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聲音
【輿情回放】2015年,一名叫葛宇路的學生為一條無名路”立起跟自己同名的路牌。令人意外的是,這條路真的被當成了“葛宇路”,在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甚至民政部“民政區(qū)劃地名公共服務系統(tǒng)”內都可以正常查詢和定位。但在今年7月13日被相關部門依規(guī)拆除。
【網絡輿情】
長江時評:一條無名道路被違規(guī)取名長達四年之久,本來的一個私人行為卻獲得了周圍乃至地圖導航的認可,折射出的是大眾對這條道路名稱的需求,以及公權力在此處的缺位。
新浪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币粭l主城區(qū)的道路建成多年未命名,隨便掛上的路牌,不僅沒人發(fā)現(xiàn),而且還進入政府公共服務系統(tǒng)。這樣的情形,怎么說也不能叫“繡花一樣精細”吧?
發(fā)展導報:“葛宇路”是否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有關部門又將給它取一個什么樣的名字?既然如此,不妨把“葛宇路”當成官方名稱留下來。希望“葛宇路”的路牌能成為一個警示牌,提醒有關部門及時作為。
【決策點睛】雖然“葛宇路”路牌被拆了,但我們不應從此忘記“葛宇路”。它用令人尷尬的黑色幽默提醒我們:城市管理不能再傻大笨粗,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