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民
摘要:本文從會計本質這一基本概念出發(fā),結合馬克思哲學主體客體原理,剖析了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這一對基本概念,對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進行了重新定位,進而對會計的定義進行了完善。對會計本質、會計主體、會計客體和會計概念的科學定位,是構建會計學理論體系的基礎,對于會計理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會計主體;會計客體;會計本質;會計定義
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是會計學的重要概念,從會計理論的角度對之進行科學定位,有助于正確理解和科學把握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的本質內涵,有助于推動我國會計學的理論和實務發(fā)展。
一、會計本質
為正確把握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的內涵,先要科學認識會計的本質,這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
(一)西方信息系統(tǒng)論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1970年第4號報告中表述:“會計是一項服務活動,它的職能在于提供有關經濟主體的數量信息(主要是財務性質的信息),以便用于經濟決策:在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中作出合理的選擇”。美國會計學家西德尼.戴維森在1977年主編的《現代會計手冊》中表述:“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tǒng),它旨在向利害攸關的各個方面?zhèn)鬏斠患移髽I(yè)或其他個體富有意義的經濟信息”。
(二)我國主要觀點
在我國存在“信息系統(tǒng)”和“管理活動”兩種不同觀點。
1.信息系統(tǒng)觀點
我國最早引進并主張“信息系統(tǒng)”觀點的是余緒纓教授,他提出:“根據當前的現實及其今后的發(fā)展,應把會計看作是一個信息系統(tǒng),它主要是通過客觀而科學的信息,為管理提供咨詢服務”。后來葛家澍教授和余緒纓教授共同提出了信息系統(tǒng)的觀點。信息系統(tǒng)觀點認為:會計是旨在提高經濟組織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tǒng)。
2.管理活動觀點
1980年,在中國會計學會成立大會上,他們做了題為《開展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幾點意見——兼論會計學的科學屬性》的報告中指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會計不僅是管理經濟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職能”。而后兩位教授對會計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的理論框架。管理活動觀點在我國會計理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會計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得出,會計的本質是通過提供會計信息來參與經濟管理活動。因此理活動論沒有否定信息系統(tǒng)論,而是對信息系統(tǒng)論的再認識和新發(fā)展。管理活動論是當前會計理論的主流觀點,認為會計既是一門經濟科學,更是一門管理科學,是人們對經濟活動的一種管理活動。當前,會計學教材中對會計的定義一般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特定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jiān)督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p>
二、主體與客體
主體和客體是一對哲學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用以說明人的實踐活動的一對概念。
(一)主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主體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承擔者,也就是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人來自自然界,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從自然界中索取生活資料,并在征服自然中體現了主體地位。人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但并非任何人都能成為社會實踐的主體。人要成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參與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主體具有社會性,是有頭腦、能思維的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個人或社會集團。
(二)客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客體是進入主體活動領域并和主體發(fā)生聯(lián)系的客觀事物,也就是社會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自然界在人類出現后,隨著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發(fā)展。自然中的客觀事物逐漸納入人的活動范圍??腕w是自然界中的客觀事物。但并不是自然中的任何客觀事物都是客體,只有那些納入人類社會實踐范圍的客觀事物才稱之為客體。
三、會計主體與會計客體
(一)會計主體
傳統(tǒng)會計理論對“會計主體”這一概念的應用主要存在于會計主體假設。會計主體假設認為: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對服務對象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通過對會計本質的研究,我們知道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而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應該是人。傳統(tǒng)會計主體假設,拋開從事會計實踐活動的人而將會計服務的對象作為會計主體,違背了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給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制造了混亂。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會計主體應該是具有一定知識與技能,對特定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jiān)督的人或組織,也就會計人員或會計人員組成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或會計機構”作為會計實踐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要素,他們創(chuàng)造了會計的歷史,他們推動了會計的發(fā)展,他們才是會計實踐活動的真正的主體。從會計理論上把會計人員或會計機構作為會計的主體,有利于發(fā)揮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職能的真正實現。
(二)會計客體
部分會計學者對會計主體的本質內涵進行了研究,并結合哲學原理對會計主體這一基本概念進行了重新定位。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王永生、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成瑞衍、西安建筑科學大學張建利等人,通過理論研究,實現了對會計主體的科學認知,一致認為應把會計主體界定為“從事會計實踐活動的會計人員”。但是對于會計客體這一相關概念研究的人員比較少,或者定位不夠準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王永生教授2007年在《傳統(tǒng)會計主體概念辨析》一文把會計客體界定為“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筆者對這一界定的看法有所不同。
根據馬克思哲學原理,客體是進入主體活動領域并和主體發(fā)生聯(lián)系的客觀事物,也就是社會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會計客體應定位于會計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亦即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的客觀對象。而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的客觀對象是指特定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所以,會計客體應定位于“特定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而不是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
四、結論
本文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結合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實現了對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這一對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位。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主體是“會計人員或會計機構”,會計客體是“特定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而對于傳統(tǒng)會計假設中的“會計主體”這一概念,可以用“服務對象”加以替代。進而,我們可以對會計的定義進一步完善:“會計是會計人員或會計機構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特定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jiān)督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边@一定義不僅明確了會計主體和會計客體,同時明確了會計職能和服務對象,是最接近會計本質的定義。
參考文獻:
[1]范曉華.關于會計主體假設的若干思考[J].財政金融,2010(3).
[2]王永生.傳統(tǒng)會計主體概念辨析[J].財務通訊,2007(11).
[3]王鐵豐、辛藝玲.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主體客體觀[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1).
[4]張建利.會計主體假設的缺陷及改進建議[J].理論界,2005(2).
[5]成瑞衍.關于會計主體的辨析[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5(3-4).
(作者單位: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