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霄
摘 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前37章為道經,后38章為德經,共81章。作者老子是一位靜思好學,渴望求知,為知識尋根問底的人,《道德經》中有很多論述戰(zhàn)爭哲學、君主治國安民和用兵策略的內容,而老子反對戰(zhàn)爭,因為他親眼目睹了戰(zhàn)爭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痛苦,《道德經》只是用戰(zhàn)爭的例子來闡述哲學,并非是一本兵書。本文結合原文以及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道德經;老子;辯證;善
中圖分類號:B2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018-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十二歲的我像是念順口溜一樣的背誦了數(shù)百遍,也全然不知它所講述的道理,但是我知道它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從此我像是變了一個人?,F(xiàn)在成為研究生的我對于《道德經》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也還是不明白它為什么會改變我,我只是從一個青年學子的角度來談談自己認識。
書中有太多的學習之道,對于青年學生學習是大有益處的。第二章中:“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頃,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體現(xiàn)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世間的萬物存在都是相互依存、聯(lián)系、作用的。事情的開始發(fā)展都是有脈絡可循的,好與壞之間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相互轉化,有因必有果。應用到學習中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有努力就會有成功。當然,很多時候你努力了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這件要求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問題,把學習上的成功或失敗歸因于主觀的努力與否上,才會將學習后的結果變成人為能把控的事情,從而更有主動性。
十一章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有形者能對人們有所裨益,究其原因,也有無形者的功用。我們學習有形的知識,靠的是大腦中從出生到現(xiàn)在所積攢下來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以及新知識融入腦中已有的知識體系的能力水平等,有了這一系列的無形者的作用,我們才得以獲得知識。因此學生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學習,更應當注重培養(yǎng)感受知識、領悟知識能力。
書中也有太多的修身之道,對于青年學生為人處事是有啟迪的。
五章中:“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币馑际窃挾嘤惺?,辭不達意,還是適可為止的好,應用到生活中就是少說多做原則,說的再多沒有實際的成果也是白說;或者是你語言貧乏,表達能力差,這個時候就不如先用行動證明自己。雖不提倡,但是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物質社會,別人只看你最后的結果,通過結果來評價過程,一個失敗者解釋再多的失敗原因也是徒勞。
七章中:“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矣,故能成其私。”應用到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越強求的事情越是事與愿違,當我們用平常心來對待榮譽、成功的時候,內心已經將此看淡。沒有了波瀾起伏,結果已略顯的不那么重要。
八章中:“上善弱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三十六章中的“柔弱勝剛強”以及七十八章中的:“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本褪侨鮿龠^強,柔勝剛的道理。青年學生為人處事要學習水的態(tài)度,不自命清高,扎根在基層工作崗位才能積累經驗,打好基礎才能更上一層樓,要謙虛恭卑,看到自己需要學習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踏實謹慎的學習他人的長處。
二十四章中:“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边@就教育青年人要戒驕戒躁,得到榮譽和成功時也要淡然處之,總結經驗,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不急于求成,踏實做事。
二十六章中的:“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苯逃嗄耆艘刂坪米约旱那榫w,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做事要有原則和底線,不要違背道德和社會價值觀,這是做人的根本。
書中也有太多的養(yǎng)生之道,對于青年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有著啟示作用。
十二章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繽紛的色彩、嘈雜的音調、豐盛的食物、稀有的物品,會使人行為不軌。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對于當代年輕人這恐怕很難做到,外界的誘惑太多,電子產品、網絡充斥著生活日常,這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在這里不過多評議。道德經告誡青年學生對于物質條件的利用要有度,把握好尺度,擴大有益最大化,減小弊端最小化。內心始終保持純樸、曠達、敦厚、審慎。
八十一章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弊鳛榈赖陆浀慕Y尾章節(jié),闡發(fā)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結合,而以真為核心。真善美是評判青年學生行為的道德標準。
此外,《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等治國用兵思想,也會從一定方面對青年學生產生啟發(fā),如三十一章中:“夫兵者,不詳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眴l(fā)青年人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雖然至今我還是不清楚讀經為什么能改變一個人,但現(xiàn)在我越來越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要將它融入我的學習,指導我的生活。
魯迅先生說過:“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它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尋得智慧的摘要,探究人生奧秘,從而忍不住感嘆中國文化的深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