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香
(河南省武陟縣中醫(yī)院耳鼻喉科,河南 武陟 454950)
鼻內鏡下手術配合葛根湯治療上頜竇鼻內翻乳頭狀瘤臨床觀察
張秋香
(河南省武陟縣中醫(yī)院耳鼻喉科,河南 武陟 454950)
目的:觀察鼻內鏡下手術配合葛根湯治療上頜竇鼻內翻乳頭狀瘤的療效。方法: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均采用鼻內鏡下手術治療,觀察組加用葛根湯加減內服。結果:術后7天鎮(zhèn)痛止血總有效率觀察組100%、對照組84.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無惡變病例。復發(fā)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鼻內鏡下手術配合葛根湯治療上頜竇鼻內翻乳頭狀瘤鎮(zhèn)痛止血效好,且可減少復發(fā)。
上頜竇鼻內翻乳頭狀瘤;鼻內鏡;葛根湯
鼻內翻性乳頭狀瘤多發(fā)生在鼻腔外側壁之中鼻道區(qū)域,其中上頜竇是發(fā)生率較高的部位,并且具有易復發(fā)和惡變傾向,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1]。筆者用鼻內鏡下手術聯(lián)合葛根湯治療上頜竇鼻內翻乳頭狀瘤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療的上頜竇鼻內翻乳頭狀瘤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39例,女11例;年齡32~73歲,平均(51.2±5.8)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5.2±2.6)年;Krouse分級標準分為Ⅰ級6例(局限于下鼻甲中后段3例、局限于鼻中隔3例)、Ⅱ級34例(病變區(qū)域累及上頜竇自然開口、鼻腔者24例、累及篩竇10例)、Ⅲ級10例(初次發(fā)病5例,術后復發(fā)5例)。對照組男38例,女12例;年齡33~73歲,平均(52.3±5.5)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5.9±2.5)年;Krouse分級標準分為Ⅰ級5例(局限于下鼻甲中后段3例、局限于鼻中隔2例)、Ⅱ級35例(病變區(qū)域累及上頜竇自然開口、鼻腔26例、累及篩竇9例)、Ⅲ級10例(初次發(fā)病6例,術后復發(fā)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臨床表現(xiàn)[2]:涕中帶血、單側鼻塞,檢查結果顯示中下鼻道或中隔所在處產(chǎn)生紅色或淡紅分葉狀腫脹物質,輕觸就會出血。
納入標準[2]:均于術前經(jīng)腫物活檢病理確診為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病變部位位于上頜竇腔和同側中鼻道,既往無鼻腔手術治療史。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存在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治療。
兩組均采用鼻內鏡下手術治療[3]。給予氣管插管全麻,術中監(jiān)測和調控血壓,通過鼻內鏡確定腫瘤位置,剝開黏骨膜,并根據(jù)測定的腫瘤區(qū)域行腫瘤切除術,Ⅰ級和Ⅱ級采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Ⅱ級不能經(jīng)上頜竇自然口完全去除病變者采用鼻內窺鏡并下鼻道開窗術,Ⅲ級行鼻內鏡手術并上頜竇根治術手術。術后根據(jù)情況行鼻中隔矯正術和雙下甲外移部位切除術,若病變擴散到眶內壁,則需要將病變周圍的眶紙板切除,若病變擴散到骨髓,則應用磨鉆磨除。術畢常規(guī)應用凡士林紗條填塞鼻腔。
對照組于術前2天開始服西藥,給予口服維生素k48mg,連服1周;口服維生素C0.2g,連服6個月。術后視情況給于抗生素治療。
觀察組于術前2天開始葛根湯加減內服。藥用葛根60g,升麻6g,秦艽10g,荊芥10g,赤芍12g,紫蘇葉6g,白芷10g,辛夷15g,蒼耳子15g,生姜6g,大棗6g,甘草10g。無汗而口渴加知母15g,自汗而口渴加石膏30g、黨參12g,自汗而口不渴去蘇葉加桂枝10g,夾有溫暑加白術15g。水煎,日1劑,分早中晚3次服。連續(xù)服藥6個月。
兩組治療期間均不再應用其他止血和鎮(zhèn)痛藥物。
術后5天后觀察鼻腔疼痛、頭痛及取出鼻腔填塞物后的出血情況,隨訪2年統(tǒng)計惡變和復發(fā)情況。
治愈:鼻腔無脹感,無疼痛感,取出紗條后無出血。顯效:鼻腔僅有輕度脹感,輕微疼痛感,取出紗條后基本無出血。有效:鼻部脹痛,無頭痛,可以忍受不須用其他鎮(zhèn)痛藥,取出紗條后少量滲血,用1%麻黃素棉片收斂后止血。無效:鼻部脹痛并頭痛,呈持續(xù)性,難以忍受,須用其他鎮(zhèn)痛藥緩解,取出紗條后出血較多,用1%麻黃素棉片收斂后不能止血,需再用凡士林紗條填塞。
兩組術后1周鎮(zhèn)痛止血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1周鎮(zhèn)痛止血療效比較 例(%)
兩組惡變和復發(fā)情況比較。隨訪兩組均無惡變病例。觀察組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2%;對照組復發(fā)10例,復發(fā)率20.0%,其中輕至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內鏡技術開始應用于鼻科疾病治療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鼻內鏡下行手術治療可以很好的確定腫瘤位置以及病變范圍,通過較小的切口即可獲得良好視野,徹底清除腫瘤[3]。還可提高耐受程度,傷害小,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4]。
中醫(yī)理論認為,鼻內翻乳頭狀瘤的發(fā)生是臟腑功能失調局部的反映,治療時要有整體觀?!夺t(yī)學心悟》葛根湯具有發(fā)汗解肌、抗炎鎮(zhèn)痛、活血化瘀、散結通絡等作用,并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加血小板[5]。作用機理為可以明顯提高痛閾,改善組織淋巴回流和消除末梢神經(jīng)變態(tài)反應,促進骨髓巨核細胞增生,提升外周血小板數(shù)量從而達到止血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鼻內鏡下手術聯(lián)合葛根湯治療上頜竇算內翻乳頭狀瘤可有效降低惡變和復發(fā)率,使預后更佳。
[1] 陳秀梅,宋西成.鼻內鏡下下鼻甲翻轉入路治療上頜竇內翻性乳頭狀瘤[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3,27(2):37-39.
[2] 閆素英,李希平,房居高,等.3種鼻內鏡手術治療上頜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療效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14(6):539-541.
[3] 陳曉紅,楊雪明,錢林榮,等.3種術式治療KrouseⅡ、Ⅲ期上頜竇起源的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療效比較[J].浙江醫(yī)學,2013,35(10):925-927.
[4] 滿榮軍,朱永康,張秀芳,等.鼻內鏡下上頜骨內側壁切除聯(lián)合經(jīng)鼻腔淚道置管治療上頜竇內翻性乳頭狀瘤[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4,28(5):42-44.
[5] 清·程國彭.醫(yī)學心悟[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R739.62
B
1004-2814(2017)08-0956-02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