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在生育過程中的作用是為女方提供精子。質量好的精子,在女方條件正常的情況下,就能受孕和生育。近來有研究表明,人類可能面臨著生育危機,雖然這種說法多少有點危言聳聽,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越來越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精液質量在近幾十年里確實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1992年丹麥科學家收集了1938~1991年的61篇文獻,其中涉及23個國家14 947位男性,通過總結分析發(fā)現,人類精液平均計數在50年間下降了41.6%。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報道,在工業(yè)化國家,新婚夫婦不育的發(fā)生率約是過去30年的3倍以上。我國的男性不育率也有上升趨勢,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男性不育癥門診的患者普遍在增加。大多學者認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性環(huán)境狀況的惡化等影響因素,致使常見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升高、精液質量下降,導致了生育力的下降。具體可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
1.影響生育力的內在因素
年齡是影響生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不育的發(fā)生率在不同的年齡段是不同的。男性的生殖系統(tǒng)在青春期得到迅速發(fā)育,下丘腦-腺垂體-睪丸生殖軸系開始啟動,曲細精管增生,管徑變粗,精原細胞不斷分裂,精子開始發(fā)生,青春期至35歲左右具有很旺盛的生育能力。有些睪丸形態(tài)學研究報道揭示:在男性30歲左右睪丸的組織就開始出現退行性改變,以后隨著年齡增長生育力逐漸下降,但下降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其表現為生精功能衰退、精子密度減低、精子活動力減弱、精子活動率降低及畸形精子增加。
從總體來看,生育能力在年齡方面具有它的分布特征。上海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統(tǒng)計了不同年齡段的868例男性中的不育率,26~29歲年齡組生育力旺盛;小年齡組和大年齡組分別受生育系統(tǒng)尚未成熟、性生活的問題和生育力衰退等因素的影響,不育發(fā)生率升高。
2.影響生育力的外在因素
職業(yè)、生活環(huán)境。人們所處的生活及職業(yè)環(huán)境受到各種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一旦暴露在這些有害因素的環(huán)境中,會不同程度影響其生育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喪失生育力。年輕男性生育潛力比較大,到一定年齡后生育潛力下降,更容易受到不利因素影響而出現生育障礙。目前,我們對環(huán)境中具有生殖毒性的因子發(fā)現和認識有限,仍有一些因素在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生育能力。
化學因素。如鉛、微量元素、殺蟲劑、有機溶劑等的毒性已經比較明確,更多化學污染物對人類生殖影響機制還有待于探究。職業(yè)危害關注比較多的,如電池工、鑄造工、鉛冶煉工中因鉛暴露,不育發(fā)生率比較高。其他生活環(huán)境化學污染物還包括比較常見的空氣污染,居家裝修等問題。
物理因素。如振動、輻射、熱等超過人體生殖系統(tǒng)能適應的物理條件都可能影響生育力。較常見的物理因素是熱暴露,陰囊的溫度與正常的體溫相比低1℃,在這種溫度條件下有利于精子的發(fā)生、成熟。當陰囊的溫度升高,睪丸內的生精微環(huán)境被破壞,組織發(fā)生變性,不利于精子生成。高溫作業(yè)工人群如廚師、鍋爐工等的不育發(fā)生率普遍升高。司機也是患者中較常見的職業(yè),這是因為大部分車內溫度較高,陰囊散熱不良,長期受壓迫,同時振動也能影響睪丸的功能。
生物因素。如支原體、衣原體、細菌、病毒等對男性的生殖系統(tǒng)均能產生生殖毒性。微生物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人類一直與微生物共存,一旦情況有變,如機體抵抗力下降,局部微生物大量繁殖,人類就可能受到微生物感染。
個人不良行為及生活習慣。不良行為習慣也是造成不育的重要原因,如吸煙、酗酒、吸毒等。吸煙、酗酒男性的精子密度降低,活精子率大大降低,畸形精子的數量增加。其他一些不良行為也對生育有影響,如穿緊身褲、長時間騎車、經常洗桑拿浴、不良的睡眠習慣、不潔性生活史等。
身體疾病影響。慢性前列腺炎、附睪炎、精囊炎、睪丸炎、精索靜脈曲張等生殖系統(tǒng)疾病都不同程度影響生育力,這些疾病也比較常見,甚至垂體疾病也是極少數患者的不育病因。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對身體狀態(tài)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生育力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治療內科疾病的藥物也可能存在不利于生育的問題,甚至有影響下一代健康的風險。
首先應該到正規(guī)醫(yī)院尋求幫助。
夫妻備孕一年沒有妊娠,夫妻雙方應該及時去醫(yī)院查明原因,針對病情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夫妻雙方孕前檢查是優(yōu)生優(yōu)育必要的,特別是年齡偏大者或者身體健康有問題者更應該盡早檢查,了解相關情況,以便采取相應措施爭取優(yōu)生優(yōu)育。
不育癥診斷治療是個科學問題,積極認真處理會帶來生育機遇,現代生殖醫(yī)學技術發(fā)達,即使比較困難的病例也可以獲得成功機會。
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項。
營養(yǎng)。在營養(yǎng)方面應該遵循科學、平衡、合理營養(yǎng)攝入的原則,適當補充生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更重要的是注意飲食衛(wèi)生問題,避免有害化學物及微生物的攝入。
運動。運動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但不是治療不育癥的直接手段。經常有不育癥患者檢查發(fā)現精子活動能力差,想當然就自我檢討是自己缺乏運動的原因,希望通過運動來提高精子活動能力,甚至選擇大運動量的鍛煉方式。其實精子活力及運動能力與機體運動不直接相關,運動有益健康,但是并不直接影響精子的運動,甚至某些病情條件下過度運動會對精子帶來負面影響,如精索靜脈曲張患者,應該科學分析病情,在醫(yī)生指導下治療及康復。
性生活。性生活是生育的基礎,在綜合醫(yī)療及生活方式改變提高生育力前提下,適當的、適時的性生活是可以增加受孕機會的。
心理。有些患者心理狀態(tài)不好也影響懷孕。夫妻雙方檢查沒有問題,如果急于求成,過分在意,往往心理容易出現焦慮,反而不容易受孕,也不利于優(yōu)生。
生活方式及行為。戒煙戒酒,生活規(guī)律,不久坐,適當運動,平衡合理營養(yǎng),避免各種有害理化因素、微生物感染。努力改善生育能力,多創(chuàng)造機會,成功受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