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支教故事】
2016年9月,在學校及學院的安排下,我們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支教,我去的地方是東昌府區(qū)堂邑鎮(zhèn)陳莊希望小學,教授的是小學四年級的英語,支教讓我感到自身的成長,讓我學會擔當,期間發(fā)生的很多故事一次次的震撼了我的心靈……
故事一 緊張的第一堂課
剛到學校,得知學校正好缺英語教師,雖然我的英語并不專業(yè),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因為是第一次,我從夢中就開始緊張。在這之前,就聽老師們說四年級的學生比較調(diào)皮,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吃過午飯,我便來到教室反復看教案,不斷暗示自己不要緊張。該來的還是要來,兩點快到了,學生們陸陸續(xù)續(xù)地走進教室,臺下坐滿了黑壓壓的一片。我站在講臺上沖他們笑,他們也沖我笑。他們很驚奇,我要給他們上課,班長好奇地說問我是不是老師,我說是,順便附上一句“Maybe I look young”,他一臉驚訝地說:“You look very young”!開了玩笑,緊張感消失了一點點。
故事二 改變自己
某日,課代表把聽寫小測收起來給我,并告訴我宋同學沒有交。這位同學已是慣犯。我頓時火冒三丈,立馬來到班里,找到宋同學。察覺到我很氣氛,他羞澀地站起來說:“老師,我都訂正好了,以前的課代表都幫我檢查了。您看完了,能不能還給我。從開學到現(xiàn)在,每一次的小測我都收集起來了,這樣我就能隨時翻看,知道自己哪里沒有掌握好了?!蔽铱春蠹润@愕又感動,拍了拍他的肩膀,簡單說了句:“繼續(xù)加油!”回到辦公室后我不斷反思,覺得自己作為成年人,在某些方面還不如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思考了幾日之后,我改進了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鄉(xiāng)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情況不一樣,應該有一套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孩子們不會拼讀單詞,我便先給他們普及語音知識。例如,子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如何劃分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如何進行拼讀。并監(jiān)督每一個學生在記單詞的時候付諸實踐。孩子們膽小害羞,我便在課間時分教他們唱英文歌。開始的時候,只是我一個人大聲唱,他們小聲附和,漸漸地他們越來越有自信,也能大聲唱出來,隨之也敢于在泛讀課上用英語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們背知識點比較慢且遺忘快,我便壓縮了導學案的內(nèi)容,刪除并不很常見的以及模棱兩可的短語以及語法,這樣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可以留出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我每周都為學生播放10-20分鐘的英語短片,也會讓學生關(guān)注一些詞匯和短語,反復播放兩到三次。與講解課文相比,這種方式更受學生歡迎。
【分析與感悟】
時代在不斷變化,新課程的新理念也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新要求。課堂教學提倡從“以師為本”轉(zhuǎn)向“以生為本”,變被動為主動。如何關(guān)注學生的語用輸出,如何有效地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科學發(fā)展,進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教學成為有意義的教學成為研究者共同研究的話題。
一、借助“信息差”,樹立明確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對每一位學生而言,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們提高綜合語用能力。
當然,新課標強調(diào)生成,呼喚生成的課堂。但預設和生成是和諧共生的。例如,在5AUnit7 Is there a book?中,該課的教學目標即預設是要讓學生運用Is there…?和Are there…?來詢問有什么。低層次的生成是要讓學生會運用這兩個句型,熟悉單復數(shù)的變化,能在兩者間自由切換;而深層次的生成則是要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要會舉一反三學生在本課中也要自然地能運用。
二、切勿把課堂教學娛樂化當成課堂教學有效化
縱觀有些教學活動,有的老師只一味地追求課堂氣氛而忽略了教學的本質(zhì)。曾經(jīng)大學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節(jié)英語展示課,展示老師當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游戲活動,把說唱蹦跳、聽說讀寫都包含在內(nèi),這些活動雖然提起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但是整個課堂語言輸出的部分不多,并沒有一些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有些活動的設計并未能真正起到有效課堂的作用。
三、評價適度,推進有效課堂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評價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現(xiàn)尊重和賞識。”但要注意,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適度、客觀與公正。例如,在一堂六年級的英語課上,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角色扮演,新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語音語調(diào)變得更加生動,該教師也適當?shù)赜谩癵ood/excellent/great”做出了適當?shù)狞c評,但由于學生是以分組形式進行朗讀,每組學生在模仿語音語調(diào)時有所差異,該教師千篇一律的點評導致每位學生認為自己都念得非常到位,對于一些不足之處也都視而不見,從而盲目自信,最終與實際效果背道而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