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云
(阜寧縣城北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400)
會陰側切術后切口應用硫酸鎂甘油濕敷的護理分析
劉紅云
(阜寧縣城北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400)
目的 分析會陰側切術后切口應用硫酸鎂甘油濕敷的護理。方法 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60例行會陰側切術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的形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術后切口護理中,對照組,給予會陰側切常規(guī)護理,即微米光照射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硫酸鎂甘油濕敷,對比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3天后,對比會陰切口腫脹及疼痛程度,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會陰切口愈合時間,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會陰側切術后,切口予以硫酸鎂甘油濕敷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會陰側切術;切口;硫酸鎂甘油濕敷;護理
自然分娩時,會陰側切,不僅可減少新生兒窒息,減少軟產道損傷,縮短產程,而且可減輕產婦痛苦,促使產婦產后早日恢復,改善產后生活水平。然而,會陰側切護理,與產婦術后恢復存在密切聯(lián)系[1]。以往,會陰擦洗、微米光照射等是護理會陰側切的常用方式,但是,會陰側切口水腫,表面較干燥,舒適度低,易誘發(fā)感染,影響產婦恢復[2]?;诖?,本院以60例行會陰側切術產婦為對象,分別給予不同護理方式,旨在分析會陰側切術后切口應用硫酸鎂甘油濕敷的護理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60例行會陰側切術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的形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年齡為22-34歲,平均(28.4±3.48)歲,體重52~79 kg,平均(67.3±4.29)kg。文化程度:6例小學,7例初中,12例高中,5例大學及其以上。觀察組,年齡為21-32歲,平均(27.5±3.97)歲,體重53~82 kg,平均(68.6±4.02)kg。文化程度:4例小學,7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學及其以上。60例產婦心、腎、肝以及肺功能均正常,不存在過敏史,未出現(xiàn)全身感染病灶。對比分析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組間并無顯著性差異,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所有產婦,術后,均接受心理護理,護士及時評估產婦心理狀態(tài),了解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增加與產婦的交流、溝通,向產婦介紹護理基本內容,引導產婦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工作的開展,獲取產婦信任,搭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產婦依從性,保證護理工作有序開展,提高臨床護理整體質量。
(1)對照組
單純給予微米光照射護理,微米光照射覆蓋紗布切口,燈頭與術口的距離約為30cm,以切口皮膚感覺熱、無刺痛感為基準,進行照射護理,30min/次,每日2次。
(3)觀察組
在微米光照射護理基礎上,配合硫酸鎂甘油濕敷護理。具體而言,如下所示:(1)護士態(tài)度熱情、誠懇,用親切的語言,向產婦介紹分娩過程、會陰側切的相關知識,強調健康教育,獲取產婦信任,在產婦同意的情況下,行會陰側切術。同時,護士指導產婦處于健側臥位狀態(tài)下,以防壓迫切口,減輕不適感。(2)產后第1天,采用會陰擦洗包,堅持無菌操作的基本原則,清洗切口,且用碘伏,進行消毒處理。(3)應用硫酸鎂甘油紗布濕敷覆蓋會陰側切口。(4)微米光照射護理,與對照組方法一致。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會陰切口疼痛程度,0~2分為優(yōu),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3]。
(2)腫脹程度:與健側會陰皮膚相比,評估會陰切口皮膚腫脹程度。Ⅰ度,表示無明顯腫脹。Ⅱ度,表示輕度腫脹,比健側皮膚高1 cm內,切口四周2 cm內為腫脹范圍。Ⅲ度,表示中度腫脹,比健側皮膚高1~2c m,切口四周2~3cm為腫脹范圍。Ⅳ度,表示重度腫脹,比健側皮膚高2 cm之上,切口四周3cm以上為腫脹范圍[4]。
(3)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會陰切口愈合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錄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查,計量資料進用“±s”表示,采用t檢查,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
術后3天,評估產婦疼痛程度,觀察組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分析兩組產婦會陰切口疼痛程度
2.2 腫脹程度
術后3d,評估產婦腫脹程度,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分析兩組產婦會陰切口腫脹程度[n(%)]
2.3 切口愈合時間
觀察組,產婦會陰切口愈合時間為(3.1±1.75)d,對照組,愈合時間為(4.7±1.04)d,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304,P<0.05)。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樹立了較強的保健意識,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臨床護理面臨巨大挑戰(zhàn)。分娩過程中,為減少胎兒在產道中受壓及缺氧的時間,需盡可能縮短產程,而臨床上,多行會陰側切術。然而,會陰側切術后,切口紅腫、伴有分泌物、產后便秘、縫合技術差等因素,均可能對肉芽組織生長及修復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產婦產后恢復[5]。因此,會陰側切術后,加強切口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微米光輻射,對末梢神經興奮性,具有止痛的作用,可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流,消除靜脈淤血,優(yōu)化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局部代謝產物吸收,起到消散炎癥的作用。據相關研究顯示,雖然,微米光輻射在會陰側切口護理中,可取得了一定療效,但總體效果欠佳。
近幾年,硫酸鎂甘油濕敷在會陰側切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硫酸鎂(magnesium sulphate),是一種含鎂的化合物,50%溶液外用熱敷患處,可達到消炎祛腫的效果。硫酸鎂濕敷,可緩解局部組織水腫現(xiàn)象,減輕疼痛感,改善切口水腫癥狀,增強組織免疫力,以防切口感染。甘油,為無色味甜澄明黏稠液體,無臭,于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改善由于微米光照射引起的干燥、緊繃現(xiàn)象,增加產婦舒適度,有利于產婦早日恢復[6]。本次研究中,以60例行會陰側切術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抽簽的形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給予硫酸鎂甘油濕敷護理。結果,3d后,觀察組會陰切口疼痛程度與腫脹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切口愈合時間為(3.1±1.7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7±1.04)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會陰側切術后切口,予以硫酸鎂甘油濕敷護理,效果顯著,具有推廣價值。
[1] 吳 穎.硫酸鎂甘油濕敷在會陰側切術后切口的應用護理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3,(22):529-529.
[2] 張紅云,徐 穎,吳 穎,等.硫酸鎂甘油濕敷在會陰側切術后切口的應用護理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4):170-171.
[3] 蔡谷蘭.中藥大黃芒硝外敷法與硫酸鎂濕敷法在會陰側切術后護理的療效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3,(4):67-68.
[4] 何海燕,韓 俊,覃家雅,等.神燈聯(lián)合硫酸鎂濕敷對會陰側切術后切口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10):118-120.
[5] 胡 珍.會陰側切傷口硫酸鎂混合液濕敷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562-562.
[6] 朱修橋,呂慧,張義鵬等.復方甘油硫酸鎂濕敷貼治療輸液性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12):6888-6889.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9.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