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凌
德江縣中醫(yī)醫(yī)院 貴州德江 565200
學齡前兒童近視影響因素與干預效果分析
何瑞凌
德江縣中醫(yī)醫(yī)院 貴州德江 565200
目的:探討學齡前兒童近視影響因素與干預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間100例學齡前近視兒童,分析近視原因,同時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常規(guī)指導,觀察組運用針對性干預,分析兩組患兒干預后相關情況的差異。結(jié)果:在近視影響因素中,遺傳因素為7%,飲食營養(yǎng)因素為22%,環(huán)境因素為13%,行為因素為78%;在每天戶外活動時長、眼保健操時長、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等情況上,觀察組顯著長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滿意率上,觀察組為96%,對照組為68%,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學齡前兒童近視影響因素較多,其中進行行為管理、飲食營養(yǎng)指導、優(yōu)化環(huán)境等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視力保健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學齡前兒童;近視影響因素;干預效果
我國民眾中近視情況比例相對較高,大學生中約為7至9成,青少年中約為5至6成[1],而決定視力發(fā)育的階段主要集中在學齡前,因此要做好近視的早期預防干預,做好視力保健教育與指導工作,從而有效的保證民眾視力水平。本文通過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間100例學齡前近視兒童,分析近視原因,同時觀察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間100例學齡前近視兒童,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范圍為2歲至6歲,平均年齡為(4.2±1.4)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范圍為2歲至6歲,平均年齡為(4.0 ±1.2)歲;所有研究對象家屬均同意護理與研究工作的開展,簽署同意書。兩組對象在年齡、性別等情況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指導,觀察組針對近視影響因素研究對應針對性干預,具體干預方式操作如下:
要對患兒與家屬做好對應的健康教育,讓其明白日?;純航暱赡芘c遺傳、飲食營養(yǎng)、環(huán)境與行為管理[2]等方面有關,尤其是行為管理方面,需要約束幼兒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保持合理用眼。要保證幼兒運用正確的坐立、寫作讀書等姿勢,注重眼部與書本、電視以及其他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避免環(huán)境昏暗下閱讀學習,保持環(huán)境中充分的光照[3]。同時要做好假性近視的預防,做好定期的眼部檢查,避免近視情況的惡化。日常多帶領兒童到戶外游玩,保持積極樂觀生活狀態(tài),避免孩子過多的接觸電子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機、電視等,保持合理用眼,避免電子產(chǎn)品對兒童眼部健康構(gòu)成的危害。同時每天囑咐幼兒進行眼保健操,至少在半小時左右,依據(jù)情況可以提升頻率與時間,做好護眼管理。要定期做好視力檢查,提升視力檢查頻次。家長讓兒童多食用有益于眼部視力的食物,例如多使用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水果、豆類、谷類、魚肝油等。具體健康教育中,需要充分關注到家長與學齡前兒童的接收習慣與認知狀況,可以設計專業(yè)的圖文并茂繪本或者簡要眼部保健手冊。對于家屬可以定期開展健康講座,讓家屬對兒童近視保健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同時也可以針對患兒具體情況針對性的面對面溝通,及時有效的協(xié)調(diào)溝通家屬對兒童近視保健的不良認知與疑惑,提升家屬兒童眼部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優(yōu)化最終執(zhí)行效果。
1.3 評估觀察
觀察患者近視影響因素,包括遺傳因素、飲食營養(yǎng)因素、環(huán)境因素、行為因素等多方面。同時觀察干預后與未干預情況下患者在戶外活動時長、接觸電子設備時長情況上的差異。此外要做好患方滿意度調(diào)查,滿意度分為很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等標準,滿意率=一般滿意率+很滿意率。
2.1 100例患兒近視影響因素中遺傳因素7例,占7%,飲食因素22例,占22%,環(huán)境因素13例,占13%,行為因素78,占78%。
2.2 兩組患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長、眼保健操時長、電子設備使用時長情況
如表1所示,在每天戶外活動時長、眼保健操時長、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等情況上,觀察組顯著長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長、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眼保健操時長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長、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眼保健操時長情況對比(±s)
注:兩組對比,P<0.05
分組 電子設備使用時長 (h)戶外活動時長(h)眼保健操時長(min)觀察組(n=50) 1.31±0.54 3.38±1.79 31.08±5.79對照組(n=50) 3.76±1.45 2.01±1.52 10.91±3.52
2.3 兩組患方滿意度情況
見表2,在患方滿意率上,觀察組為96%,對照組為68%,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患方滿意度情況對比[n(%)]
學齡前兒童影響因素集中在遺傳因素、飲食營養(yǎng)因素、環(huán)境因素、行為因素等多方面,對于遺傳因素更多的家庭無法有效規(guī)避,而飲食營養(yǎng)補充、環(huán)境管理與患兒行為管控上則是可以通過后天規(guī)范調(diào)整的。對學齡前兒童做近視保健干預工作則是一種有效的后天預防管理工作。對相關患者的護理需要從細處著手,要讓學齡前兒童家屬做好配合,同時要運用兒童樂于接受的方式來配合相關工作的開展,進而有效的保證干預效果。本文中所提及的干預方式具有廣泛可適用性,具體操作上需要依據(jù)患兒情況做針對性處理,甚至需要一定技巧,考驗護理人員指導的方法與家屬的理解運用能力。
[1]張芹,李新,朱光等.青少年兒童近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淮海醫(yī)藥,2015,(2):146-147.
[2]陳麗,余鳳慈.學齡前兒童近視危險因素及干預效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20):2928-2929.
[3]張顏芳.開封市學齡前兒童近視眼流行病學及相關因素調(diào)查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34(3):208-209.
R473.5
A
1672-5018(2017)03-2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