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梅因紀事報》9月23日文章,原題:38年后,一個變化很大的中國在天安門廣場擁抱紀事報我們站在中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上。它北邊,一幅巨大的毛主席肖像懸掛在紫禁城入口處。眼前的景象與1979年相比,顯得既熟悉又久遠。當年,紀事報出版人大衛(wèi)·克魯維尼亞與妻子來華旅游,就站在同一個地方。那一年,鄧小平訪美,拉開中美全面外交關系的序幕,因此,克魯維尼亞決定對一個重新開放的中國進行探訪,并于當年11月在紀事報上發(fā)表游記。
1979年這個廣場充滿身著單一藍色中山裝的民眾?!拔以ミ^印度,也目睹過人群歡迎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景象”,克魯維尼亞寫道,“但北京和上海的人山人海讓我此前見過的一切變得不值一提?!?/p>
如今,天安門已是一片來自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組成的色彩之海。他們?nèi)绯彼銋R入廣場,戴著色彩艷麗的遮陽帽。今天,這里的智能手機氛圍和世界上任何發(fā)達國家一樣(甚至更加)普及。每個人在城市里閑逛時似乎都被視頻和微信黏住了。
這周晚些時候,我和同事被帶進紫禁城這座宏大的帝王宮殿群,它令梵蒂岡和大部分其他歷史遺跡都相形見絀。漫步在廣闊的廣場和建筑中,能讓你更好地明白這個國家文化靈魂的刻畫過程有多么深刻。
在克魯維尼亞的年代,他們被數(shù)百名從未見過美國人的中國人好奇地圍觀。而如今,北京大部分人早已對外國人的涌入習以為常。
我和同事離開北京,驅(qū)車穿過首都東北部漂亮的群山,來到一個有著深刻象征意義的新農(nóng)場??唆斁S尼亞曾在1979年寫道,即便是在中國最先進的公社,也只有很少量的農(nóng)用機械設備。但如今,隨著我們進入鄉(xiāng)間地區(qū),我有一種感覺,中國的現(xiàn)代農(nóng)村景觀與中國心臟地帶給人帶來的感受差不多?!?/p>
(作者凱爾·蒙森,有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