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chuàng)辦這么多年來,辦公室一直非常簡陋”,“只要是我負責的公司,我都特別喜歡看到公司賬戶里有非常多的現(xiàn)金……”8月4日,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一次面向科技創(chuàng)業(yè)者的線下活動講座上指出,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頭腦很聰明,但是算不清公司賬上的錢,最后導致公司關門
倒閉。
針對這個問題,雷軍結合小米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給出了具體建議。以下為雷軍演講內容精編。
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最大危機:沒錢
我記得21年前,我們金山軟件發(fā)不出工資,我當時很痛苦,難受了很久。經過那次考驗后,只要是我負責的公司,我都特別喜歡看到公司賬戶里有非常多的現(xiàn)金,因為之前總擔心發(fā)不出工資。
我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有個很出名的公司,為了考驗員工忠誠度,經常六個月、九個月不發(fā)工資。我創(chuàng)辦了這么多年公司,其實我曾經一直想考驗一下金山云員工的忠誠度(笑),九個月不發(fā)工資。但是我不敢,因為我覺得我們公司沒有那么大吸引力,九個月不發(fā)工資還有人在,這個挺了不起。所以為了不讓我考驗員工的忠誠度,凡是我負責的公司,我們都要求不能遲發(fā)員工一天的工資。所以我個人認為公司死只有一個風險,就是沒錢。
深度科技的公司其實更需要管理這個問題。
為什么?因為AI“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深度科技公司其實沒有什么現(xiàn)金流。至少在可預見的一兩年時間里,絕大部分深度科技的公司會比較難以產生正向現(xiàn)金流,因為做業(yè)務很難迅速變成銷售額、變成利潤。這就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這個挑戰(zhàn)就是你是否擁有足夠的融資能力。
融到錢以后你怎么管理?我見過很多稀里糊涂的創(chuàng)業(yè)者,直到下個月發(fā)不出工資的時候,才想起來要跟股東商量能不能借一點錢發(fā)工資。股東的確有幫助公司的義務,但絕不是動不動就借錢。尤其是風險投資基金,后面還有股東,我們動不動跟我們的股東商量說:“這個公司很厲害,他們又沒錢了,我們能不能借點錢給他們?”這就很
痛苦。
這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我覺得我們絕大部分深度科技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都有很強的技術背景,數(shù)學雖然算得溜,但是算不明白賬上有多少錢,夠發(fā)幾個月的工資。包括一些很出名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都算不明白這個問題。
現(xiàn)金流不夠,怎么辦?
我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你先搞清楚你公司里有多少人,每個月需要付多少工資,交多少房租、水電費,我以前管理的時候把它叫做固定成本。
差可以不出,廣告可以不打,設備可以租用,因為這些都是變動成本。變動成本就是你緊急的時候可以不花的,但固定成本是你一定要給的。把你的固定成本算出來后,用目前賬上的現(xiàn)金除一下,要是沒有18個月,你就真心應該“睡不
著覺”。
我當年要求我的公司一定要有18個月的固定成本,18個月是一個周期。這么一算,大部分公司賬上都沒有18個月的現(xiàn)金,這就變成一個大問題了。但最近AI風頭正熱,有些公司想沖一下,但資金又可能不夠,導致壓力非常大。
這件事情怎么做?兩個方向,無外乎“開源”和“節(jié)流”。
1.開源
第一個從“開源”的角度來講,認真做好融資工作。公司沒錢的時候最難融資。
還剩多少錢的時候需要融
資呢?
在上一輪融資的錢花了一半的時候,就要開始融資,千萬別等花完了再融。你說你融的錢可以花兩年,過了一年就要開始融資。
融了六個月還融不到,你應該怎么辦?
把所有的變動成本全部干掉,準備過冬??词O碌?/4的錢還夠不夠再撐一年到兩年,這樣你的公司就不會說等到要發(fā)工資了,才去跟股東,甚至是跟各個朋友去借錢。我認為不到山窮水盡,千萬不要以個人名義去借錢。因為個人借錢最后的后果是什么呢?公司破產了,你自己欠了一屁股債,未來將很難翻身。
所以在現(xiàn)金流管理方面,對于深度科技的公司來說是頭等大事。這往往是很多博士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很簡單,仔細算清楚公司賬上有多少錢,每個月要花多少錢,我能花幾個月。所以第一條就是
“開源”。
2.節(jié)流
節(jié)流的本質是控制好你的固定開支。在你要沖的時候,你可以花很多變動開支,但是千萬不要把固定開支定得很高。
在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的時候,很多人都死在什么地方?就是固定開支太高。他拿了很多錢,租五星級的辦公室,覺得我們在CBD租個高檔辦公室容易招人。其實這個理由也對。但是你仔細想一想,遇到危險的時候,那個沉重的房租你根本付不起。在你有錢的時候,兩、三百萬的資金你都覺得不是事,但當你真的缺錢的時候,你就會異常痛苦。
你可以在很多地方花很多錢,但是在變動的成本上。在固定成本上要越緊越好,除非你自己能掙錢。所以小米創(chuàng)辦這么多年來,辦公室一直非常簡陋。為什么?因為它屬于固定成本。我們14000人的辦公室,十幾萬平米,每多一毛錢對我來說都是巨大的成本。所以,管理好你的固定成本。
如何激發(fā)優(yōu)秀人才?
方法1:工資選擇制度
現(xiàn)在人才競爭很激烈,我主張給那些優(yōu)秀的人才可選擇的激勵制度。比如你可以選拿多少股票,你可以選拿多少工資,不要簡單地用工資砸。
AI火了以后,我們大家都拿了很多錢,覺得付工資成本低。我同意,因為你是假定了你公司必然成功。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假如你的公司遇到風險,如果你的固定成本低,你就可以存活更長的時間,所以這里面就有非常多技巧和方法。
我辦小米初期的時候就設定一個選擇制度,你拿原來的工資,我們給你多少股票,你拿70%的工資我們給你多少股票,你拿生活費我們給你多少股票,股票數(shù)量之間會相差很多。最后我們統(tǒng)計了一下,15%的人選了原來的工資,70%的人選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工資,還有15%的人選生活費。假如他已經買了房,他覺得我家庭在不花存款的前提下,每個月需要花多少錢,然后我們給你多少股票。我們是給了選擇的。很多選擇前兩個選項的同事事后反悔,跟我說想多持有一些股票,但被我回絕了。因為他在這個事情上已經做出了選擇。endprint
這個制度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呢?
拿低工資的人覺得是我心甘情愿的,我自己投入了,我愿意付出,賺了也是我的決策,虧了我誰都不怨。創(chuàng)業(yè)公司不是說我們要給員工低的報酬,而是我們要給有彈性、有選擇的報酬,這樣人才自己也變成了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整個公司才能真正做好,這是小米初期很重要的經驗。
方法2:組織員工自己投資自己
而且小米還有一個經驗,我覺得做得也很好。我們在做B輪的時候,有員工提出說他很看好小米,想要投資。當時公司里有70幾個員工,差不多有60個掏了錢。大家總共掏了1400萬人民幣。因為我們封頂30萬人民幣,怕大家太看好了,投了一堆錢,把房子抵押賣了,最后搞來一堆的麻煩。掏了1400萬人民幣以后,大家的斗志和熱情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覺得我們很慷慨、很大度、很愛惜人才,可是中國很多人沒有在期權上掙過錢。尤其在我當初做小米的時候,吸納的都是硬件方面的人才,沒有人相信股票值錢。所以彈性的報酬體系,再加上自愿的投資行為,使公司在初期階段的凝聚力非常之強。
當然,作為CEO,我們的壓力也很大,動不動員工就來我辦公室問:“我們家公司現(xiàn)在干的怎么樣?”說實話我壓力很大。但是反過來想,他來問我,說明他把公司當自己的公司,他真的用心了。我認為小米創(chuàng)造奇跡的背后跟整套的激勵制度是有關的。
我覺得這里面的優(yōu)勢是什么呢?是我們給了大家選擇,從而降低了小米在創(chuàng)業(yè)早期階段的現(xiàn)金的支出,使小米具備了更頑強的戰(zhàn)斗力。包括過去兩年,我們業(yè)務遇到壓力、內部在夯實基礎的時候,小米都保持了極高的現(xiàn)金儲備。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現(xiàn)金,像小米這樣的公司肯定關門。
什么是手機公司的“死亡螺旋”?就是業(yè)績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差,直到關門為止。為什么?是因為手機的復雜度需要整個供應鏈提供支持,而且遇到問題時往往都欠著供應商的錢,你越欠錢人家越不想跟你合作,導致業(yè)績越差,最后進入死亡的下旋。
給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3個建議
最后,我總結一下關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尤其是深度科技的各位科學家創(chuàng)業(yè)經驗。
第一,先把“小學一年級”的活干了,算一算賬上有多少錢,能發(fā)幾個月工資。先不要管有多少營收,營收多半是收不回來的,但應付是一定要付的。賬上有多少錢,我能發(fā)幾個月的工資,千萬不要說這是財務算的,因為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這是基本功,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個,錢花了一半要開始融資,因為在初期階段你沒有產生現(xiàn)金流的能力時,融資是最要命的。
第三個,不要因為AI風頭正熱就因此懈怠,雖然我們趕上了好時代,AI公司的估值很高,投資也很踴躍。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更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要控制固定開支,你才能活得更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