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劉秋泉+江新軍+龔鵬飛
張曲火了。
高考前夕,張曲撰寫的一副高考勵志對聯貼在了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門口:“霜刃新磨,亮劍當歌天下白;云峰直上,騁懷不負少年雄。”上聯枕戈待旦,意欲一舞劍器動四方;下聯登峰騁懷,志在少年雄則國雄。整聯大氣磅礴,節(jié)奏明快,被評者譽為佳構。這副高考對聯一下子讓張曲老師“霸氣側漏”,大家紛紛打聽作者是誰。
可張曲身邊的人對此卻并不覺得意外———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校長鄧智剛說,張曲老師不但是“長沙市優(yōu)秀班主任”,也是令人尊敬的老師,因為她身上有一種情懷,十年如一日,帶領學生行走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風景里,自覺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點燈人”。
她的學生說起張曲老師更為自豪:“你們都知道《中國詩詞大會》吧,張曲老師也是我們心中的‘詩詞女神,她不僅教我們鑒賞,還會帶領我們創(chuàng)作詩詞呢!”
這個讓校長點贊、讓學生自豪的“詩詞女神”到底有何魔力?教師節(jié)前夕,記者走進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采訪了這位用教育串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珍珠的普通老師。
厚積薄發(fā)———讓學生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之美
張曲的家鄉(xiāng)在長沙縣果園鎮(zhèn),這里也是田漢的故鄉(xiāng)。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鎮(zhèn),有一個聞名遐邇的“田漢詩社”。
時值暑假,張曲前腳剛踏進家門,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就跟了進來,遞給張曲一疊宣紙,興沖沖地說:“曲姑娘,我寫了幾首詩,你幫我看看?!边@位老人是“田漢詩社”的羅建爹,詩社的新刊馬上要付梓了,他特地拿給張曲“掌掌眼”。
一名年紀輕輕的小女子,愛好居然和“老夫子”相同?見到記者有疑問,張曲說,她與詩詞曲賦這些傳統(tǒng)文化結緣,其實是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開出的素質之花:中學時代,為了應對考試,她經常背誦詩詞曲賦,對《紅樓夢》中的詩詞更是如癡如醉,最喜歡和同學玩的游戲也是古詩詞接龍,每次都能拔得頭籌。漸漸地,她對蘊含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歷史淵源、風俗習慣等因子的詩詞曲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9年大學畢業(yè)前夕,她用古詩詞為每個同學寫了一份畢業(yè)贈言。初試牛刀的她,讓同學們刮目相看。
被分配到長沙縣第六中學后,張曲在備課本的扉頁寫下了“桃李春風新作伴,蒹葭秋水舊時朋”的詩句,借此表達要把自己一身所學傾注給每一個孩子的心愿。這,也正是她向往的快意幸福人生!
可令張曲沒有想到的是,初為人師的興奮不久就被接踵而至的煩惱滌蕩得一干二凈。教學沒經驗,考試連連失利;帶班不順手,按下葫蘆浮起瓢……張曲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名救火隊員,哪里有火情就撲向哪里,一點也沒有蒹葭秋水、桃李春風的感覺。一個學年結束,同事們跟著學生一起升入了高二,而她卻繼續(xù)留在了高一。
正當張曲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個小小的插曲在她心里掀起了一場大波瀾———
一天,上課的張曲看到一名學生心不在焉地在書本上畫著什么。張曲正準備狠狠教訓他一頓,卻看到學生書本上赫然寫著:“照本宣科,不如回家?guī)Ш⒆尤グ?!”瞬間,張曲猶如被一記鞭子狠狠抽中,痛徹心扉。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傷心之余,張曲開始思考,“教育不僅是一種教學技巧,更是一種走進心靈的藝術。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注重講和練,縱使自己有十八般武藝,也難以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币粋€偶然的機會,網絡上葉嘉瑩的一次關于“詩教”的演講讓張曲醍醐灌頂:“如果把古典詩詞中的語言文字之美、文化氣息之美比作一股股潺潺而來的溫和清泉,唯有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它才能變得具體可感、有血有肉,教學才會進入活潑生動、出神入化的境界?!本拖翊蠛@锩院降拇唬瑥埱幌伦诱业搅朔较?。
張曲知道,要讓學生有一杯水,自己先得引來源頭活水。她給自己制訂了學習方案,日讀《論語》、詩詞等經典,夜啃中外名作、教育專著,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讀、思、錄。在數萬字的讀書筆記中,張曲用一首《浣溪沙》寫下了自己的讀書心得———
讀到晴窗日漸斜,紅蕖留夢染煙霞。迦陵頻喚浣溪沙。
稚子蓬頭渾不識,世間青睞有誰加?平生堪慰此為奢。
苦練內功,讓張曲有了更高的平臺。2005年8月,經過公開選拔、層層考核,張曲進入了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如果說葉嘉瑩先生是我立志于用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學生的精神導師,那么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則是我耕耘播種的實踐園地?!被叵肫饎傔M學校的那段日子,張曲說,“在與同事的思想碰撞中,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我慢慢悟到了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不是書,教育是生命的豐富而不是枯竭,是情感的充盈而不是凝滯。那么,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觸角更敏銳地與時代結合?”正當張曲冥思苦想之際,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了8.0級大地震,舉國悲痛?!耙欢ㄒ獑拘押⒆觽兊谋鞈懭酥?、家國天下之志!”帶著這樣的想法,張曲連夜把關于汶川地震的報道全部收集起來,一大早就貼滿了教室的走廊??粗鴿M墻的關于地震的新聞,學生們被震撼了。大家聚在一起熱切地討論著,紛紛表示“要做點什么”。
張曲花了整整一天,把中國古代有關悲天憫人、家國情懷的詩句與汶川地震的救災情況結合起來,整合成一套閱讀材料,給班上的學生每人打印了一份。
第二天,張曲剛進校園,就被幾個不認識的學生攔住了:“張老師,你們班上的關于汶川地震的閱讀材料,可以給我們一份嗎?我們也想看看!”
張曲一邊走一邊想,何不把閱讀和推廣傳統(tǒng)文化做成一個公益活動呢?來到辦公室,她把閱讀材料多復印了幾十份,以供有需求的學生閱讀。endprint
此后,一遇到熱點事件,張曲“如法炮制”,學生如飲甘泉??吹胶⒆觽內琊囁瓶实难凵?,張曲暗暗定下了目標:把閱讀材料定名為《青春悅讀》,每周三定時出刊;內容從時代熱點到文化經典,貫穿德育與智育,兼顧閱讀與寫作。
2013級學生辜悅敏說:“對于高中生來說,沒有什么比閱讀更能讓人張開雙臂擁抱世界的了。如果說我的少女時代之初是一片混沌的話,老師就是帶我走出蒙昧的一盞燈。”
《青春悅讀》雖然內容包羅萬象,但始終有一個主心骨,那就是站在育人的高度,承載起復興和扶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重任。正因為如此,《青春悅讀》的“經典有聲”和“詩詞有韻”兩個欄目成為了學生的最愛。
9年300多份閱讀周刊近500萬字,見證了“悅讀”從一份班刊發(fā)展成一項閱讀公益活動的過程。從張曲任教的兩個班推廣到全年級的15個班,再推廣到全校,甚至推廣到麓山慈利校區(qū)和其他兄弟學校,數以萬計的學生和家長從中受益。張曲把這項活動稱為“青春作伴好讀書”,并撰聯:“青春作伴好讀書,濡墨沁園,文思自是如泉涌;赤子相期當起舞,試鋒云漢,錦緞初裁逐夢飛?!?/p>
伴隨著“青春作伴好讀書”公益活動,張曲還開辟了一塊寫詩的園地“麓山詩行”。
“其實,‘麓山詩行就是一塊黑板?!睆埱χ嬖V記者,“這是自己無心插柳的作品?!币惶?,張曲看到教室里有一塊閑置很久的黑板,心血來潮就把它擦干凈,抄上一首自己寫的詩歌,并用彩色粉筆給它擬了個刊名———“麓山詩行”。沒想到這塊小黑板成為了師生詩歌接龍的大秀場。
慢慢地,學生的詩作越來越多,一塊小小的黑板容納不了了。
一天下午,一個不認識的學生在教室的走廊上遞給張曲一張紙,羞澀地說:“張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寫詩,請您幫我點評?!睆埱鸭垪l打開一看,上面寫的是一首詩歌《佳人佳人》:“窗邊有佳人,青絲映雪痕。朱襟猶芳綻,巧目似井深?!?/p>
這個學生的舉動讓張曲有了新的想法:何不開辟一個新的園地,讓這些有創(chuàng)作欲望的學生一展才華?經過深思熟慮,張曲每個月定期收集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以《青青園中葵》為名編印成冊,并附上自己的點評,讓學生們傳閱。
“張老師編輯的《青春悅讀》和《青青園中葵》閱讀周刊,是我高考后唯一帶回家的紙質資料?!比ツ戤厴I(yè)的學生劉浪說,“我很感激張曲老師,她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而且引導我們怎樣做才叫知行合一?!?/p>
厚積才能薄發(fā)。張曲知道,只有不斷向下沉潛,才會有更多向上的力量。于是,她加入了岳麓區(qū)詩詞協(xié)會、長沙市楹聯協(xié)會、長沙市李劍玲德育名師工作室,她始終在吸納新知;她組建了麓山教師“悅讀吧”微信群,帶領全校語文教師系統(tǒng)開發(fā)高中《青春悅讀》校本教材,開展“提升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省級課題研究,她始終在聚合能量,釋放光熱。
從一個人的孤軍奮戰(zhàn)到一群語文人的集思廣益,張曲通過“青春作伴好讀書”公益活動,讓教育有了詩意,也讓更多的學生領略了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之美。
不拘一格———打造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寬廣平臺
去年12月,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舉行了一次教學開放周活動。張曲講授的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有“孤篇蓋全唐”“頂峰中的頂峰”的美譽。作為傳統(tǒng)詩詞教學中的名篇、美篇,要上好它,難度不小。
“經過一番思考,我做了一些新嘗試,就是從品悟生活、體察萬物入手?!睆埱f,“只有最接地氣的事例、最切自身的感悟,才能幫助學生沖破與詩歌的隔閡,達到‘從俗世中來,到靈魂里去的目的?!?/p>
如何初步感知“月”這一意象?張曲聯系起了學校所在地“望月湖”。她問學生:“當你寫下這三個字,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什么畫面?有月亮嗎?”
學生心頭一顫,是啊,最熟悉的地方往往看不到風景,習慣了望月湖的擁堵、繁忙,幾乎都忽略了那輪明月。
“相信給‘望月湖命名的人,一定是一個心中有詩意的人。昔人已乘明月去,此處空余望月湖。明月一去不復返,望湖千載空虛虛。月亮到哪里去了?你是否還記得那天下了考,來上晚自習,從走廊望去,云輕天淡,明月初上?那不正是我們詩歌鑒賞題‘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的意境嗎?這時,你再看那岳麓山恬靜秀美、煙靄淡退,不正是‘鹿門月照開煙樹嗎?”
四時明月不相同。莊子也說,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張曲就是這樣,從形象到意象再到意境,一切植根于對生活的體悟、對萬物的體察。她對學生說,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望月湖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望月湖”。
這樣的一節(jié)課,G1503班班長危紫耀至今仍記憶猶新。
他說:“《春江花月夜》中表達的宇宙人生變與不變的哲理,對于缺少生活經驗、未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我們來說,理解起來難免會有困難。恰在此時,張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她的一首《題小苑桃花》:偏愛庭前一樹花,晨昏迎迓滿枝椏。洗妝不褪胭脂色,掃鬢還嫌粉黛華。但把香魂留錦扇,何妨素履度漁槎。我知歲歲君為信,須趁春風多折些。對于年年開放的桃花,張老師的詩句中有無法掩飾的喜愛,尾聯‘我知歲歲君為信,須趁春風多折些,道出了桃花年年盛開的景象,又表達了對春天的留戀。通過張老師‘歲歲為信,依時開放的描寫,我一下子豁然開朗,體會到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蘊含的哲理———原來,人生是短暫的,但自然界中有些東西卻是相對永恒的,如江月,如桃花?!?/p>
但張曲并沒有止步于課堂。除了在《青春悅讀》周刊推出“迦陵論詩”“為你讀詩”“詩詞擂臺”等系列拓展知識,在校園藝術節(jié)中,她又帶領學生推出了大型詩舞劇《春江花月夜》。它脫胎于同名詩歌,又薈萃課內外數十首詩詞。學生寫劇編舞,詩劍合璧。師生同臺,以獨誦、齊誦、對白等方式演繹了一曲蕩氣回腸的古典劇,驚艷全場!在臺下觀看的師生們嘖嘖稱贊:“原來詩詞可以這樣讀!原來語文課可以這樣上!”endprint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唐詩宋詞,堪稱中國文學寶庫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我在詩詞教學當中,除了引導學生了解中國詩詞發(fā)展史、發(fā)掘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粹以外,更注重讓他們體會中國詩詞質美意深、洗煉如金的妙處,感受中國文學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睆埱芍缘卣f。
詩詞這樣教,其他如文、賦、曲、小說等古代文學作品怎么教?張曲恪守“讓課堂成為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平臺”這一原則,始終不忘挖掘蘊藏其中的文化精髓。比如,《離騷》《登高》洋溢著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兼濟天下、積極用世的價值取向;《山居秋暝》《歸園田居》蘊含著的寧靜淡泊的隱士情懷,反映的古代知識分子獨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勸學》《師說》闡釋的勤學好問、尊師重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陳情表》《項脊軒志》所表現的我們這個民族對親情、愛情的珍視……她要讓自己的教學,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視野,吮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甘霖,吸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養(yǎng)分,為其精神奠基。
2013級學生禹逸雄回憶,“張老師帶我們學文言文,并不局限于教材,至今我還記得《古文觀止》中歐陽修、蘇軾等大家的名作,深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F在我雖就讀工科院校,但對于文學尤其是蘊含著民族精神的傳統(tǒng)文化仍然十分熱愛,我想這是張老師帶給我的深遠影響。”
“好的課堂,既要繼承‘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的傳統(tǒng)理念,又要充滿思辨意味和現代氣息,而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MIFE教育理念則將這幾者融會貫通?!睆埱J為。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MIFE高效課堂即“邁孚”,其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針對核心知識點制作教學微視頻,實現先學后教(展示、交流、釋疑),充分發(fā)揮單元組及團隊合作的力量,提高展示、交流、釋疑的效能,推進教學一體化、學科特色化,最大程度地實現慕課與翻轉課堂、EEPO有效教育的整合。
張曲是一個善于“邁孚”的高手。越是古典的,也就越是現代的;越是現實的,也就越是高古的。作文教學上,她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的優(yōu)勢很自然地展現出來了:不避熱點,不走偏鋒,大氣敞亮。
今年5月上旬,一名中國留學生引發(fā)了轟轟烈烈的“辱華”爭議。該女生在馬里蘭大學的畢業(yè)演講中談到,美國的空氣甜美清新,在中國需要每天戴著口罩出行。批評者認為,她最根本的錯誤是利用兩國的信息差,故意迎合美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肆意夸大并歪曲了事實。張曲在作文課上組織學生對這一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最后的落腳點就是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如何面向未來,吸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這個時候,學生自然就豁然開朗了。
張曲的腦海里總是浮現《論語》中最溫暖最生動的一幕:“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庇谑牵洋w驗式教學延伸到了課外———周末,她領著學生們去岳麓山探春,去桃子湖賞荷,在望月湖話月,游橘子洲,訪岳麓書院、賈誼故居,登天心古閣、杜甫江閣,近距離感受湖湘文化,讓每一屆學生都留下一個令他們難忘的生命四季。
難能可貴的是,每次這樣的活動都不是簡單地走走看看,而是語文課堂的精彩延伸。
拿“望月湖話月”為例,活動的主題是廣泛挖掘與詮釋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顒拥那鞍氩糠郑瑥埱擅畹貙⑴c中秋節(jié)有關的內容,如中秋節(jié)的來歷、傳統(tǒng)習俗、詩歌等以智力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后半部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詩句接龍比拼,要求從“江、花、月、夜”中任選一個意象,看哪個組接龍詩句最多……
這樣的課堂延伸,就像一個火把,點燃了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
對于張曲的語文課,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向雄海給予了高度贊賞。
他說,一個人的精神涵養(yǎng),比分數更重要,盯著分數抓分數是沒有出息的,也抓不上去。愛讀書、會寫詩的老師培養(yǎng)的學生,素養(yǎng)一定會高一些。事實上,張曲班上的學生成績一直處在全年級前列。她對到底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思考多、眼光高、格局大,致力于點燃學生學習的發(fā)動機。她一直在做這件事。之所以孩子們那么喜歡她的語文課,畢業(yè)了的學生對她的課仍念念不忘,是因為這是一種有溫度的教學,對學生的全人生都是一種滋養(yǎng)。
于是,有學生這樣寫道———
“曲姐帶我們去沿江風光帶、登杜甫江閣,近距離接觸湖湘文化,去感受毛澤東‘指點江山的豪邁,去感受杜甫‘心憂天下的情懷。這些比字詞、標點更重要。在高三這樣分秒必爭、視成績重于一切的階段,她的可貴在于,‘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帶給我們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
浸潤有方———用傳統(tǒng)文化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宋人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很有可能是一句茶余飯后的玩笑話,當不得真。但是,在張曲的實踐里,用經典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浸潤學生、管理班級,確有屢試不爽的效果。
從2008年開始,張曲任教語文的2個班級,有一個鐵定的18:40-19:00的晚讀時間,其中一個月的晚讀內容是《論語》。起初,張曲帶領學生跟著配樂朗誦,后來手機下載了《論語》APP,不僅有配樂,而且朗讀更標準。學生跟讀一到兩遍后,再結合注釋理解。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普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如果總是憑空說教,不但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心生抵觸?!墩撜Z》中的很多觀點恰巧能夠解決這樣的難題?!睆埱钣懈杏|地說。
G1504班學生文安卓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則小故事———高二開學不久,他和兩位同學午休時去操場踢足球,被值周班同學登記并扣了班分。曲姐知道這件事后,沒有暴風驟雨,而是用孔子的話“以約失之者,鮮矣”告訴他們,謹慎的人過失比較少,放縱的人則容易犯錯。所以,只有時刻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才能減少犯錯。談話后,曲姐要求他們或圍繞孔子的話、或圍繞振興中國足球寫一篇文章。以前犯了錯,老師讓寫的是檢討書,越寫越恨老師,現在曲姐卻讓他們寫感想類文章,寫著寫著對錯誤的認識就深刻了。他寫的是《振興中華足球,唯我4班男兒》,還有一位同學寫的是《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endprint
當我們向張曲求證這件事時,她給我們道出了這樣處理的依據———孔子說:“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悅?!苯梃b到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上,可以理解為對學生寬厚,就會獲得學生的擁護;對學生講誠信,就會得到學生的信任;勤于管理,機敏處事,就會取得成功。寬、信、敏、公這四個字,一直是她當班主任的準則。
而準則之上的,是建設班級文化。
張曲至今還記得G1302班高三開學的日子。那天,學生將在下午3點來報到。張曲是在上午7點40分趕到教室的,因為有十來名同學就住在學校周邊,她要召集他們先給教室來一個大掃除。張曲特意穿上班服,一則便于勞動,二則宣揚二班文化。在大掃除的過程中,張曲拍攝了幾張勞動場面的照片并配上“吃苦是樂,吃虧是福。我為二班添光彩,我為高考揚風帆”的文字,上傳到班級家長微信群。家長微信群馬上有了反應,周邊的學生都趕過來了。足足三個小時的大掃除,讓整個教室煥然一新。
這一天也是張曲最要好的幾個朋友家庭聚會的日子。中午12點,當張曲滿身大汗走進家門時,張曲的愛人半開玩笑半批評地跟朋友們說:“你看她就是個工作狂?!睆埱χf:“我是真把我的班級當成作品,所以才樂此不疲?!?/p>
產品、作品,一字之差。在唯升學率是瞻的高考現狀下,在現代化的流水作業(yè)線上,制造產品易,創(chuàng)造作品難。
“教育是人的學問。你把班級和學生當成作品,必然賦予它們以生命拔節(jié)的內涵。內涵的真諦又是什么?”
“真諦就是建設班級文化?!?/p>
建設怎樣的班級文化?這是張曲每接手一個新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于是,語出《中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成了G1302班的班訓,意為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詢問、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作為新組建的理科實驗班,與學生見面的第一堂課,張曲就以“理實”為主題,讓學生對班級文化內涵展開思考與探究。
學生蔡佳雯這樣解讀:“理實”二字,有“理”才會有“實”———進入“理”的境界才可以收獲勝利的果實;有“實”才能達“理”———擁有“實”的內涵才可以參悟人生之理。身在“理實”,愿有朝一日,能在理想之境親手摘取豐碩的果實。
張曲在班上喟然嘆曰:“吾與佳雯也!深得我心,深中我意。理想、理性、真理、哲理,這正是我們頭頂絢爛的星空;踏實、扎實、果實、真實,這正是我們腳下堅實的大地?!?/p>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教育家張伯苓先生與嚴修先生在1920年代共同制定的南開校訓。張曲拿來作為G1504班的班訓,是要引導孩子們在高考的重壓之下,不僅追求成績,更應該成為一個有胸懷、精神和勇氣的人;不僅關注自身小得失、“麓山”小環(huán)境、湖南小氣候,更要感知家國天下。
在張曲看來,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不是抽象的存在,而要真實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要深入解讀學生的人生困惑。
當學生問張曲“雷鋒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是什么關系”時,她說,雷鋒精神脫胎于傳統(tǒng)文化。“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精進、忘我、謙虛,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霸诠ぷ魃?,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正是《弟子規(guī)》所講的“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于是,“日行一善”成為了學生的必修課:水龍頭忘關了,你去關一下;黑板忘擦了,你去擦干凈;路上有紙屑,你去撿起來;公交車上有老人,你主動讓座……只要你有心,到處都能成全你“日行一善”。
少男少女的愛情懵懂,張曲從不談虎色變。她會告訴學生———愛情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痛苦,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幸福,是“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萌動,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的赤誠,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期盼……
“我們總希望在學生心里撒下真善美的種子:大自然是美好的,教學生去領略;社會是美好的,教學生去熱愛。而愛情,作為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事物,何不坦然地通過欣賞古詩文中所蘊含的人情美、愛情美,讓他們感受愛情的美好和崇高,欣賞愛情的高雅和低俗,教育他們在情感與理智、愛情與學業(yè)、戀人與同學之間尋找平衡點,從而去思考生命、事業(yè)、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張曲在《當愛情成為一門必修課》里這樣寫道。
俗語說:“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钡拇_,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的,因為這是人的一生中直抵內心柔軟處的最深刻的親情。如何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孝”的種子?
張曲清楚地記得一位學生的請求。
那是在家長會前夕的座位調整。按照慣例,來開會的家長都會坐在自己子女的座位上。一個男孩找到張曲,堅決要求換一個座位。
張曲很不解:“你的位置很不錯,周圍的同學都可以在學習上幫助你呀!”
“老師,正因為我周圍的同學成績好我才要換座位。開會的時候,家長們肯定會交流情況,我的學習和表現那么差,要是別人問起,媽媽一定會覺得羞愧的……”
為了不讓母親感到羞愧,這個平時看似大大咧咧的男孩居然要求一個人坐到最后一排去。因為他只有坐在最后一排,開家長會的時候母親才會坐最后一排,那樣誰也不會認識他的母親,誰也不會勾起這位母親的心病了!
張曲的心剎那間被觸動了。她自以為是懂這些孩子的,而她自以為完美的安排竟抵不過一個孩子最樸素的請求:別讓母親感到羞愧。
就是這個男孩的母親,曾經多次給張曲打電話,因為兒子沉迷于網絡游戲,多次違紀。電話里,孩子母親總是滿懷歉意,言語里充滿了焦灼與困惑?!拔也恢涝撛趺磹酆⒆印!彼偸侵貜瓦@一句。平心而論,她為兒子已經付出夠多了。即使遠在西藏工作,她也會頻繁地給兒子打電話。而電話的內容不過是:還好嗎?要聽話啊!endprint
張曲滿足了這個孩子的請求。家長會上,結束西藏工作的孩子母親坐在最后一排,始終低著頭。在一串長長的表揚名單后,孩子母親突然抬起了頭,因為她聽到了一個最熟悉的名字———那一刻,她的眼里噙滿了淚水。
“我為什么要滿足這個孩子的要求并表揚他呢,因為我想成全他的樸素的愿望———別讓母親感到羞愧。也許,正是這個樸素的愿望,如同一根沉默已久的火柴,忽然劃破母子倆心靈的夜空,照亮兩代人的心靈世界。知道了感恩,還怕他不砥礪前行嗎?”
“少年從不等風來,一段拿云倚夢裁。踏浪倏而歌北海,披襟快意笑蘭臺。安知大道藏艱阻?為訪伊人漫溯洄。十載飲冰猶熱血,休教羽翼折蒼苔。”這是張曲為一個迷途的少年寫下的《致少年》。張曲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自我成長只能在他的身心內部發(fā)生,幸福或痛苦的遭遇只能由他去體會和承擔,道路和方向最終要靠他自己去尋找。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價值不在于教訓他、修正他,而是為孩子的自我培育與自我實現提供一顆誠摯而飽滿的愛心和一方善意的、關懷的土壤。
一名學生在畢業(yè)后寫下這樣一段文字:“作為老師,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是她身體力行的。高三的生活是緊張的,幸而有她,我們才不至于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幸而有她,我們才更清楚我們首先是這個社會的一員、這個國家的公民,然后才是一名高三的學子。”
這就是張曲希望中的學生———無論成績如何,無論智商高低,都能自信自強,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高而言之,對社會有益;中而言之,對社會有用;低而言之,對社會無害。
這也是張曲希望中的自己———高而言之,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中而言之,讓學生認知她的價值;低而言之,讓學生不埋怨她。
而這種文化引領的最大好處就是高屋建瓴,先發(fā)制人,幫助班主任從瑣屑重復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從而有時間去思考班級發(fā)展的大問題、學生成長的新問題。
積微成著———讓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圈粉”的魅力
錢鍾書在《圍城》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當張曲把這個問題發(fā)到家長微信群,群里沸騰了:“我孩子肯定是先挑最好的吃,我則希望他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家長的希望和孩子的選擇產生了矛盾,這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形成的令人頭疼的代溝?!?/p>
家長的訴說,使張曲感覺到教育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學生與家長在價值觀和行事風格上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代溝:父母都希望孩子循規(guī)蹈矩,這也是他們一廂情愿的最高要求。當孩子與父母的預設有偏差,父母就著急了,就認為孩子叛逆了。孩子則認為父母啰嗦,越來越不按常理出牌,問題少年越來越多。
怎么辦?張曲先是給孩子的父母講道理。她給家長們講莊子《逍遙游》里面的故事?!八稳速Y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fā)文身,無所用之?!笔遣皇强梢杂盟稳撕驮饺藖肀扔骷议L和孩子呢?確實,學生們的表現就像越人不喜歡宋人的帽子一樣。
“我們班上60人,其中40多人的家長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早晚接送,百般督促,不可謂不盡心盡力。但我們如何引導家長以科學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卻大有文章可做?!睆埱眯慕洜I她的家長微信群,她要打造一個學習型家長群。她關注了《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思想教育網》《悅讀館》《思想聚焦》《大家》等微信公眾號,每天會將科學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育識見或是熱點的教育話題進行鏈接,轉發(fā)至家長微信群。如,針對學生智能手機濫用問題,轉發(fā)了《紐約大學教授:為什么我禁止學生在課堂使用科技產品》;針對家庭教育父親影響力下降問題,轉發(fā)了《孫云曉:8個故事告訴你,好父親是怎樣煉成的》;針對寄宿生父母與老師責權不均的問題,轉發(fā)了《朱永新: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很多父母沒有想清楚》;針對父母與孩子的代溝問題,轉發(fā)了《“我是為你好”毀了多少孩子》,等等。這些好文一經轉發(fā)就引起家長們的廣泛關注。他們自覺將自己和孩子置身于整個時代的教育背景中,思考自己的定位、方向、方法。
一位家長對記者說:“我們除了關心孩子外,實際上已經迷失了自己。我們會關心孩子吃什么東西,關心孩子的成績和名次,甚至會觀察孩子的表情來決定要對孩子說什么話。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一張好的地圖來確定自己的人生位置。而張曲老師用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構筑的家長微信群,就是一張好的人生地圖?!?/p>
所以,一些迷茫的家長在張曲那里總能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周同學是華容人,父母在廣東打工,爺爺奶奶在長沙陪讀。爺爺奶奶當然只關心孫子的生活起居,遠在南方的父母每次打電話給兒子或張曲老師時,關心的都是他的成績,并且對于他成績的起落十分在意。而張曲總是給他們講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他憨厚老實,擔任班上的衛(wèi)生委員,每次檢查完衛(wèi)生后,對沒有到位的,他都要自己打掃一遍。她要周同學的父母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不要只抓住成績不放。隨著溝通的深入,周同學感受到父母的變化:對自己一兩次成績的起落表現得很淡定,越來越關心自己心理的變化,有時候還會追問學校發(fā)生的趣事,一起平等探討某個問題。
家長微信群充滿了文化味,因而也充滿了吸引力,不少家長被張曲“圈粉”。在年級組家長群,龍芷蘭的家長寫了副對聯為高考加油,其中嵌入了女兒的名字,禹順堯的家長第一個喝彩。張曲一時興起,巧妙地把兩個孩子的名字都嵌了進去:“潤芷滋蘭,楚韻流芳滋大麓;堯風舜雨,雄才競秀柱長天。”當鑒鱺和關子俊的家長點贊的時候,張曲又把他們孩子的名字也寫成了一副對聯:“探驪(鱺)學海潛而躍,馳駿(?。W海度若飛?!边€有很多同學的名字都被她鑲嵌在一副副對聯中,一方面,給孩子勵志加油,另一方面,拉近與家長的距離。
張曲還把自己寫的文章《與孩子一同成長———觀‘走過青春的叛逆有感》發(fā)到了家長微信群?!皩⒆?,是蹲下來看,而不是俯視;是站在未來的某個點看,而不是固守目前的位置?!彼谖恼轮泻粲?,“在教育這一塊,父母、老師也不過是慢慢成長的孩子。那么,讓我們以一種寬容的眼光看待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吧。”endprint
“張曲老師一直在帶動我們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睂W生王冰心的母親王靈芝說,對于她而言,家長微信群就像一根紐帶,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集體行走在領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的道路上。王靈芝通過看家長微信群,看張曲老師發(fā)的朋友圈,對張曲老師特別佩服。“她真的是一個才女,腹有詩書氣自華,舉手投足間都有古典文化范?!泵刻斐酝晖盹埡螅家褟埱鷮懙脑姾蛯β撃罱o女兒聽,把張曲轉發(fā)在家長微信群里的文章講給女兒聽。有時候,她心血來潮,會在周末提議家里來場張曲老師文章專場朗誦會,不僅自己朗誦,也要女兒朗誦。
張曲還經常進行家訪,與家長面對面商討一些問題。夜幕降臨,自行車清脆的鈴聲響過后,一襲旗袍的張曲出現在一個網癮學生的家里?!八r候很聰明,小學考試總是雙百分呢!現在他成天沉迷于游戲,怎么辦啊?”孩子母親的眼中充滿無奈。張曲與她探討解決的辦法?!安荒茏屗婺欠N時間越長、積分越多、級別越高的游戲,要采用循序漸進的網癮戒除方式。”家長贊同張曲的建議。
過了一段時間,張曲再一次出現在孩子家里的時候,孩子父母在吵架。張曲平心靜氣地進行調解:“現在的問題不是追究誰的過失,而是平息爭執(zhí),求同存異,讓孩子擺脫網癮?!彼ㄗh,做父親的要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這樣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網絡查閱信息,進行交流分析,有時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玩網絡游戲,在玩中融洽感情,增強發(fā)言權。做母親的在為孩子做好后勤服務的同時,不要老是念叨孩子的錯誤,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哀怨,可以用書信跟孩子交流……這樣的家訪,張曲都是苦口婆心,她需要找到孩子的最佳同盟軍,她的愿望實現了。
讓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編織一張育人網,讓傳統(tǒng)文化的光芒照亮這張網,張曲覺得這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除了在家長微信群,她還在學校的公眾號、學校的德育公眾號等推出系列育人文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年3月,張曲一夜之間成了“網紅”,《三湘都市報》《湖南工人報》《湖南都市頻道》等傳統(tǒng)媒體,紅網、華聲在線等新媒體紛紛報道了張曲的事跡,江西衛(wèi)視、上海東方衛(wèi)視還邀請她去做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目。8月,張曲又進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7尋找最美教師”候選名單。湖南有個“詩詞女神”老師,在三湘大地道路以傳。張曲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從她的事跡中得到啟迪,很多的社會人士希望與她溝通交流。一個因為家庭貧困在高二就輟學的農村青年很想參加高考,從媒體的報道中了解到張曲的事跡后,冒昧地給她寫了封長長的信。張曲回信鼓勵他,還把自編的《青春悅讀》周刊寄給他,給他指點語文方面的迷津,并聯系其他學科教師一起給他提供幫助。
都說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溫文爾雅、嫻靜脫俗的張曲,同事喜歡,學生喜歡,家長喜歡,社會人士喜歡。喜歡的背后,彰顯的是她作為人民教師聞雞起舞、身體力行,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影響學生、“圈粉”家長、輻射社會的高遠情懷與責任擔當!讓我們衷心地為她點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