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宏志
中圖分類號:G623.5
數學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與日常語言不同,日常語言是習俗的產物,也是社會和政治運動的產物,而數學語言則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經常是精心設計的。因此,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龍菲爾德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的學習不能離開閱讀。
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診斷研究表明,學生的“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fā)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fā)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學生解決問題的大量的錯誤主要來自“沒看清題目”,作業(yè)一發(fā)下去,將題目讀一遍,大多數學生就會訂正了。教師教得再好,學生讀得不好,教學還是功虧一簣。近年來教學中,越來越感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數學閱讀已經成為數學教學強烈的需求,數學能力的強弱與閱讀能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谝陨险J識,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適當地創(chuàng)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誘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精辟而具體,要有針對性,要有適當難度,要富有啟發(fā)性。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2、營建氛圍,促進閱讀
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是學生產生數學閱讀興趣的基礎。如在教室里張貼一些古今名言和名畫,既營造出濃濃的書香氛圍,又能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再如,把教室的一角裝飾成“數學墻報”,鼓勵學生積極撰寫數學稿子,撰寫的內容有學生閱讀文本后的反思及數學小故事、趣味數學題、數學信箱、學習經驗交流等等。 “數學墻報”,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這樣也就真正達到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的效果。
3、開展競賽,趣味閱讀。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閱讀趣味比賽。如“考眼力游戲”:出示幾組由數據、圖形、符號、文字等組成的材料,內容由簡入深,先讓學生看一眼,時間只有幾秒鐘,然后教師把材料隱藏起來,讓學生憑著記憶將材料寫在答題板上,最后同桌根據材料進行互評,評出優(yōu)勝者?!罢l是預習小能手”:在指導學生預習方法之后。選擇一節(jié)數學內容,讓學生自主預習,然后讓學生寫下自己預習后所得到的知識?!罢l是高明醫(yī)生”:出示典型錯題讓學生找出錯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老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給予評價。這些游戲都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讀題能力、預習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要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方法指導
讓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隨意讀,教師要深刻鉆研教材,要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哪些內容需要讀,在什么時間讀,讀什么,怎樣讀才能使學生愛讀、會讀、讀出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課堂上要設置閱讀的環(huán)節(jié)
要想閱讀落到實處,教學過程中要安排閱讀環(huán)節(jié),老師要具體指導,不能只是提要求,讓學生自己去讀。
(1)情景引入時讀——剛上課時,有懸念的閱讀材料能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情境,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學習新的數學概念要讀——由于數學語言高度簡練,術語多,邏輯性強,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閱讀時有些拗口。特別是新的概念、定理等重要數學理論,在給學生分析清楚后,要讓學生反復讀,讀熟直至會背,以強化數學語言。
(3)例題的題目要讀——例題的題目可讓學生先讀,如有問題老師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待大家都分析清楚,解完題以后,再讓大家一起讀一遍,以體會個中的滋味。
(4)解題過程可以讀——一般是在學生的集思廣益下拼起來的。寫完后,老師會說:大家看看還有什么問題?此時,如果讓同學把解題過程大聲的讀一讀,效果更好。
(5)課堂小結內容必須讀——既能起到對本節(jié)課的整體回顧作用,又能促進教師按時完成教學進度,即便沒能完成,也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代,以減少隨意性。閱讀材料還可以起到鞏固、拓寬的作用。
2、把握閱讀的時機及形式
(1)學生在理解方面出現障礙時——教師要領著學生讀,要指導學生斷句,要給學生消化的過程。
(2)在學生感覺疲倦或思想開小差時——可讓大家一起讀,一來能使分心的學生集中注意力,二來大聲閱讀能提精神,三來也避免直接批評某同學,以保護學生的自尊。
(3)在進行幾何邏輯推理訓練時——對于有兩個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推理,學生往往不知先寫哪一個,而顯得手忙腳亂。這時可讓學生跟隨老師在圖形上的手勢引導,說出推理過程,要讓學生大聲朗讀,心口并用,熟能生巧,然后再把過程寫下來。實踐證明,這對培養(yǎng)學生完整、有序的寫出推理過程非常有效。
(4)小組討論交流時——放聲讀、相互背。有些同學站起來發(fā)言就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但在小組里,幾個同學之間講話就很自如,也容易盡快掌握要領。他會了,也就有了自信,再逐步鍛煉他們在全班大聲閱讀、發(fā)言,也就容易多了。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數學閱讀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但由于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及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這對小學生而言,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掌握的,必須依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指導數學閱讀,逐漸形成一定的數學閱讀習慣。
1.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閱讀中,教師要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老師布置的閱讀思考題,只有積極、主動地思考,才能弄懂、學會知識,掌握思維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2.手腦并用的習慣。
閱讀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算一算或者動手實際操作,這樣不僅可以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幫助自己分析題意和數量關系,而且能驗證推理的結論、獲得鮮明的感知。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毙W階段是人生的開端,現在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最優(yōu)的閱讀習慣,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思維方法,將為其一生中不斷自學進取提供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