fā)展過程是從感覺到思維的,但在夢中正好相反,夢是一種逆向的方式,從思想開始,一直退回到鮮明的感覺。這種思想觀念退回到感覺形象的心理現(xiàn)象,叫做回歸作用。
我們從睡夢中醒來時,幾乎會不由自主地要解釋自己的夢:為什么做這樣的夢?我們也可以借助自由聯(lián)想來探究夢。問題是我們的自由聯(lián)想雖然源源不斷,但我們并不愿意完全承認它們,而是對它們有所批判和選擇。我們這種似乎無意的選擇,干擾了自由聯(lián)想的結果。我們所做的這種批判選擇,無意之中已經有了另外的一個動機,我們在告誡自己:這個想法太令人難堪了,我不能承認,更不能告訴別人于是,我們更難于看清夢的真面目。我們對自己的夢,如果少一些批判和阻抑,就會多一些認識和把握,從而,我們的心靈也就會少一些負擔和壓力,多一些愉悅和健康。
夢是睡眠的守護人
夢,讓不少人感到神秘莫測。其實,夢就是一種無意想象。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夢是大腦皮層活動的一種內容和方式,是暫時神經聯(lián)系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的活躍與改組,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做夢多出現(xiàn)在深睡階段。這意味著做夢正是睡得好的時候。心理學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人人都做夢。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種刺激信息的作用,所以把夢境忘了。有的時候,人直接從夢境中醒來,或者夢境引起的情緒體驗很強烈,對夢境就記憶猶新。即使是常說從來無夢的人,如果注意自我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經常做夢。
再從精神分析心理學角度看,夢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欲望的滿足,排除了干擾睡眠的心理刺激,讓做夢與安睡兩不誤。如果沒有夢,那么大大小小的欲望就會讓我們無法安睡了。有了夢,即使我們在夢中感到不安和焦慮,也一樣可以讓做夢和睡眠兩不誤。我們在睡眠中會自我安慰說“這不過是個夢”,然后繼續(xù)酣睡不醒。因此,如果打個比方,我們可以這樣說,夢是睡眠的守護人,保護我們的睡眠不受干擾。
這個守護人只有在它感到力量不能單獨抵抗干擾或其它危險的時候,才會喚醒夢者。即使因為夢醒使夜間睡眠中斷好幾次,做夢和睡眠仍然可以和諧共處。我們從睡夢中醒來,片刻后又可以立即入睡。這就像一個人在睡眠中趕走一只蒼蠅一樣,是一種基本不影響睡眠的特殊的覺醒狀態(tài)。所以,我們也不必為夢中醒來而憂慮。
迎接來自夢中的創(chuàng)造endprint
更令人鼓舞的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還表明,夢與人的智力活動有密切聯(lián)系。
心理學家認為,做夢是人腦的一種工作程序,是對白天所接受的信息進行篩選。夢境可以洗刷并拋棄無用的記憶。美國加州索克研究院的弗蘭西斯·克里克,曾經這樣指出:“夢不僅形成一幅幅圖畫,還會沖刷掉人腦中荒誕無用的記憶?!币驗閴舻倪@一作用,能為新記憶準備儲存的空間,從而維持大腦正常的功能活動。
心理學家還發(fā)現(xiàn),做夢有時會有助于問題的解決,能誘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就是受夢境啟發(fā)解決了化學難題。1865年,有機化學結構上最迫切需要解決但又是迷惑不解的問題,是苯分子結構形式。幾種簡單有機物分子結構,已從它們的性質中被推斷了出來:這些結構都是直鏈的,其組成原子相互連接在一條直鏈上。可是苯分子結構形式卻不是這樣。為了探求苯分子結構形式,凱庫勒冥思苦想。按照凱庫萊本人的描述,一天,他在一輛馬車上打瞌睡時做了一個夢,夢見排列在直鏈上的原子在跳動,突然原子鏈的首尾相連,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旋轉著的環(huán)。醒后他回憶了這場夢的片斷,意識到苯的結構不是直鏈,而是碳原子六角環(huán)形。音樂家瓦格納的《萊因河的黃金》三部曲的開場調,也是在夢境中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而成的。據他的《自傳》說,三部曲已完成,但開場調還沒想出,他乘船過海,晝夜不能安眠。一天午后,他困倦地微睡了一會兒。在夢境中,他仿佛覺得自己沉在急流里面,聽到流水澎湃的聲音自成一種樂調。醒后,他根據夢境很快譜成三部曲的開場調。著名哲學家家羅素說:“當我著書的時候,我?guī)缀趺恳苟級粢姇膬热荨N也恢涝诖耸欠癞a生新思想或是舊思想新生,我常常夢見整頁整頁的書,并在夢中通讀它們。”笛卡爾在1619年的一天夜里,從3個不連貫的夢境中,構想出了關于方法論、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文學史上,這樣的實例也很多。法國文學家伏爾泰就是在睡眠中完成了一首詩的構想。我國詞人劉后村的《沁園春》詞序也說:“癸卯佛生之翼日,夢中有作。既醒,但易數字。”你看,—首詞也是這樣誕生于睡夢中。
劍橋大學胡欽遜教授對各學科有創(chuàng)造性思想的科學家的工作習慣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有70%的科學家回答說從夢中得到幫助。為此,英國的杜克大學還專門開設了一個研究班,在該研究班的教學大綱上,明確指出要幫助聽課者學會有效地利用夢境。
為什么睡夢會有這樣奇妙的作用呢?做夢的時候,我們不像清醒狀態(tài)那樣按通常的邏輯程序思考。這正好為思想提供了自由馳騁的機會。在夢中,儲存在大腦中的各種信息不受自覺意識的制約,而自由地組合成各種形象。這里面也許99%是荒唐的,但也可能有1%是打破常規(guī)的邏輯程序,帶獨創(chuàng)性的新的形象和信息的組合,從而給人以有益的創(chuàng)造性的啟示。
對于做夢,我們不必擔心害怕,而是要熱情地歡迎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