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意大利的斯大林格勒

        2017-09-15 21:35:25木葉君山
        現(xiàn)代兵器 2017年8期
        關鍵詞:奧托傘兵德軍

        木葉君山

        奧托納血戰(zhàn)記1943

        常住人口1萬余人的奧托納是意大利東海岸上亞得里亞海之濱的一座小城,這里享有交通之便,同時非常寧靜。甚至當盟軍于1943年夏秋季節(jié)分別在西西里島和亞平寧半島登陸、從而打響意大利戰(zhàn)役之后,依舊寧靜如故。不過,到了這一年的最后一個月,平靜小城奧托納卻一下子變成了交戰(zhàn)雙方激烈爭奪的戰(zhàn)略要地。就如進攻一方的加拿大第1步兵師的戰(zhàn)史所記載的那樣:“突然間,圍繞著這個漁村的戰(zhàn)斗就成了舉世周知的焦點了?!?/p>

        加拿大第1步兵師上陣

        1943年9月,盟軍在亞平寧半島上展開由南至北的大進軍,終極目的地自然是意大利首都羅馬。然而,德軍布置在羅馬以南大約145千米處的古斯塔夫防線和伯納德防線橫貫整個亞平寧半島。德國人在阿爾貝特·凱塞林元帥的指揮下依托這兩道山地陣地頑強阻擊,令馬克·克拉克中將的美國第5集團軍沿著意大利西海岸的進軍,很快就在惡劣天氣、激烈抵抗和后勤不暢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陷入了困頓。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dbq/xdbq201708/xdbq20170814-1-l.jpg" alt="" />

        為了尋求突破,歷來行事大膽的英國人伯納德·蒙哥馬利中將有了一個新方案。他命令由自己指揮的英國第8集團軍開始沿著意大利東海岸進軍,計劃是越過桑格羅河,一舉奪取海岸重鎮(zhèn)佩斯卡拉。蒙哥馬利認定此舉一定能夠吸引相當數(shù)量的德軍兵力,從而減輕克拉克的壓力,便于第5集團軍順利突破古斯塔夫防線。同時,第8集團軍將從佩斯卡拉向羅馬進軍,在意大利戰(zhàn)場上實現(xiàn)東西對進,預計到1944年年初便可一舉拿下羅馬。

        蒙哥馬利預估到1943年圣誕節(jié)那天便可以拿下佩斯卡拉,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大膽的構想,而他對自己的方案成竹在胸。蒙蒂對他的參謀們說,“只要老天爺照應,我們想去哪兒都成?!笨墒?,老天爺卻并不照應。著名的意大利陽光消失不見了,到了11月中旬,意大利東海岸地區(qū)更是連降大雨,許多河流水位暴漲,原本便于通行的地區(qū)都化為了水鄉(xiāng)濕地。

        大雨并無停意,四處一片澤國,對蒙哥馬利來說,看來“羅馬確實不是一天建成的”。不過,他仍然專注于奪取近期目標,也就是佩斯卡拉,現(xiàn)在這座城市在其兵鋒北面40千米遠。在到達佩斯卡拉之前還有一個地方需要先行攻取,那就是奧托納。那里雖然是一座小城,但是卻有著連接著鐵路線的天然深水良港。一來,奧托納是前往佩斯卡拉的必經(jīng)之路;二來,那里的港口可以為第8集團軍所用,一旦入手就能夠極大地緩解英軍補給線過于伸長之苦。所以,蒙哥馬利就把目光先盯在了奧托納身上。

        蒙蒂把進取奧托納的任務交給了查爾斯·阿爾弗雷中將的第5軍。這支部隊剛剛費盡力氣在11月下旬越過了面前的天塹桑格羅河,接著卻又面對著另一道天然障礙馬諾河,而奧托納就在馬諾河以北4.8千米處。

        圍繞著馬諾河一線布防的德軍發(fā)動了幾次反擊,讓第5軍的大舉推進陷入了困頓。雙方隨后展開了一系列激烈的拉鋸戰(zhàn),由卡爾·漢斯·倫格紹森少將指揮的德軍第90裝甲擲彈兵師且戰(zhàn)且退,退到了馬諾河北岸的既設山地陣地中。而在第5軍中打頭陣的英軍第78步兵師在連續(xù)的交戰(zhàn)中已然損失慘重,顯然無力渡河沖擊當面之敵了。

        12月1日,第5軍序列中的另一支部隊奉命上前,從馬諾河南岸接替連續(xù)作戰(zhàn)的第78師。這支生力軍并非英國部隊,而是加拿大第1步兵師。該師的師長克里斯托弗·沃克斯少將,同時受領了北上攻占奧托納的任務。

        身為英聯(lián)邦國家的加拿大在二戰(zhàn)期間站在同盟國一方參戰(zhàn),在其派出的并不算太多的部隊中,第1步兵師絕對是戰(zhàn)斗力的核心。事實上,這個師雖然番號為步兵師,其構成卻是步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等一應俱全,總兵力更是將近3萬人,不僅比那時歐洲戰(zhàn)場上交戰(zhàn)各方的普通步兵師強出太多,就算是和那些編制通常不足的軍相比也不遑多讓。

        踏上意大利戰(zhàn)場時,加拿大第1師的核心是第1、第2、第3三個步兵旅。其中,第1旅下轄皇家加拿大團、黑斯廷斯和愛德華親王團、以及加拿大高地團;第2旅下轄帕特里夏公主的加拿大輕步兵團、錫福斯高地團和皇家埃德蒙頓團;第3旅下轄皇家第22團、卡勒頓和約克團、西新斯科舍團。這個步兵師還編有一整個裝甲旅,其第1裝甲旅由第11裝甲團(安大略團)、第12裝甲團(三河團)和第14裝甲團(卡爾加里團)構成。全師的炮兵包括第1、第2、第3野戰(zhàn)炮兵團,第1反坦克炮團和第2輕型高射炮團。

        不過,其時沃克斯少將并不能以自己的全部力量北進,到12月3日只有第1和第2旅集結在了第78師陣地的南翼,并且從第二天開始全面接防。加拿大第1裝甲旅因為道路泥濘還落在后面,而桑格羅河的水位在4日這天漲至1.8米以上,突發(fā)的洪流沖走了堆放在岸邊的寶貴的渡河器材,使得第1師的殿后部隊第3步兵旅就這樣被困在桑格羅河南岸了。

        沃克斯受領了攻打奧托納的任務,不過他的當務之急是把部隊送到水位越來越高的馬諾河對岸去。在持續(xù)的降雨中,這本來就不容易,更不用說第90裝甲擲彈兵師已經(jīng)在北岸的山地中那些點綴著橄欖樹和葡萄樹的斜坡上布下了嚴密的防御陣地。

        馬諾河畔的激戰(zhàn)

        第90裝甲擲彈兵師的前身,乃是“沙漠之狐”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中赫赫有名的第90輕步兵師(后來易名“非洲”師)。不過,那支久戰(zhàn)之師的大部分力量已經(jīng)在突尼斯瓦解,現(xiàn)在這個師是抽調多處補充兵源重組的。盡管如此,該師已經(jīng)在之前同英軍的戰(zhàn)斗中展現(xiàn)了戰(zhàn)斗力。而且,其位于馬諾河北岸的陣地由射界彼此掩護的火力點構成,還得到大量地雷陣的保護。

        所以,加拿大人首先得找到恰當?shù)亩珊拥攸c才行。負有率先渡河使命的第1旅在12月5日晚上派出了多支偵察分隊,而按計劃渡河行動隨后即將展開。

        在第1旅的最右翼,黑斯廷斯團的代理團長伯特·肯尼迪少校不斷詢問著他的情報軍官莫瓦特中尉,“我們很快就要渡河了,沒有相關物資,沒有炮火支援,渡河地點究竟找得怎么樣了?”身處馬諾河南岸較高位置上的莫瓦特竭力北望,一無所見。他報告肯尼迪,也許對岸的情況并不如大家想像的那樣嚴重。

        接著,莫瓦特帶著3名偵察兵沿著被上漲的河水淹沒的河岸濕地摸索,總算找到了一處適合渡河的地點。返回團部途中,莫瓦特遇上了黑斯廷斯團第1營的A連。于是,他指示一名偵察兵帶A連去渡口,自己去找肯尼迪少校報告情況。

        這個晚上,第1師的偵察兵一共確定了三處渡河地點,那里的水位普遍較低,看上去都適合架設浮橋。其一便是右翼的莫瓦特中尉確定的位置,它位于一條新修的岸邊小道旁;第二處位于通向德軍控制下的河谷小村圣萊昂納多的公路旁邊;第三處是從第二處渡河點溯河上行3千米的小村貝拉羅加蒂附近。權衡后的沃克斯決定部隊同時在這三個地點渡河,第1旅和第2旅將連夜在不實施炮火準備的情況下過河,以求達成充分的行動突然性。

        在第一處渡河點,黑斯廷斯團A連一切順利,很快就在對岸建立了陣地,第1營的余部亦準備陸續(xù)過河。22時過后,莫瓦特找到了肯尼迪,正當兩人交流情況時,突然驚訝地看到綠色和白色的信號彈在河對岸騰空而起,緊接著就有6~7處德軍機槍所發(fā)出的火光,“以冰冷的光束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剛剛過河尚立足未穩(wěn)的A連受到了火力急襲,迫擊炮彈也很快紛紛落下,加拿大士兵們都被敵人劇烈的反擊驚得不知所措??夏岬显跓o線電里要求A連守住自己的陣地,但A連無法執(zhí)行這道命令了,連長和排長都清楚自己的人陷入了交叉火力,唯一的出路就是立刻退到南岸去。

        當黑斯廷斯團的A連搶渡失敗被打回南岸之際,在另一處渡河點圣萊昂納多的搶渡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午夜時分,第2旅錫福斯高地團第1營的B連開始在那里渡河,A連和C連將緊隨其后。一旦第1營搶渡完畢,團屬工兵部隊就將在這里拉起鋼索以便讓17磅反坦克炮過河,然后進一步架設浮橋,讓坦克通行其上。前鋒的過河還算順利,但是登上北岸的A連和C連很快就受到了德軍的火力壓制。A連被迫退回南岸,只留下C連勉強控制著距離北岸岸邊不足100米的一塊狹小區(qū)域,而B連摸到了圣萊昂納多外圍,在那里等著天亮。

        情況最好的是位于加軍最左翼的貝拉羅加蒂渡口。第2旅帕特里夏公主的加拿大輕步兵團打頭的3個連隊不僅順利過河,而且連夜占領了貝拉羅加蒂,把原本守在村子里的德國人全都趕到村外去了。

        第二天天亮之后,德軍第9裝甲擲彈兵師的第200團就向貝拉羅加蒂發(fā)動了反擊。機槍子彈和迫擊炮彈有如雨下,守在村里的加拿大步兵原本指望著自己的坦克過河來援,結果等來的卻是敵人的IV號中型坦克,以及穿越橄欖樹叢而來的擲彈兵。不過加軍堅守不退,戰(zhàn)至下午終于擊退了德軍。

        與此同時在圣萊昂納多附近,盡管B連發(fā)起了果敢的沖擊,卻拿不下這個小村,已經(jīng)開抵南岸的加軍坦克無法渡河,只能隔著河水和對岸的德國坦克互射。

        在右翼,黑斯廷斯團再次嘗試搶渡馬諾河。經(jīng)過20分鐘炮火準備,C連在14時渡河,D連隨后跟進??墒牵@兩個連在過河后同樣難獲進展??夏岬显?5時40分下令A連和B連渡河助戰(zhàn),這樣一來就在北岸打進了一個楔子,而且還在急雨和德軍的彈雨中建立了兩處反坦克炮陣地。

        難攻的“蘋果酒”和“深谷”

        至此,加軍已經(jīng)在三個渡河點上都取得了突破。不過,沃克斯少將隨后得知受到河水上漲的影響,工兵無法在貝拉羅加蒂架設浮橋,而圣萊昂納多就成了唯一適合架設浮橋的地段。到了12月8日15時30分,加軍集中炮兵力量轟擊圣萊昂納多地區(qū)的德軍陣地,盟軍飛機和軍艦也加入轟擊,火力準備持續(xù)了一個小時,然后加軍發(fā)動了新的進攻。

        作戰(zhàn)計劃是以第1旅的加拿大高地團進攻圣萊昂納多以西,擊潰那里的第90裝甲擲彈兵師第361團,同時以第1旅的皇家加拿大團進入黑斯廷斯團的橋頭堡,從那里包抄圣萊昂納多的右側。高地團渡河后迅速展開行動,而皇家團卻遇上了麻煩,他們在前往圣萊昂納多的途中被一支德軍裝甲部隊的反擊所阻。團長丹尼爾·斯普里中校一方面就地固守,一方面呼喚炮火支援,直到入夜后,加拿大人才取得了進展。

        當晚22時,工兵部隊終于開始在圣萊昂納多的河段架設浮橋,這一工程直到次日6時才告完成。沃克斯計劃先向這里投入錫福斯高地團,然后派出第14裝甲團也即卡爾加里坦克團,在拿下圣萊昂納多后躍進攻擊奧索格納至奧托納的公路。

        過河后的錫福斯團開始沖擊德軍據(jù)守下的圣萊昂納多,卡爾加里團A連的連長奈德·艾米少校則帶著12輛坦克充當后援。有2輛“謝爾曼”式坦克在轉彎時不慎滑下了10米高的崖壁,其余坦克則在步兵伴隨下沖進了村里。圣萊昂納多上演了逐屋爭奪戰(zhàn),由約翰·麥克里恩中尉帶領的那個排打得十分勇猛,打死和俘虜了26名德國人,端掉了至少10處火力點。及至這座小村終于在加拿大人手中時,卡爾加里團A連還剩下4輛能開動的坦克。

        在圣萊昂納多的右面,德軍正集中力量反擊黑斯廷斯團和皇家團?;始覉F的一個步兵排據(jù)守一處被加軍稱為“斯特林城堡”的農莊,正是以這個排的排長斯特林為名。在附近的友軍紛紛被擊退的情況下,斯特林的排屹立不動,德國擲彈兵一度逼近到可以窺探門窗的距離,但還是被加軍擊退。

        當天晚上,意識到河岸防線已不足以固守的倫格紹森帶著他的第90師撤退。不過,德國人只是逐步收縮,退到奧托納以南不到1.5千米的公路旁布下新的陣地。這道陣地巧妙地利用了一條60米寬的廢棄河道,后來將被加軍敬稱為“深谷”。

        沃克斯少將的新計劃是以第1旅沿著亞得里亞海海岸公路北上,一路吸引德軍防御主力,同時以第2旅在左翼進軍,從西面包抄奧托納。在擊敗第90裝甲擲彈兵師之后,看起來德國人的防線已幾乎一觸即潰,攻取奧托納似乎是觸手可及的勝利,甚至連佩斯卡拉都是唾手可得。其實對于加拿大人來說,終于在馬諾河北岸站住了腳僅僅是通向奧托納的第一步,血腥的12月還在等著加拿大第1師。

        加軍的兩個旅立即開始分路朝北挺進,其中向奧托納西面前進的第2旅動作更快。12月10日9時,第2旅的皇家埃德蒙頓團在卡爾加里坦克團的支援下一路疾進,奉命奪取一處代號為“蘋果酒”的十字路口。同時,帕特里夏公主團負責著手肅清路口附近的維諾嶺,這片高地在戰(zhàn)前培植有大片的葡萄園。

        加拿大人尚不清楚,德國人的新陣地就位于這一區(qū)域,也就是所謂的“深谷”所在。加軍起初進展順利,埃德蒙頓團先頭部隊的3個步兵連在13時30分進抵“蘋果酒”路口,然后在那里停頓休整。可是,由凱姆·威爾中校帶領的帕特里夏公主團在向維諾嶺進軍時卻被埋伏在那里的德軍痛擊,3個打頭的步兵連的連長非死即傷,威爾只得叫停了進軍。

        沃克斯少將在11日上午要求第2旅立即恢復正面強攻,和老對手第90裝甲擲彈兵師來一個徹底清算。埃德蒙頓團第一個經(jīng)受了火力洗禮,接著公主團向葡萄園發(fā)動了沖鋒,卻在一連串餌雷的連連爆炸中損失慘重。

        激戰(zhàn)至中午,第2旅才勉強在維諾嶺的邊緣地帶站住腳,但是山嶺的制高點和附近的河谷也即“深谷”依舊在德國人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沃克斯不斷催促擔任預備隊的第3旅上前助陣。那時該旅的大部還被困在桑格羅河南岸,憑借一座剛剛恢復起來的浮橋,該旅的西新斯科舍團才得以加速上前,趕往“蘋果酒”一帶。

        傍晚時分,匆忙趕到戰(zhàn)場的西新斯科舍團向德軍發(fā)起了進攻。他們一度沖得很猛,卻很快就在夜色下的泥濘中受到火力急襲,最后在“深谷”邊上被德國擲彈兵的輕武器壓制得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就地據(jù)守以待天明。團長帕特·伯格中校和他的人度過了一個難捱的夜晚,他請求炮火支援,卻得知炮兵在夜間無法準確射擊,他請求坦克支援,卻被告知坦克在這種地形根本上不來。

        等到第二天也即12日的天色亮起來后,加軍的炮兵終于從7時30分起加入了戰(zhàn)斗??墒?,隆隆炮聲下的轟堝居然把炮彈砸到了西新斯科舍團的頭上——這個團沒能通報出敵我陣地的準確位置。德軍隨后亦以迫擊炮轟擊加軍,令西新斯科舍團蒙受了大量傷亡,團長伯格本人身負重傷。

        德國第1傘兵師到場

        對部屬進展很不滿意的沃克斯少將在13日清晨6時發(fā)出命令,嚴令各部繼續(xù)進攻“深谷”,務求在白晝結束時取得實質性突破。而且,此前一直滯留在桑格羅河南岸的第3旅的卡勒頓和約克團這時也已開進到位,準備在卡爾加里坦克團的支援下投入進攻。

        戰(zhàn)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帕特里夏公主團強攻維諾嶺,加拿大人一舉肅清了德軍3處構筑嚴密的坡地陣地,但還是因為在德軍密集的迫擊炮射擊下傷亡過大而放棄了既得陣地。與此同時,聯(lián)手作戰(zhàn)的西新斯科舍團和錫福斯高地團則向“深谷”穩(wěn)步推進,而且他們發(fā)現(xiàn)那里的一座農莊乃是戰(zhàn)斗關鍵,奪下這座農莊,德軍的防線就將不復體系。

        接到報告的沃克斯向這里投入了最后一支生力軍,那就是剛剛開抵戰(zhàn)場的第3旅皇家第22團。沃克斯下達給這個團的命令是到次日天亮前必須攻下這個據(jù)點,而對皇家第22團這支姍姍來遲的部隊來說,奪取農莊正是他們證明自己的最好機會。不過這些加拿大人并不知道,他們那時要面對的已經(jīng)不是久戰(zhàn)兵疲的第90裝甲擲彈兵師,而是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部隊,一支和他們一樣剛剛開抵奧托納戰(zhàn)場的部隊。

        和第90師的那些擲彈兵不同,剛剛趕到“深谷”一線的德軍增援部隊由清一色精壯的年輕人組成,他們的臉上同樣籠罩著疲憊的神色,但是看起來依舊斗志旺盛。他們戴著纏繞著偽裝網(wǎng)的煤斗型頭盔,穿著獨特的迷彩服和低幫戰(zhàn)斗靴,手持FG 42半自動步槍。這些特征無不清楚地表明:來者乃是德軍中的精銳力量,德國傘兵。

        還是在“深谷”戰(zhàn)斗剛剛打響不久的12月11日晚上,德軍第1傘兵師第3傘兵團的團長,外號“路德維希國王”的海爾曼上校就接到了率部趕往奧托納的命令。這是一個周六的夜晚,不過第3傘兵團很快就緊急集合并開赴目的地。在行進途中,海爾曼上校又被他的師長理查德·海德里希中將賦予了指揮奧托納周邊地區(qū)所有德國部隊的全權。

        成立于1938年的第1傘兵師堪稱德國武裝力量的軍中之軍,在二戰(zhàn)中先后空降進攻丹麥和挪威,奇襲荷蘭和比利時艾本-艾馬耳要塞,其后這個師又在著名的克里特空降戰(zhàn)役中成為勝利者。不過,由于在克里特的傷亡數(shù)字過大,第1傘兵師此后被限制用于空降作戰(zhàn),在之后的時光里派駐到意大利。從盟軍登陸西西里開始,這個傘兵師就一直在和盟軍作戰(zhàn),不斷展現(xiàn)著強悍的戰(zhàn)斗力。

        加拿大第1師進攻馬諾河時,和第90裝甲彈擲彈兵師同隸屬于第76裝甲軍的第1傘兵師正處在休整狀態(tài)。在第90師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嚴重下滑的情況下,第76裝甲軍便急調第1傘兵師去填補戰(zhàn)場上的缺口。

        由于調令倉促,第1傘兵師的大部人馬尚來不及就位,只有海爾曼的第3團得以做出快速反應。事實上,經(jīng)過在意大利戰(zhàn)場差不多5個月的連續(xù)作戰(zhàn),未經(jīng)整補的第3傘兵團已經(jīng)降到了1000人左右的規(guī)模。幾天前,海爾曼剛剛從上級那里獲得了進入休整的許可,所以他允許自己的一些骨干軍官離開團隊,回德國和家人共度即將到來的圣誕節(jié)。

        這樣一來,當開拔命令緊急下達時,只有第2營仍然由原營長戈塔特·李勃謝爾上尉帶領,營長已經(jīng)離開的第1和第3營則臨時分別交由威利·羅爾巴赫上尉和弗蘭克中尉指揮。其中,羅爾巴赫乃是真正意義上的老資格傘兵,他是德軍在1937年編組第一個傘兵連時期的一名排長。

        海爾曼在12日就帶著幾名隨從,自行驅車進入了奧托納城,他發(fā)現(xiàn)那里沒有一兵一卒——既沒有德軍,也沒有敵軍。然后他開車沿著海岸公路南下,在遠遠地看到1輛“謝爾曼”式坦克后折回。經(jīng)過一番偵察,他初步搞清楚戰(zhàn)斗正在奧托納西面進行,而敵人對城區(qū)的進攻也已經(jīng)迫在眉睫。

        前面已經(jīng)說過,擁眾3萬人的加拿大第1師是一支強大的多兵種混成部隊。1943年的德國軍隊沒有任何一個師的兵力和裝甲力量能夠與之相提并論,不要說是國防軍的普通師,就算是在德軍中裝備最精、兵力最厚的武裝黨衛(wèi)隊裝甲師也同樣如此。第1傘兵師雖是精銳,但開上戰(zhàn)場的畢竟只有一個不滿編的團,作戰(zhàn)前景自然極不樂觀。不過,作為在克里特和西西里打過仗的老兵,海爾曼上校一直喜歡說一句話,“德國傘兵在的地方,就不會有撤退發(fā)生!”

        到了13日上午,海爾曼對自己的部隊做了如下部署:第1營就位于奧托納西面的維拉格蘭德,在那里支持“深谷”的守軍;第2營前出到奧托納以南占據(jù)阻擊陣地;第3營占據(jù)奧托納西北的小村圣尼古拉。

        德國傘兵從當晚21時開始發(fā)動反擊,這就正好和志在進取的加軍皇家第22團對上。夜色下,兩支都是新近開抵戰(zhàn)場的部隊來了次短兵相接,而在這場“第1師”對“第1師”的正面對話中,德國傘兵占了上風。第1傘兵營奪回了剛剛被加軍占領的115高地,確保了農莊的安全,并且打掉了5輛“謝爾曼”坦克。

        戰(zhàn)斗的后半段,卡爾加里坦克團出動51輛坦克大舉進攻,德國傘兵雖然沒有反坦克炮,但他們有自己的反坦克手段。第3傘兵團盡管人數(shù)不足,但卻裝備精良,武器庫里就包括新派發(fā)的“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這種武器的發(fā)射筒可以反復裝填使用,射出的火箭彈對移動裝甲目標的有效殺傷距離可達200米,對靜止目標的殺傷距離更達到400米。除此之外,還有更加輕便、更易上手的“鐵拳”反坦克火箭,這是種一次性武器,在30米的近距離上能夠對任何敵軍坦克實現(xiàn)有效擊殺。

        正是憑借著手里的這些武器,德國傘兵讓加拿大坦克吃到了苦頭,在一番激戰(zhàn)過后,卡爾加里團損失了27輛“謝爾曼”。不過,通過戰(zhàn)斗了解到加軍規(guī)模的海爾曼也意識到,如果沒有更多援軍,繼續(xù)守在奧托納并不現(xiàn)實。他試探著向上級詢問向北退到第76軍大部所在地區(qū)的可能性,很快遭到了明確回絕。而且指令是來自意大利戰(zhàn)場德軍部隊的最高指揮官凱塞林元帥,在他看來,第90師等部的潰敗已是無藥要救,而只有第1傘兵師的存在,“才能讓事情變好?!?/p>

        奧托納在望

        14日6時30分,在一輪大規(guī)模炮擊之后,皇家第22團再次對奧托納以西地域發(fā)動強攻。兩個在前一天沒有參戰(zhàn)的步兵連打頭上陣,分別是特里奎特上尉的C連居左,加爾索上尉的D連居右,前一天損失較大的卡爾加里團休整,換由第11裝甲團也即安大略坦克團為步兵提供支援,最初上陣的是由亨舍爾·史密斯少校指揮的7輛“謝爾曼”坦克。

        7時過后,沖鋒的兩個連隊陷入了德國傘兵機槍、自動步槍和迫擊炮構成的火網(wǎng)中,而在史密斯的坦克在泥沼里艱難開進之際,德軍也出動了裝甲車??吹?輛偽裝的德國裝甲車后,C連里一位名叫盧梭的軍士扛著英國制造的PIAT火箭筒沖上前去,他在很近的距離上才開火,結果不偏不倚打中了這輛裝甲車并令其爆炸。

        一番猛烈的火力交換后,史密斯損失了3輛坦克,不過也打掉了3輛德國裝甲車。C連連長特里奎特在報告本連處境時的用語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的前面有敵人,后面有敵人,兩邊也有敵人。”特里奎特的C連終于攻下了“深谷”旁的那座農莊,及至把德國傘兵逐出那里后,他數(shù)到自己身邊還有13名戰(zhàn)士。幸運的是,第22團及時投入了援軍,把這個方向上的戰(zhàn)果鞏固了下來。

        在進攻“深谷”終于有所收獲之后,沃克斯少將重新規(guī)劃了下一階段行動,并對兵力做了新部署。新行動的目標是完全奪下德軍在“深谷”的陣地,為進攻奧托納城區(qū)掃清外圍障礙,作戰(zhàn)將分幾個階段進行。

        到了12月18日清晨8時,加軍炮兵開始施以猛烈的炮火準備,而且以每隔5分鐘向前延伸100米的頻率展開徐進彈幕射擊。炮擊持續(xù)了半個小時,據(jù)稱消耗炮彈多達2.2萬發(fā)。接著,代號為“清晨榮譽”的第一階段作戰(zhàn)開始,帕特里夏公主團在新投入戰(zhàn)斗的第12裝甲團的加強下進攻“深谷”的制高點137高地,加軍果敢行動,到10時30分如愿占領了目標。

        下午14時,代號為“橙花”的第二階段作戰(zhàn)開始,加軍猛攻另一處制高點115高地。可是,這一次加軍的炮擊沒能很好地配合地面部隊,炮手們只能依靠手里很不準確的行軍地圖,結果發(fā)出的炮彈又誤擊了自己人。未受到顯著炮擊的德國傘兵則能從容地在己方陣地里發(fā)射阻擊火力,結果加軍7次沖擊115高地,7次都被擊退。

        到了第二天下午,重整秩序的加拿大第1師恢復進攻,這一次炮兵實施了準確的徐進彈幕射擊,把115高地周邊全都籠罩在彈擊范圍中。14時15分,皇家第22團的兩個尖兵連在大隊坦克的支援下攻擊向前,經(jīng)過2小時苦戰(zhàn)終于奪下了115高地。在制高點完全暴露后,“深谷”的守軍無法再實施有效攻擊,只得逐步向奧托納接近區(qū)域撤退。

        這樣,經(jīng)過9天惡戰(zhàn),加拿大第1師終于控制了奧托納以西的這道名為“深谷”的河谷陣地,接下來他們的目標就是奧托納城區(qū)了。沃克斯下令第1旅繼續(xù)包抄奧托納西北方向,以切斷德軍側后,由第2旅負責沿著海岸線對奧托納發(fā)動正面進攻,在“深谷”連續(xù)作戰(zhàn)的第3旅則轉為預備隊。

        與此同時,德軍第3傘兵團亦在調整部署,第1營繼續(xù)堅守城西的維拉格蘭德,原在城南的第2營退入奧托納城內,第3營則加固他們在圣尼古拉的陣地。這樣,三個傘兵營圍繞著奧托納城區(qū)大致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防御布局。

        作戰(zhàn)至此,第3傘兵團亦蒙受了不菲損失,不過這時海爾曼少校倒是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第1傘兵團的第2營已經(jīng)在庫特·格魯施克少校的帶領下趕來,剛剛在第3團北面的圣托馬索小村占據(jù)了陣地。

        那時,德國人已經(jīng)不僅完全破壞了奧托納的港口設施,而且也有計劃地對整個城區(qū)的建筑物實施了爆破,把小城奧托納變成了一個死亡陷阱。爆炸產(chǎn)生的大量碎磚破瓦封鎖了城區(qū)的多條鋪著鵝卵石的狹窄街道,第2傘兵營則四處設置了隱蔽的火力點。德軍的意圖是把攻擊者引到城內的主干道,也即維托里奧·埃馬努埃爾一世大街上來。這條主路通向市政廣場,德國傘兵就在廣場四周的建筑物里密布了火力點,準備在那里實施最猛烈的抵抗。

        在奧托納的接近地,加軍第2旅正在做著攻城的最后準備,首攻的艱苦任務交給了皇家埃德蒙頓團。此役開始以來,加拿大第1師已經(jīng)遭受了嚴重的傷亡,但是師長沃克斯從上級那里接到的只是克期攻取奧托納的嚴令。

        其實從以往的情況來看,蒙哥馬利一旦遇到頑強的抵抗,通常會召回地面部隊,然后讓轟炸機和重炮隊上陣轟擊以避免兵員的更大傷亡。但是面對奧托納,他卻沒有讓加軍止步休整的意思,甚至面對每天上呈的大量加軍士兵傷亡的報告也無動于衷,因為蒙蒂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在圣誕節(jié)之前打到佩斯卡拉去。

        “地獄的前院”

        12月20日中午,奧托納城區(qū)的攻防戰(zhàn)正式打響。加軍照例實施了開局炮擊,接著,在第12裝甲團一個坦克中隊的支援下,埃德蒙頓團開始朝城區(qū)行進,先期目標是控制住奧托納西南邊緣的一片建筑物,然后沿著維托里奧·埃馬努埃爾一世大街前進。經(jīng)過不斷的零星交火,先頭部隊在14時26分到達目標區(qū)域,在那里轉入防守以待后續(xù)部隊上前。

        同時,錫福斯高地團的C連奉命前去奪取城市東側的一處教堂。這個步兵連先是誤入一片雷區(qū),然后受到埋伏在高處的德國傘兵的阻擊。教堂距離加拿大人有360米遠,C連漸次投入3個排做車輪式進攻,但是逐一被德軍擊退,入夜時,C連只朝教堂方向推進了90米。

        第二天天亮后,埃德蒙頓團開始以更多的兵力進攻城區(qū)中央。B連穿過一片田地攻下了幾幢殘破的房屋,D連則在一片開闊地里遭到傘兵和狙擊手的襲擊,經(jīng)過第二次失敗的沖鋒,最初參戰(zhàn)的100余人只剩下了17人。

        D連的連長斯通想把這些人帶到B連的方向上去,但卻被他的團長吉姆·杰弗遜中校嚴令阻止,后者要求他繼續(xù)朝自己的方向前進,因為“在道路兩側都得有人保護我們的坦克”!斯通讓道根中尉領著6名士兵打前站,他帶著剩下的人緊隨其后。

        這些被冷槍打得抬不起頭的加拿大人爬進了一條水溝,道根希望在水溝盡頭沒有德國人的槍口指著自己,他果然得償所愿。D連的這17個人成了第一批進入奧托納中心城區(qū)的加軍士兵,他們進入一幢大宅,從二樓朝下射擊附近的德國人。附近的街道上滿是障礙物和地雷,“謝爾曼”坦克正在緩緩行進著。到傍晚時,埃德蒙頓團已經(jīng)來到了距離市政廣場只有400米遠的地方。

        這一天,錫福斯團終于拿下了教堂,然后沿著城東的康斯坦丁大街行進,他們很快被一堵高達4.5米的碎石墻所阻,隨后在那里同附近的德國人展開激戰(zhàn)。第2旅旅長伯特·霍夫梅斯特準將同時接到了兩個團的增援請求,他猶豫一番后,還是命令在城外擔任預備隊的帕特里夏公主團暫時按兵不動。

        22日天亮后,斯通的小分隊繼續(xù)跟著一隊“謝爾曼”坦克前進。工兵們已經(jīng)在埃馬努埃爾一世大街上清出了一段250米長的通道,便于坦克行進。步兵們跟在發(fā)動機低轉速運轉、炮口不時擊發(fā)的“謝爾曼”身旁,據(jù)斯通后來回憶,“那種轟鳴聲真是震耳欲聾?!?/p>

        前進了一段之后,打頭的坦克來到了一堵碎石墻前,暫時停在那里。斯通爬上那輛坦克想要看個究竟,就在那時,1門隱藏在附近的57毫米反坦克炮突然開火,直接擊毀了這輛“謝爾曼”。幸運的是斯通并沒有受傷,他立即帶人邊扔手榴彈邊沖上前去,炸掉了這個隱蔽的炮位。

        這一天,奧托納城里到處都充斥著類似的戰(zhàn)斗,加軍和德軍展開了逐屋爭奪,在埃德蒙頓團向市政廣場前進的道路上隨處發(fā)生著血腥的廝殺。又一個夜晚降臨了,加拿大坦克暫時退出城外,以免晚上在狹窄的街道上被德國人暗算。

        第二天一大早,劇烈的槍聲重新響起,雙方又恢復了殘酷的逐屋拉鋸戰(zhàn)。經(jīng)過激戰(zhàn),雙方終于圍繞著奧托納的核心區(qū)域——市政廣場展開了爭奪。一位名叫馬修·海爾頓的加拿大隨軍記者親歷現(xiàn)場,他寫道:“如果說這里不是人間地獄,那么至少也是地獄的前院。奧托納的中心城區(qū)已經(jīng)成為熾熱鋼鐵和可怕巨響的大漩渦,戰(zhàn)斗越是殘酷,交戰(zhàn)的雙方就越是打得忘我,從一扇窗到另一扇窗,從一扇門到另一扇門,在一派狂怒中,所有人都用盡了一切武器,一切手段。”

        在這樣殘酷的交戰(zhàn)中,埃德蒙頓團最終成了勝利者,他們占領了市政廣場,隨后向阿拉貢涅斯城堡和附近的公墓開進,在那里又遇到了新的頑強抵抗。

        與此同時,錫福斯團正受命肅清東部城區(qū)。由于坦克在瓦礫堆中行進不易,加軍便拖來了6磅炮和17磅炮參戰(zhàn),這些反坦克炮在巷戰(zhàn)中果然成為壓制德軍火力的利器。加拿大炮手先是用穿甲彈給德軍藏身的建筑物穿孔,然后再朝里面發(fā)射高爆彈,直到里面的人全部被消滅。另外,這種炮擊戰(zhàn)術對于消滅那些藏身在樓頂?shù)牡萝娋褤羰忠彩钟行А?/p>

        當?shù)?旅在奧托納城內苦戰(zhàn)時,沃克斯正命令第1旅朝著該城西北方向進軍,以求切斷德軍的補給線路。一番炮火準備后,黑斯廷斯團的兩個連在安大略坦克團A連的支援下發(fā)起進攻,但很快被德軍阻止,增援上去的第3個連同樣無法取得突破。

        守在這里的是以維拉格蘭德為支撐點的第3傘兵團的第1營,這些傘兵在前線的連續(xù)時間已經(jīng)超過了160天,附近的山坡上已經(jīng)積著白雪,而他們還穿著在西西里時的輕薄制服,營里的4個傘兵連都已經(jīng)降至30~40人的規(guī)模。

        到了24日清晨,黑斯廷斯團在沃克斯的催促下再掀攻勢,這一次加軍并未實施炮火準備,而是由4名炮兵軍官跟隨步兵部隊行動,在有必要時招喚炮火。這次進攻很不順利,固守在這一區(qū)域的德軍火力依舊很猛,經(jīng)過連續(xù)拉鋸,團長斯托姆·蓋洛威少校只得請求停止這場白天的進攻。

        蓋洛威沒有明說,這個晚上就是平安夜了,他不想讓他的人這時候還在打仗。蓋洛威的請求得到了批準,不過1943年12月24日的晚上,注定不會是一個平安的夜晚。在已經(jīng)被同盟國的戰(zhàn)地記者封為“小斯大林格勒”的奧托納城內,激戰(zhàn)仍在進行著。

        起點還是終點?

        攻防雙方都在奧托納城內不斷增加著傷亡,也在不斷投入新的援軍。德軍中由沃薩奇上尉指揮的第4傘兵團第2營到場,這給已經(jīng)飽受重擊的第3傘兵團第2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加拿大人也用新的步兵營替換下了那些已經(jīng)在城中打了好幾天的營,后者中的大部分連隊已經(jīng)降到只有平均30人左右的規(guī)模。

        一名埃德蒙頓團的士兵在日記里記載了令人驚駭?shù)膱雒妫骸耙粋€德國人,身上已經(jīng)起火,一只眼珠掛在臉頰上,被我們打死時剛剛擲出一枚手榴彈?!闭且揽坎肯碌倪@種表現(xiàn),第1傘兵師師長海德里希的名字出現(xiàn)在了24日的德國國防軍公報上。通報的材料寫道:“在炮擊最猛烈時差不多每秒鐘落彈2發(fā)的奧托納,差不多600名傘兵已經(jīng)擋住加拿大第1師2.5萬人持續(xù)一周的進攻?!焙5吕锵5拿稚弦淮纬霈F(xiàn)在這份榮譽榜上,是在1941年的克里特空降戰(zhàn)役中。

        埃德蒙頓團也有自己的英雄,比如一位名叫保羅·特里奎特的上尉。他的連隊打到除了他只剩下2名軍士和15名士兵,但他還是帶著他們頂住了德軍的多輪反撲,守住了自己的陣地,為此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平安夜,加拿大的坦克也首次在夜間投入巷戰(zhàn)。因此,兩個德軍傘兵營無法阻止加軍在這個夜晚擴大他們的控制范圍。埃德蒙頓團的另一位連長泰德·格里菲斯寫道,“這不是開闊地上的戰(zhàn)斗,所以你無法隨時移動和變換部署,我們就陷在這狹窄街道和破磚碎瓦之間,不過大家都有適合這里的戰(zhàn)術。當需要爆破一幢房子時,就爆破它,就這樣簡單。德國人爆破,我們也爆破,連著里面的人一起爆破?!碧炝燎埃蟀氤菂^(qū)都已入于加軍掌握。

        12月25日,圣誕節(jié)。錫福斯高地團在他們花了很大力氣攻下的教堂里推出了他們的圣誕大餐。團的日志記載道:“一人一瓶啤酒,分發(fā)了糖果、香煙、堅果、橙子、蘋果、巧克力棒。按連隊輪流用餐,菜單是湯、豬肉、蘋果醬、花椰菜、蔬菜沙拉、土豆泥、肉汁。從11時持續(xù)到19時。一頓真正的圣誕餐,就在戰(zhàn)火下的教堂里。這本不可能發(fā)生,但確實發(fā)生了?!辈贿^,錫福斯團試圖把烤豬肉送往埃德蒙頓團的行動卻被德軍火力所阻,埃德蒙頓團的戰(zhàn)士們就只能在他們的殘垣陣地上啃行軍干糧了。

        城區(qū)的戰(zhàn)斗從26日開始進入了最后時刻。上午10時,德國傘兵發(fā)動了一次大規(guī)模反擊,加拿大士兵在坦克的配合下打退了敵人。到這天結束時,加軍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三分之二的城區(qū)。同一天在城外的小村圣尼古拉,德軍第3傘兵營和加軍在108高地一帶也發(fā)生了激戰(zhàn),雙方都沒能取得什么明顯戰(zhàn)果。

        26日白天將盡時,第1傘兵師師長海德里希中將被召回德國。在坐上火車前,他下令在奧托納的傘兵開始撤退,到北面的山地重新布防。這道命令在27日送達第3傘兵團,那時德國人在城內的控制范圍已經(jīng)縮小到阿拉貢涅斯城堡前的一小片城區(qū)。在交戰(zhàn)中,攻防雙方各自用炸藥摧毀了1幢被對方占據(jù)的建筑物,加軍房屋的爆炸造成24人死亡,德軍房屋的爆炸則導致50人身亡。

        到了28日上午,加軍第2旅投入了預備隊帕特里夏公主團,但是他們發(fā)現(xiàn),德國人在之前的夜晚已經(jīng)悄然撤退了。奧托納城區(qū)的爭奪戰(zhàn)就這樣忽然結束了。當然,城外的戰(zhàn)斗仍在繼續(xù)。鑒于加拿大第1師的后續(xù)任務是在拿下奧托納之后攻取佩斯卡拉,因此第1旅和第2旅之后努力朝奧托納以北推進。他們在12月29日下午15時奮力攻下了圣尼古拉村,但實在已經(jīng)到強弩之末。圣尼古拉就成為1943年的加拿大軍隊在意大利所能達到的最遠的位置,圍繞著“意大利的斯大林格勒”所進行的血戰(zhàn),終于完全結束了。

        加拿大第1步兵師在奧托納付出了遠比最初設想要大得多的傷亡代價。埃德蒙頓團的格里菲斯說,我們原本預計用一個步兵連加上一個坦克中隊,用上一天時間就能拿下這里。而事實是,第1師在此役中的傷亡達到2339人,其中1375人陣亡(將近一半是死在城區(qū)之內),這個陣亡數(shù)字占到加拿大軍隊在整個意大利戰(zhàn)役中陣亡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1943年12月在加拿大軍事史上遂以“浴血之月”而著稱。

        除了上述傷亡,第1師在12月里另有1600名病患,其中不少人患上了“彈震癥”,主攻奧托納城區(qū)的埃德蒙頓團的彈震癥患者比例更是高達30%。在此后的意大利戰(zhàn)役期間,加拿大第1師的第1旅和第2旅再未以主力身份參戰(zhàn),基本上被列為二線預備隊。至于德軍第1傘兵師的兵員損失估計是在800人左右,其中一半的傷亡發(fā)生在城區(qū)巷戰(zhàn)中。

        一份戰(zhàn)斗期間由盟軍向德國人散布的傳單,道出了奧托納城區(qū)巷戰(zhàn)的殘酷性。這份意圖瓦解德國傘兵戰(zhàn)斗決心的宣傳材料寫道:“你們在奧托納的大街小巷間紛紛戰(zhàn)死,有的人得以幸免于難,卻將終身成為殘廢。這種可怕的犧牲到底是為了什么?就為了在這里擋住我們幾天嗎?!”

        事實上,很難準確地評價加拿大第1師這次慘勝的意義。如前所述,奧托納只是蒙哥馬利大戰(zhàn)略中的一小步,他的計劃是從這里攻取佩斯卡拉,然后打開從側面攻取羅馬的勝利之門。可是,當蒙哥馬利意識到在1943年冬天根本不可能到達佩斯卡拉,更遑論羅馬之后,不管是出于什么考慮,他開始有意識地大幅抬高奪取奧托納的重要性,以此來掩蓋未能如期奪取佩斯卡拉和打開羅馬之路的困頓。于是,原本是作為奪取下一階段重要目標起點的奧托納,就被渲染成了1943年冬季戰(zhàn)役的終點。

        這就是為什么蒙哥馬利不顧加軍的傷亡數(shù)字,嚴令沃克斯少將必須克期攻下奧托納的原因。這也能夠解釋駐意德軍方面的最高主官凱塞林元帥的困惑,他在圣誕節(jié)當天曾這樣對身邊的人說道:“很顯然,奧托納并不是我們必須死守到底的地方之一,可是看起來英國人簡直就像是把這里當成羅馬一樣?!?/p>

        加拿大第1師在次年1月獲準進入休整,而蒙哥馬利曾矢志要攻取的佩斯卡拉,直到1944年夏天時還在德軍手中。奧托納之戰(zhàn)曾被盟軍認為是進軍羅馬的跳板,加拿大第1師拿下了這個跳板,可是還要再經(jīng)歷好幾個月的血腥戰(zhàn)斗,盟軍才能夠最終開進羅馬。

        (編輯/梔子)

        猜你喜歡
        奧托傘兵德軍
        生無可戀的奧托
        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發(fā)展趨勢探討
        中華建設(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聽話的傘兵
        傘兵,就要從天而降
        傘兵三區(qū)海上起義的前前后后
        文史春秋(2017年10期)2017-11-29 01:31:33
        二戰(zhàn)德軍變身解放者?
        百家講壇(2017年16期)2017-11-07 10:06:41
        同步躍入
        喜劇世界(2016年24期)2017-01-04 05:06:54
        異床同夢
        喜劇世界(2016年4期)2016-12-23 02:33:38
        石膏像
        喜劇世界(2016年20期)2016-11-09 08:52:50
        用足數(shù)年功 佳景一朝成
        黄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蜜桃av多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韩国日本国产| 久久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人妻| 天天射综合网天天插天天干| 嗯啊好爽高潮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avwww潮水|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人妻|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精| 成人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a| 亚洲熟女av超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韩国国产综合五月天| 欧洲亚洲色一区二区色99|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性感午夜天堂av|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奶头又大又白喷奶水av|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猛交69|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