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摘要] 目的 對腎臟腫瘤鑒別診斷中超聲造影成像的價值。方法 方便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該院收治的,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為腎臟腫瘤患者128例,對其展開常規(guī)超聲和超聲造影成像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良性腫瘤組病變大小平均為(4.86±0.23)cm,惡性腫瘤組病變大小平均為(4.91±0.34)cm,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超聲診斷準確率為75.78%,診斷敏感性為75.00%,特異性為76.39%;超聲造影診斷準確率為90.63%,診斷敏感性為91.07%,特異性為90.28%。顯然超聲造影的診斷準確性較常規(guī)超聲發(fā)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超聲造影檢查對腎臟腫瘤的診斷靈敏性、特異性較常規(guī)超聲檢查發(fā)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灶腎臟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超聲造影成像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均相對較高,臨床價值顯著,值得關注并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腎臟腫瘤;診斷;鑒別診斷;超聲造影;常規(guī)超聲
[中圖分類號] R73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7(c)-018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kidney tumors. Methods 1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kidney tumors proved by the operative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given the routine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imaging examinations, 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lesion size in the benign tumor group and in the malignant tumor group was respectively (4.86±0.23)cm and (4.91±0.34)cm,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diagnosis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routine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imaging were respectively 75.78%, 75.00%, 76.39% and 90.63%, 91.07%, 90.28%, and 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ltrasound imaging examination obvious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outine examination,the difference wa statistically signit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are relatively higher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kidney tumor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and it is worth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Kidney tumor;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Ultrasound contrast; Routine ultrasound
臨床上,腎臟腫瘤屬于一種常見泌尿系統(tǒng)疾病,臨床癥狀早期不易察覺,因此,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因此,對患者展開早期在診斷的臨床意義重大[1]?,F(xiàn)階段對于腎臟疾病的診斷多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進行,然而,研究與實踐證實,這一檢查手段的診斷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誤診和漏診率相對較高[2]。近幾年,關于超聲造影檢查的研究不斷深入,該次研究中,以對腎臟腫瘤鑒別診斷中超聲造影成像檢查的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對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28例手術病理確診的腎臟腫瘤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選術后病理確診為腎臟腫瘤的患者128例,男82例,女52例,年齡25~75歲,平均(51.4±13.2)歲。手術病理確診的惡性腫瘤者72例,良性腫瘤56例。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同意書,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選擇該院收治的,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為腎臟腫瘤患者128例,對其展開常規(guī)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對比結果。
1.2.2 檢查方法 選該院現(xiàn)有GE LOGIQ S6 彩色超聲診斷儀,掃描操作過程中的探頭頻率水平應該控制在3.5~7.0 MHz之間,機械指數(shù)設定為0.05~0.21之間。endprint
常規(guī)檢查:在掃描檢查操作開始前,應該首先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和檢查操作需要幫助其取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對縱切、冠狀切、橫切等多個角度的進行掃查減少,檢查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腎臟的具體形態(tài)大小、內(nèi)部生理結構變化、腎腫瘤病灶的存在部位、邊界情況、形態(tài)大小、內(nèi)部血流分布、內(nèi)部回聲等情況進行觀察。
超聲造影檢查:采用該院目前現(xiàn)有的超聲診斷儀,對腎臟占位的部位、周圍正常組織切面進行尋找并取得成功之后,經(jīng)5 mL濃度為9%的氯化鈉注射液將造影劑溶解,混勻后,將超聲儀調整至超聲增強模式,自患者的肘部淺靜脈注入一定劑量的造影劑,通常情況下在1.5 mL左右,而后再次將濃度為9%的氯化鈉注射液5 mL注入,如果認為有必要可以進行再次給藥,在整個造影檢查操作過程中,需要進行3 min左右的觀察。
1.3 圖像分析
以腎臟組織的實際結構特點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jù),分2個階段對腎臟超聲造影劑的情況進行關注,具體可以分為皮質相和皮髓相兩部分。開始腎皮質顯影即為皮質相起始,間隔時間達到10~20 s之間的時候,則有髓質開始顯影,此時屬于皮-髓質相的起始狀態(tài),皮質得以強化,持續(xù)進行整個造影的過程。以造影劑進出腫塊速度的快慢作為客觀參考依據(jù),與腎皮質之間進行具體的比較,分成快進快出、快進慢出、慢進快出、慢進慢出幾種。在造影操作和檢查全部完成之后,病灶增強程度高于瘤旁腎皮質者可以視為是高強化狀態(tài),與瘤旁腎皮質相等者則可以視為是等強化狀態(tài),較瘤旁腎皮質低者則可以視為低強化狀態(tài)。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取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經(jīng)(x±s)表示,采用t檢查,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
2 結果
2.1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常規(guī)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經(jīng)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良性腫瘤組病變大小平均為(4.86±0.23)cm,惡性腫瘤組病變大小平均為(4.91±0.34)cm,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6.397 2,P>0.05)。腎臟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者是否存在假包膜、腫瘤內(nèi)血流情況、瘤體回聲情況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腎臟良惡性腫瘤超聲造影檢查結果比較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腎臟腫瘤惡性病變組、良性病變組強化模式、強化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常規(guī)超聲、超聲造影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對比情況
常規(guī)超聲診斷準確率為75.78%,診斷敏感性為75.00%,特異性為76.39%;超聲造影診斷準確率為90.63%,診斷敏感性為91.07%,特異性為90.28%。顯然超聲造影的診斷準確性較常規(guī)超聲發(fā)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超聲造影檢查對腎臟腫瘤的診斷靈敏性、特異性較常規(guī)超聲檢查發(fā)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現(xiàn)階段,在臨床上有很多疾病的診斷多依賴于超聲造影技術,該技術可使所在部位檢查過程中的回聲信噪比水平得到顯著性增強,以往臨床上應用的一些常規(guī)超聲檢查通常情況下不能夠對微小血管、低流速血管、富含毛細血管的實質臟器進行清晰的顯示,而該項技術則能夠對血液灌注、流出病灶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使患者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減輕,且不會出現(xiàn)良反應小、不易發(fā)生過敏[3]。曾有學者指出,超聲造影檢查對腎臟腫瘤診斷的敏感性為92.1%、特異性89.76%、準確性93.2%,均較CT檢查發(fā)生顯著升高[4]。該研究中,超聲造影診斷準確率為90.63%,診斷敏感性為91.07%,特異性為90.28%。兩者比較無明顯差異。另有學者指出,常規(guī)超聲圖像看似占位病變腎柱肥大,超聲造影可將其與腫瘤病灶之間進行有效的分區(qū)。超聲造影檢查在治療方面,具有明顯突破[5]。
該研究中,以對腎臟腫瘤鑒別診斷中超聲造影成像檢查的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對腎臟腫瘤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并分析結果,良性組與惡性組在瘤體周邊假包膜顯示率、瘤體回聲、腫瘤內(nèi)血流以及強化模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超聲造影的診斷準確性較常規(guī)超聲發(fā)生明顯升高;超聲造影檢查對腎臟腫瘤的診斷靈敏性、特異性較常規(guī)超聲檢查發(fā)生明顯升高。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6-7]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證實,灶腎臟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超聲造影成像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均相對較高,臨床價值顯著,值得關注并推廣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腎柱腫瘤進行診斷的過程中,超聲造影技術同樣存在局限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時相劃分方面,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單純依賴時相對良惡性腫瘤進行鑒別的結論可靠性有待商榷;②腫瘤位置相對較深或受到其他組織干擾的時候,通常情況下不能夠保證獲得較為理想的影像圖像;③影像學表現(xiàn)不具有典型性,時相劃分不明確時,多需進行多次操作方可獲得結論;④相對于傳統(tǒng)超聲檢查,超聲造影檢查費用較高,臨床普及困難;⑤針對多發(fā)病灶,特別是雙腎同時發(fā)病的情況,超聲造影檢查所獲得的影像資料有限,無法實現(xiàn)同時顯像;⑥與CT檢查和MRI檢查不同,超聲造影技術對操作者的操作經(jīng)驗要求較高,并且對操作者存在依賴性,診斷結果具有一定主觀性[8]。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有靶向作用效果,可以真正的實現(xiàn)超聲分子顯像,具有靶向優(yōu)勢,在腎臟腫瘤診斷和鑒別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盡管超聲造影技術在臨床應用中依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臨床診療和研究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開展深入研究,完善超聲造影技術,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提供工價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王穎,江怡,趙云歆,等.超聲造影在腎腫瘤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上海醫(yī)學影像,2012,22(4):102-103.
[2] 何年安,王文平,丁紅,等.實時超聲造影引導肝占位穿刺活檢1例[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18(9):155-156.
[3] 李銳,張萍,郭燕麗,等.實時超聲造影在肝移植術后門靜脈并發(fā)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16(4):213-214.
[4] 蔡輝.茶堿對放射性造影劑誘發(fā)腎病的預防作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11):1717-1718.
[5] 許進,姚欣.超聲造影與增強CT在鑒別診斷腎實質性腫瘤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33):96-97.
[6] 袁新春,王宇,周愛云,等.對比超聲造影與CT診斷腎細胞癌[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27(12):2502-2505.
[7] 王薇,楊欣,鄭春梅,等.超聲造影鑒別診斷腎臟良惡性腫瘤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10):998-1000.
[8] 王艷,王輝,查小霞,等.超聲造影與增強CT鑒別診斷腎實質性惡性腫瘤的臨床價值比較[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 13(24):4667-4670.
(收稿日期:2017-0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