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滄浪詩話》中的《詩法》和《詩辯》主要闡述詩歌創(chuàng)作的觀點。本文結合《詩辯》和《詩法》從學詩、作詩兩個方面探究嚴羽關于詩創(chuàng)作的認識,為人們創(chuàng)作詩歌提供參考。
關鍵詞:《滄浪詩話》;《詩法》;學詩;作詩
在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嚴羽的《滄浪詩話》不可不提,被學者公認為最具體系的詩話論著。它由《詩辯》、《詩體》、《詩法》、《詩評》和《詩證》五部分組成,《詩辯》在《滄浪詩話》中占有理論總綱地位,《詩法》圍繞《詩辯》展開論述?!对娹q》較有系統(tǒng)理論,因此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其它四部分由于內容瑣碎,很少有學者關注。本文結合《詩辯》和《詩法》來闡釋嚴羽有關詩的創(chuàng)作要求,為人們更好地創(chuàng)作詩歌提供參考。
一、學詩要求
學詩是作詩的第一步,嚴羽在《詩辯》和《詩法》對學詩都做出了詳細的描述。嚴羽在《詩辯》中對如何學詩提出三個原則:“以識為主”、“熟參”和“妙悟”。他說道:
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故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又曰,見過于師,僅堪傳授;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也。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先須熟讀《楚辭》,朝夕風詠以為之本.......雖學之不至,亦不失正路。
嚴羽以“夫學詩者以識為主”開門見山地指出學詩人們要對詩有所認識。這一觀點說明學詩人們需要較高的見解,才能走上創(chuàng)作的道路,強調要從高標準的作品入手?!肮Ψ蝽殢纳献鱿拢豢蓮南伦錾?。必須先熟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謂之單刀直入也”。這里的“識”在文學界上頗有爭議,有人認為是詩歌的鑒賞能力,有人認為是見識、見解。人們對“識”的理解是百花齊放、百花爭鳴。以實見為主是嚴羽對學詩人明確提出的要求。他鼓勵人們向漢魏晉盛唐詩人學習,不做開元、天寶以后那樣的人。另外,要以熟讀《楚辭》早晚吟誦為基礎,遵循從上往下做原則。嚴羽有關“識”的認識對后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重要意義,產生深遠影響,如明代許學夷的“學者以識為主”就是深受其觀點的影響。
“熟參”是嚴羽在《詩辯》中提倡的另一種學詩方法?!对娹q》云:
“試取漢、魏之詩而熟參之,次取晉、宋之詩而熟參之,次取南北朝之詩而熟參之,次取沈、宋、王、楊、盧、駱、陳拾遺之詩而熟參之,次取開元、天寶諸家之詩而熟參之,次獨取李、杜二公之詩而熟參之......又取本朝蘇、黃以下諸家之詩而熟參之。”
“參”本是佛家語。佛家把坐禪、念誦、說法成為“參”?!皡ⅰ庇屑殔⒑褪靺?。細參是仔細揣摩,熟參是反復揣摩反復研究,二者沒有較大區(qū)別。嚴羽強調要向前人多學習多揣摩。其“熟參”這一方法有重要實踐價值,范圍廣泛如要研究漢魏之詩,晉宋之詩,開元天寶之詩等。學詩者須經過“熟參”這一過程才能達到“妙悟”的境界,才能寫出好詩。對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嚴羽還提出了“妙悟”說。宋代流行以禪喻詩,《滄浪詩話》受以禪喻詩影響最大。嚴羽議詩,以禪喻詩,重在妙悟。他認為,學禪在于“妙悟”,學詩也在于“妙悟”?!拔颉痹谠姼鑴?chuàng)作中是一種思維活動,“悟”原意是對佛理的心領神會。所謂“妙悟”就是深刻透徹的覺悟。在詩歌詩創(chuàng)作中,嚴羽指出“妙悟”是詩歌審美的一種藝術思維方法?!八囆g思維旨在捕捉藝術意象,形象思維始終貫徹藝術思維,抽象思維配合和引導藝術思維?!彼囆g思維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審美經驗的積淀,因此詩人需把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審美意境。詩歌的創(chuàng)論中,從‘悟到‘妙悟這一過程飛躍,詩人需要富有想象性,遵循思維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另外,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要處理好‘詞、理、意、興四者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以實現(xiàn)詞、理、意、興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懊钗颉痹趪烙鸬脑姼鑴?chuàng)作論中是品味藝術接受和審美心理的最后一階段。此時,讀者的心靈與詩人傳達的生命結構相契合,讀者進入豁然開朗、賞心怡情的境界。熟悟、妙悟是嚴羽提出的學詩的具體方法,只有通過“熟悟”才能達到“妙悟”的境界進而逐步寫詩。
二、作詩要求
除學詩要求外,嚴羽在《詩辯》中也對詩歌寫作方法提出要求,他指出:“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jié)。”這五個方面概況起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和語意上,具體包括“除五俗”、語言自然、語意含蓄。
在有關作詩方面嚴羽首先指出“除五俗”?!皩W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痹凇秶鸂t詩話》,吳喬對“除五俗”這一作詩要求做出高度評價:“嚴滄浪云:‘詩禁五俗: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皆不可犯。此言最善?!薄八住笔鞘浪?、陳舊或毫無新意的意思。嚴羽要求在詩的體、意、句、字、韻等方面去俗。
此外,嚴羽指出需注意語言和語意。他要求詩的語言本色自然?!对姺ā吩疲骸绊毷潜旧毷钱斝?。”本色是自然之色,當行是內行。嚴羽的詩歌創(chuàng)作論提倡少用典故,押韻和用字不必有出處。他還指出寫作要忌俗語,語意要深遠?!吨猩皆娫挕贰笆且砸鉃橹鳎脑~次之,或意深義高......翻成鄙野、可笑?!笨梢姼呱畹牧⒁饪梢詮浹a文詞的不足。《詩法》云:“有語忌,有語病。語病易除,語忌難除。語病古人亦有之,惟語忌則不可有?!?/p>
中國古代詩歌注重含蓄,因此詩歌語言不必直接明了。從中國詩歌中,發(fā)現(xiàn)很多詩人用意象代替所說之事,借景物抒發(fā)詩人所表之情??偟膩碚f是借景抒情,通過不同含義的意象傳達詩人所想、所思、所感。意忌淺有兩層含義。一是詩歌立意忌淺顯。詩歌含義富有玄妙,讀者基于修養(yǎng)會從它的語言中有所感悟。如果讀者沒有深刻的體會,心靈的洗滌,詩歌則流于形式,與口語無異。因此,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詩人對隱藏詩意,不能露于詩面上,讓讀者去體會、揣摩、以實現(xiàn)與詩人作詩時的感同身受。只有立意深遠的作品才能讓人銘記。此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立意是首要問題,其能體現(xiàn)詩人的思想水平。脈忌露。作為詩歌的氣勢脈絡,脈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修養(yǎng)。自古詩人重養(yǎng)氣。含蓄的詩歌脈絡蘊藏于詩中,產生藝術張力擴散出去。
《滄浪詩話》作為宋詩話的代表作對后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嚴羽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觀點及對詩歌語言的具體要求推進了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進程。
參考文獻:
[1]曹東. 嚴羽研究[M]. 北京: 軍事溢文出版社, 2002.
[2]王宏建. 藝術概論[M]. 第2版,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0.
[3]嚴羽. 滄浪詩話[M]. 人民文學, 1961.
[4]蔣寅. 作為批評家的嚴羽[J]. 文藝理論研究, 1998(3):70-76.
作者簡介:楊晗,河北邢臺人,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