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蔭福
老病 難處的“伴侶”
文/李蔭福
走進老人堆兒,你聽吧,不是病,就是藥,沒別的嗑兒。有啥辦法,老年人也許干啥都不容易,就是得病容易。人家說了,老人有病是常態(tài),無病才是例外。六七十歲以上的人,從頭發(fā)梢到腳指甲,幾乎哪兒都有點毛病,血壓不高血脂高,血脂不高血糖高,不是腰酸,就是腿疼——上帝公平,每個人都給一點煩惱。
有一次看完病,我問醫(yī)生為啥會有這個???她說因為你老了。我又連問幾個病因,她都說因為你老了。咋辦?沒辦法。我很生氣。后來想想,人家說得也對。你身上的零件運轉(zhuǎn)幾十年了,不能修,不能換,能不出毛病嗎?老了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誰有回天之術?
其實,除了大病、急病,我們面對的都是老年病。老年病大都是“終身病”,甩不開它,趕不走它,嚇不跑它,不離不棄,怎么辦?就只能承認現(xiàn)實,與其共處,包容它,適應它,慢慢改變它——改不了就帶著它。
老年人有些病,不是病,是老,老就是病,老與病已經(jīng)融為一體,難以分開。病,是你身體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老態(tài)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們是你的終身“伴侶”。不管你喜不喜歡,你得接受,好好壞壞,離離合合,與它們相拒相依度過余生。
要在包容中摸清它的屬性,在適應中找到對付它的規(guī)律。不要把病不當病,也不要把病太當病。整天拿個儀器測呀量啊,有點變化就大驚失色,惶惶不可終日,天天心里烏云漫漫陰雨綿綿,久而久之,病沒好,人先頹了。
既然要和老病長期共處,就要學會如何和它打交道。如今有個流行說法:病人有1/3是病死的,有1/3是嚇死的(如癌癥),還有1/3是治死的。有的人很有錢,過度治療,從某種意義上說,吃藥就是吃毒,最終人不是病死的,是藥死的,治死的。藥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病也不是越治越好。有的病,不治就是治,不治療可能是最好的治療。所謂科學養(yǎng)生觀,說到底即是平衡觀。
所以說,與老病共處,還有個心態(tài)問題。無需諱言,病總是痛苦的,可是,你哭是苦,你笑也是苦,它不因你的情緒可憐你,那你何不給自己一點陽光呢?病從心生,咱就病從心治,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心情影響病情,打開心結(jié),才好緩解病結(jié)。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絕對是對付老年病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