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摘 要:研究和設計了一種焊接熱循環(huán)參數測試與分析系統(tǒng)的硬件部分。該部分由熱電偶、數據采集卡、濾波放大電路等組成。硬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為后面的數據采集提供可供采集的信號。為了檢測系統(tǒng)的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的功能,做一個系統(tǒng)的測試實驗。
關鍵詞:熱電偶;濾波放大電路;數據采集
中圖分類號:TJ430.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8-0096-02
引言
在金屬結構材料的研制中,材料的焊接性作為一項重要工藝性能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通常根據熱影響區(qū)金屬經歷的不同焊接熱循環(huán)過程與熱影響區(qū)組織間的對應關系來繪制焊接曲線,進而確定具體焊接工藝參數。傳統(tǒng)的熱模擬分析,對焊接熱影響區(qū)性能只是做了定性的分析,對焊逢在焊接熱循環(huán)過程中溫度變化不能定量分析。本系統(tǒng)的設計就是對焊接熱循環(huán)過程中,焊接熱影響區(qū)定量的變化,利用電腦輔助分析,繪制出溫度變化曲線,分析出對焊逢性能的影響。
1 溫度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中的硬件設計
1.1 溫度傳感器的選擇
本系統(tǒng)采集的溫度數據產生于焊接熱循環(huán)過程中,溫度相當高,且要求傳感器的線形盡量好,故而選擇鎳硅-鎳鉻熱電偶溫度傳感器。選用的補償導線是:正極-銅,導線線芯為紅色;負極-康銅,導線線芯為藍色。
1.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選擇
對熱電偶信號的放大,一般情況下,應該采用低溫漂的放大器,這樣才能使放大信號的失真最小。由于工作環(huán)境比較穩(wěn)定,工作時間不太長,再加上考慮到熱電偶所采集的溫度信號只有毫伏級,為了達到所要求的輸出放大電壓,采用集成運算放大器LM741。
1.3 濾波放大電路
圖1是由溫度變化產生的電壓信號的放大濾波電路。濾波電路采用RC濾波電路。考慮到實際的電壓和電路情況,電阻R3的電阻值選用1K歐。電容C5的值在計算的范圍內取適當的值,取4.7uf,其額定電壓盡量取大,以防止電容由于電壓過載而造成的損壞。
1.4 數據采集卡
本系統(tǒng)數據采集卡選用PCI-1710型A/D數據采集卡。
2 系統(tǒng)測定實驗及結果分析
實驗裝置圖如圖2所示。
2.1 實驗前期準備
2.1.1 焊條和焊接電流電壓的選擇
在本實驗中,被焊的是一塊厚度約為10mm的普通低碳鋼鋼板。選擇直徑為3.2mm的酸性焊條。焊條型號為:E4303。焊接電流選100-130A。焊接電壓選擇電焊機額定工作電壓。
2.1.2 焊接設備的選擇
電焊機選用直流弧焊焊機,焊鉗型號用G352。焊接電纜選YHHR型電焊橡皮套特軟電纜,電纜端面面積為16mm2。
2.2 焊接實驗
焊接前先用蠟燭外焰對熱電偶進行加熱,看看在顯示屏上得到的曲線是不是合理。
調節(jié)濾波放大電路上的可變電阻,使濾波放大電路的增益精確到219.5,然后開始采集蠟燭外焰溫度。從圖3所示的蠟燭外焰加熱熱電偶的采集曲線來看,最大電壓可以達到3.6伏。
對鋼板進行焊接,同時硬件電路開始放大熱電偶采集到的電壓信號,數據采集程序在電壓達到一定值后,也開始進行數據采集,利用數據采集卡和數據采集程序對焊接熱影響區(qū)的溫度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并最終得到結論。
焊接加熱和冷卻過程中,數據采集軟件程序對焊接熱影響區(qū)產生熱電勢的采集。熱電偶產生的熱電勢為毫伏級的,經過濾波放大電路的放大和濾波,采集到的電壓信號能達到6.5伏。
2.3 實驗結果分析
從圖3蠟燭外焰加熱熱電偶得到的曲線來看,在濾波放大電路輸出的電壓達到最高值以前,輸出電壓值一直穩(wěn)步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由于蠟燭火焰的抖動,造成輸出電壓曲線在保持持續(xù)上升的勢頭的同時,在一個微小范圍內波動。當輸出電壓達到最大值并保持一段時間后,輸出電壓值發(fā)生了較大幅度的波動。從實驗條件和實驗情景來看,是因為蠟燭火焰在外界風的吹動下,發(fā)生了跳動,造成對熱電偶的加熱不均勻,從而使濾波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發(fā)生較大變化,波動范圍為2-3.6伏。
從焊接熱循環(huán)過程溫度數據采集曲線可看出在焊接過程的初期,所形成的焊逢遠離熱電偶,熱電偶所采集到溫度信號還不夠大,沒有輸出信號。隨著焊逢逐漸接近熱電偶,熱電偶所采集到的溫度信號逐漸升高,在顯示曲線上開始出現電壓信號。當焊逢到達熱電偶處的時候,熱電偶采集到的溫度是最高的。濾波放大電路的輸出電壓達到最大值6.5伏,在曲線上顯示為曲線的波峰。焊逢在停止焊接后,溫度逐漸下降。溫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后,輸出電壓波形基本趨于直線。
3 結束語
通過蠟燭外焰溫度加熱和焊接熱循環(huán)溫度數據的采集,可以得出結論:硬件部分的設計是正確的,連接是良好的;軟件編程部分,能采集到6.5伏的電壓,在顯示屏上能顯示出完整的曲線,軟件編程部分也是正確的。
參考文獻:
[1]陳丙森.計算機輔助焊接技術[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
[2]王文鋒.焊接熱循環(huán)曲線以及相變點測試系統(tǒng)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4.
[3]陳強,等.焊接過程模糊控制[J].機械工程學報,199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