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有
中秋節(jié)夜晚,圓圓的月亮高懸深邃的天空,月光柔柔地給大地披上亮光。我坐在家鄉(xiāng)的萬安山之巔,陪一群文化人在吟詩賞月。
“叮咚”,手機短信。是老同學(xué)樊建華發(fā)來的?!袄贤瑢W(xué),我的詩集《泥土的淚》已經(jīng)定稿,現(xiàn)空幾個頁碼,你是否有現(xiàn)成的詩作填充?”說真的,建華生活不易。因身體原因,提前病退。雖民辦學(xué)校不停代課,無奈一雙兒女養(yǎng)育艱辛。兒子還在讀書,他經(jīng)濟拮據(jù)程度可想而知。但我從心里敬佩這位同學(xué),因為他“不只是眼前的茍活,還有詩和遠方”。于是,我回復(fù):“請你把書稿發(fā)給我,給你寫個序或者讀后感,抒發(fā)一下同學(xué)之情吧。”
月亮又高丈許,微微秋風(fēng)已有涼意,朋友們賞月興致依舊。我抬眼望去,一株紫藤映入眼簾:藤蔓蜿蜒,依崖而上。 沒有大樹攀附,卻顯生命力之旺。這是一株不尋常的藤,不攀附,依然活出自我?!安粚こ!薄盎畛鲎晕摇薄ㄈA老弟,不就是這樣的一株“藤”嗎!
一
深夜里,建華的詩集作伴,睡意全消,一則有關(guān)紫藤的傳說故事浮現(xiàn)腦海。
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想要一段難忘的情緣,于是她每天誠心地向天上的紅衣月老祈求,希望自己能被成全。終于紅衣月老被女孩的虔誠感動了,在夢中對她說:“春天,后山的小樹林里,你會遇到期待很久的情緣。”
小到情緣,大到理想,每個人心中都有,無論是男還是女。建華成為詩人的夢想自童年始,求學(xué)年月執(zhí)著追求,工作后亦不忘初心。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倆一起讀師范,有同桌之誼。閑暇時間,他咀嚼名著得意忘形,興奮時嗤嗤發(fā)笑,全不顧旁人感受;晚自習(xí)上,他耕耘信箋全神貫注,為多舛的人物命運淚流滿面……“詩心”成長的歷程是復(fù)雜的,但“不悔的是心窩里還有一支/笑語瀲滟的歌聲”(《夢中的歌》)其行為,就是期望與“詩”結(jié)下一段情緣。
二
情緣能否結(jié)下?傳說敘述道:
春暖,枝葉吐綠,鮮花盛開,花香四溢,彩蝶翩翩。身、心經(jīng)過捯飭的癡心女孩滿心歡喜,獨自來到了后山小樹林,緊張,激動,心如小兔子怦怦亂跳;靜心聽,抬眼望,耐心等待美麗的情緣——白衣男子的到來。日掛當空,四周沒有動靜;日落西山,白衣男子還是沒有出現(xiàn),女孩在緊張失望之時,一不小心反而被草叢里的蛇咬傷了腳踝。夜色下,女孩心里開始害怕、恐慌……
對于人生,要想實現(xiàn)理想,“身心捯飭”的過程是漫長的,是煉獄一般的;等待“白馬王子”的過程是熬煎的,是受折磨的。建華在追求繆斯的歷程中,“面孔”曾累得“扭曲”:“一張偌大扭曲的面孔/沿著童年、青春的小路曲折/覆蓋泥濘的人生/風(fēng)雨中的淚血/還有來自外面世界的感覺/都給靈魂浸透//”在扭曲的同時,還經(jīng)受《遠方的孤獨》:“靈魂在曠野獨自漫游/眼前 依舊是從前涌流的小河/……/再也聽不到小河邊那動聽悠揚的歌聲/風(fēng)霜浸透靈魂的鶯歌/一杯淚的酒漿在曠野上/冰凍寒冷//”但孤獨沒有失望,還“聽到自己的聲音在肚子里/嘣嘣上緊發(fā)條//”(《黑色癲狂的憂郁》)在充滿荊棘的生活中前行,被“蛇”咬在所難免,可喜的是,建華被生活之蛇咬了之后,沒有恐慌,而是勇敢走在“朝圣路上”。在《朝圣路上》篇,給讀者呈現(xiàn)了22首詩作,主體表現(xiàn)的是自己跋涉途中的內(nèi)心全景圖,但核心彰顯的卻是一直在《起程》:“離別的故鄉(xiāng)是起程的太陽/此刻的那份情愛呀/依然在/相望//”
三
路在腳下,有起程就有接近目的地的希望。故事中的小姑娘怎么樣呢?
絕望無助時刻,白衣男子出現(xiàn)了,女孩驚喜地呼喊著救命,白衣男子上前用嘴吸出她腳踝上的毒血,女孩從此便深深地愛上了他。
風(fēng)雨之后見彩虹,小姑娘心愿依隨,和白馬王子相愛。建華在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上,也取得了成功。詩作陸續(xù)發(fā)表在《綠風(fēng)》《當代文學(xué)》等眾多刊物上,大量詩篇被收錄在各種各樣的詩集之中。由于創(chuàng)作成績斐然,1993年受邀進入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作家班學(xué)習(xí)……
品讀詩作,如品一杯醇香的咖啡。不舍得牛飲,更樂于雙唇細啜,呷一口,香氣在口腔里氤氳,享受到詩歌的哲理,體味到詩歌的真感情,感受到詩歌彰顯的張力之美。作者之所以能侍弄出如此美味的“咖啡”,是因為他根植于社會的底層,得益于天地精華之饋贈。接地氣的生活,看似苦澀,實則豐盛,優(yōu)質(zhì)“咖啡”自然生長。
四
生活繼續(xù),故事在延續(xù):
可是,白衣男子家境貧寒,他們的婚事遭到了父輩反對??膳⑿囊庖褯Q,最終雙雙跳崖殉情。后來,在他們殉情的懸崖邊上長出了一棵樹,那樹上纏著一株藤,并開出朵朵花墜,紫中帶藍,燦若云霞,美麗至極。后人稱那藤上開出的花為紫藤花,便有人說那女孩就是紫藤的化身,樹就是白衣男子的化身,紫藤為情而生,為愛而亡。
“為情而生,為愛而亡”,這是紫藤的品格,也是建華的品性。建華鐘情于詩歌創(chuàng)作,終生愛著詩歌。在這份情中,他“為了生存與幸福/終生都在方格內(nèi)/作階梯狀行爬//” (《人》)在這份愛里,他“咀嚼被欺時代的痛楚/品嘗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潤濕帶血人生的果皮/屈辱的棍棒下/昂起一顆不屈的頭顱//”(《感受人生》)……
自然界,藤與樹,互生互長。樹因藤,顯得寬厚和仁心;藤因樹,顯得體面和陽光??上?,萬物皆有缺憾,有的藤終生遇不到樹,只能臥于平地,或攀于山崖。藤就沒有期待嗎?“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何處堪托身,為君長萬丈?!碧拼尼瘏⒈戆琢俗约旱钠诖?;藤就沒有悟透人生、安于現(xiàn)狀嗎?“人間的禪長在人心里/就像樹葉/長在季節(jié)的風(fēng)里/綠了 黃了/有了 沒了//”詩人建華在《禪道》中做出應(yīng)答。
五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蔽液芟矚g作家宗璞《紫藤蘿瀑布》中的這段話,建華的人生充滿著挫折、坎坷甚至不幸,深深理解書名中“淚”的含義和分量。但應(yīng)該認識到人生的不幸在歷史的長河里,總是暫時的,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很欣慰的是,從建華的《晨光頌》中讀到了這種希望:“以藍天當海/浮云是海浪花/張開愛的風(fēng)帆/穿行風(fēng)涌云起之間/等待舒心與愜意的降臨/可云水里也會有峽谷險灘呵/當心! 別讓浮云風(fēng)暴/摧折愛的桅帆//……/于是 百鳥鳴響萬籟有聲/主旋律: 黑暗到光明//”
相信,這株藤青春永駐;藤上的花艙,裝滿生命的佳釀,永遠揚帆遠航于鮮花的河流之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