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小妹
品生活
我們的小確喪對生活、對世界溫柔以待
記者 張小妹
上個月,喜茶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印象城開業(yè),開業(yè)期間排隊盛況,可以用“一杯奶茶引發(fā)的血戰(zhàn)”來形容毫不夸張,詢問朋友圈聞訊趕去排隊的茶友們:“好喝嗎?”一個個卻都不置可否起來。
同樣的事件也發(fā)生在喪茶開業(yè)期間,喪茶,顧名思義,與喜茶相對,為了懟喜茶而生。喪茶的店員都是一副撲克臉,能板著臉就不笑。喪茶的菜單也是夠喪的,“碌碌無為紅茶”“表白被拒綠茶”“房價再低也買不起果汁”“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前男友過得比你好拿鐵”……
無論是喜茶還是喪茶,這都是年輕人的時尚玩法,賺足了話題點,誰還管那杯奶茶是否真的好喝。
那么,喪茶為什么會火?除了懟喜茶,還有一個原因,年輕人們現(xiàn)在都流行“喪文化”。什么是“喪文化”?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葛優(yōu)癱”堪稱喪文化界扛把子,夠喪吧,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就這樣癱著,癱到地老天荒;“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明天和后天的茍且”;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兒子的畢業(yè)典禮上致辭:“我祝你們遭遇不幸、挫敗與背叛……”;馬男波杰克的經(jīng)典臺詞“生活就是到處碰壁,對吧?”
從喜茶到喪茶,從小確幸到小確喪,年輕人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