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聿南
當怪物來敲門
■方聿南
電影《當怪物來敲門》里,每天深夜12點7分,是小男孩康納又驚又盼的時刻,因為那時,巨樹化身的怪物會出現(xiàn)。它身高十幾米,面目猙獰,聲音低沉,力大無窮。它憤怒時,一揮手,大宅子就被拆個稀巴爛,他一發(fā)威,天崩地裂,猶如末日來臨。
起初,康納以為那只是個怪夢,何況他有更重要的事要操心。母親得了癌癥,各種治療都收效甚微,隨著至親生離死別的迫近,康納被悲傷慢慢吞噬。
為了照顧母親,他必須跟不和睦的外婆共處一室,冷漠、疏離的家庭氣氛,讓他的情緒時刻處于暴走邊緣。離異的父親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分擔不出更多的時間和愛給他,這讓康納大失所望。學校更是個絲毫不友好的場所,康納整天被同學霸凌,老師對此渾然不知。
對于康納來說,他的生活就如困在一個逼仄的房間里,四面的墻都在不斷地向內(nèi)推擠。萬般無助的灰暗里,每晚準時光臨的怪物反而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怪物有一項奇特的愛好——講故事,而且都是些三觀不正、細思極恐的黑童話。在他的故事中:一個為奪取王位而謀害妻子并栽贓嫁禍的王子,成了受人愛戴的明君;一個為了拯救孩子而奔走求援的牧師,卻遭到審判和懲罰;一個長期被人忽視的隱形人,因引起關(guān)注而引發(fā)了未曾預料的后果。康納很不解,這些故事從不按套路出牌,跟他以前聽過的黑白分明、善惡有報的童話,畫風完全不同。怪物總是做著語焉不詳?shù)慕獯?,讓他更加糊涂?/p>
康納越來越相信,這個只有他能看到、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怪物,遠遠不只是夢境的產(chǎn)物。而那些暗黑的故事,仿佛用一種微妙的方式,剖析著他抗拒又恐懼的生活的真面目,那里藏著所有童話里都沒有的人生課——從王子的故事中,他明白善惡并不絕對,要辯證地看待世界;牧師的故事告訴他,心存信仰是人生寶貴的財富;隱形人的故事,讓他理解孤獨是生命的常態(tài),獨處也可以獲得自信和尊嚴。
當然,這一切教學并不是免費的。根據(jù)承諾,康納要回報一個自己的故事,那是埋在他心靈的暗黑深淵中最難以啟齒的秘密。為了完成這次回報,他必須跟最駭人的心魔做一次面對面的交鋒。
許多人看完電影都會問:“怪物到底是什么?”電影的解答非常開放,就像《盜夢空間》里的旋轉(zhuǎn)陀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兩重真相。從現(xiàn)實來看,它代表了媽媽的教誨,是一個病危的母親給兒子留下的人生遺產(chǎn)。從心理分析來看,怪物是康納內(nèi)心的化身,是他的另一重人格。
不過,也許真相遠沒有那么重要,一如影片開頭的旁白:這個故事的主角少年,早已不再是一個小孩,卻又遠未成年。而怪物——不管它來自哪里——都扮演了一個導師的角色,幫他完成了成人的儀式。
在很多人的回憶里,青春就是無憂無慮的代名詞。家人的關(guān)愛、旺盛的精力、純真的友誼、初開的情竇……每天睜開眼,都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等待我們探索。生活就像一場多彩的游戲,不管我們做錯了什么,只要按一下重啟,一切都會回到正軌,陽光繼續(xù)在前方照耀。
但是,也有像康納這樣倒霉的孩子,他們的青春與陰郁、失落、迷茫、孤獨和憤怒相伴。家庭的崩解、親人的離世逼著他們加速成長,提前與純真告別。握著病床上母親的手,康納終于明白,成人的字典里沒有“容易”兩個字,帶著對離世親人的愛勇敢地活下去,才是成人必須擔起的責任。
成長是一件可怕的事,不亞于在深夜里約會一個愛講黑童話的恐怖怪物。
但恐怖的形體,也可以釋放出溫暖和治愈的力量。有時候,一些虛構(gòu)糖衣包裹的大團圓,釀造一碗香飄四溢的雞湯,把張牙舞爪的現(xiàn)實粉飾成人人都在獻出愛的美好世界的電影,充其量只是讓我們短時間內(nèi)感覺良好,但治愈不了任何人。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擁抱不完美、粉碎虛偽、直面現(xiàn)實的慘痛和內(nèi)心的魔鬼,這樣殘酷的磨礪才是治愈心靈唯一的途徑。
畢竟,被現(xiàn)實刺穿的心靈,也只有最冰冷的現(xiàn)實才能凍結(jié)回去。
所以,《當怪物來敲門》并不是我們傳統(tǒng)印象中的治愈電影,它沒有親人的團聚,沒有奇跡的邂逅,沒有最后一分鐘的拯救,更沒有“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影片的結(jié)尾,康納不過是從一種陰暗步入了另一種陰暗,他依然眉頭緊鎖,神色沉重。但我們分明感到振奮人心,此時的他已不再畏懼,他已足夠堅強,足以勇敢而坦然地面對一切的不如意。
這是一個關(guān)于被怪物敲門的少年的故事,他很害怕,也會抗拒,但從沒有假裝怪物不存在,就像每個終將挑起生活重擔的男子漢,他懂得殘酷就在那里,不面對,不承認,它不會自己走開。最終,通過與怪物的邂逅,他完成了痛苦的成人禮,治愈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