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摘要]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往往由多種因素引發(fā),除了交通違法行為之外,在道路堆放沙石、晾曬糧食、在路旁焚燒垃圾產生濃霧、道路缺陷等非交通活動亦能引發(fā)交通事故。文章認為,非交通活動引發(fā)交通事故應當依法追究相應責任。道路管理部門是否應當承擔責任以及如何承擔責任,應當慎重考慮,對非交通活動引發(fā)交通事故的民事賠償及刑事責任如何界定,值得對此進行思考。
[關鍵詞]交通事故;非交通活動;法律責任;刑事責任
一般情況下,由于一方或雙方駕駛人違反交通法律法規(guī)的駕駛行為引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但是違法占道堆放雜物,擅自占道施工挖洞,焚燒垃圾,設置廣告牌阻擋視線、等非交通活動也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理應對該種干擾正常交通的行為進行法律追責。
一、非交通活動引發(fā)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離不開駕駛人,車輛,路面情況三個因素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駕駛人和車輛的原因引發(fā)交通事故,交警部門會加以認定與責任劃分,但是路面情況則較為復雜,需要司法部門綜合全案進行確認。
(一)非交通活動引發(fā)單方事故
行為人在道路兩旁焚燒垃圾,致使公路產生濃煙區(qū)域,在路面違法堆放雜物等非交通活動,未及時設計警示標示及履行告知防范義務,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
路面堆放雜物,或者道路缺陷等容易導致機動車直接撞上沙石,或躲避違法占道沙石、視頻被擋而急打方向盤撞上護欄、路墩、沖出路面等,造成車輛損壞和人員受傷。該類事故只有一方機動車出現(xiàn)事故,并未與其他機動車與行人發(fā)生接觸,是機動車因所行駛的路面堆放障礙物或者通行條件不足等引發(fā)的交通事故,稱為單方交通事故。
(二)非交通行為引發(fā)雙方(或多方)事故
非交通活動因素的介入,與交通行為人的交通行為結合,容易引發(fā)交通雙方直接碰撞接觸的交通事故,如在道路旁焚燒垃圾,導致能見度降低或者一方為避讓沙石等障礙物,引發(fā)交通雙方或多方相撞交通事故。交警部門會根據(jù)事故現(xiàn)場情形對交通事故雙方交通違法責任進行劃分。
二、非交通活動引發(fā)交通事故的民事賠償責任
由多個因素的結合,共同作用發(fā)生交通事故,交通行為人,非交通行為人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門都應當根據(jù)自身的過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一)交通行為人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主要依賴于每一位駕駛人自身。《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條規(guī)定“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道路交通安全主要依賴交通行為人能夠遵守交通法規(guī),妥善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駕駛機動在道路通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機動車駕駛人應保障行車安全,在車輛行駛前應保證車況良好,在行駛過程中注意力集中,若遇到前方存在不滿足通行條件等突發(fā)情況應當及時采取緊急措施加以處理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若駕駛人自身存在飲酒、醉酒、無駕駛資格、駕駛無牌照機動車、超速行駛、疲勞駕駛、注意力不集中等交通違法行為均屬于重大過錯,對自身及他人安全造成危脅,明顯存在未盡安全注意義務,若引發(fā)交通事故,對造成事故起直接作用,應當對損害承擔主要責任。
作為駕駛人有安全駕駛的注意義務與責任,即使在路面有碎石等安全隱患的道路行駛,其在盡到注意義務的前提下,駕駛人應當預見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應及時發(fā)現(xiàn)障礙物并繞行,或停車等待障礙物清除后滿足通行條件再行駛,以避免危害發(fā)生。駕駛人缺乏相應駕駛技術,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或者采取避險措施不當,或者自信能夠避免,從而放任損害結果發(fā)生,對損害結果的發(fā)生存在過錯。故在非正常通行條件下的不當駕駛行為或者處理行為,是損害結果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二)非交通行為人責任
在道路上堆放雜物等從事非交通活動,屬于違法行為?!兜缆方煌ò踩ā返?1條“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蔽唇浥鷾剩米栽诠飞隙逊烹s物,未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及履行告知防范義務,其違法行為給交通帶來了巨大安全隱患,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潛在原因。遇到經驗豐富,注意力集中的駕駛人尚能避免發(fā)生事故,一旦遇到新手上道路或者存在駕駛不當行為的駕駛人,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一旦導致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非因交通業(yè)務擅自將沙石堆放于道路上占用公用道路,在路邊焚燒垃圾等影響交通安全的行為違反道路管理規(guī)定,給他人正常通行造成安全隱患,對事故的發(fā)生應負一定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guī)定“因在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物品等妨礙通行的行為,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正常施工單位在路面施工堆放建筑材料等應當經過批準并設計警示標志。未設置明顯標志,導致事故發(fā)生,施工單位同樣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對此類違法行為進行追責可以教育公民與企業(yè),不應占用公路堆放東西,堆放雜物,在特殊情況占用道路,也要進行有效地警示與提醒,以免對他人造成傷害,給自己造成損失。
(三)道路交通管理部門責任
表面上看非交通活動引發(fā)交通事故是交通行為人與非交通活動相結合共同引發(fā),但是很有可能存在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工作失職的責任因素,交通管理部門依據(jù)過錯程度有可能成為賠償?shù)闹黧w。
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通行有管理職責,應當保障道路具備基本的安全通行條件。因對道路管理存在失職造成交通事故,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應對事故承擔責任?!豆贩ā返?0條規(guī)定“交通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負有管理和保護公路的責任”。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具有日常維護、清潔、疏通等保障公共道路安全和暢通的法定管理義務,是公路養(yǎng)護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對路面雜物,違章建筑等影響交通安全的情形進行清除和管理,維護道路設施具備正常通行條件。
道路交通管理部門能夠證明其盡到安全防護義務的,則不應當賠償。道路管理部門是事故路段道路設施維護管理人,負有管理、巡查道路職責,嚴格按照道路養(yǎng)護規(guī)范的規(guī)定,定期對相關路段進行巡查,并制作工作日志,盡到管理養(yǎng)護責任,發(fā)生事故不應再由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承擔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