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玉
(恩施州中心醫(yī)院皮膚,湖北 恩施 445000)
探究神經性皮炎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其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
劉彩玉
(恩施州中心醫(yī)院皮膚,湖北 恩施 445000)
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在神經性皮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 選取本院皮膚科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即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干預的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焦慮狀態(tài)。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明顯改善,對照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加劇。結論 心理干預應用在神經性皮炎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效果顯著,能夠減輕患者內心的焦慮狀態(tài),可在臨床上推廣及使用。
神經性皮炎;護理干預;焦慮狀態(tài)
神經性皮炎在臨床上是一種因為局部皮膚的神經功能發(fā)生障礙的皮膚性疾病,主要癥狀有:炎癥集中在頸項部,皮膚呈現苔蘚狀,局部皮膚肥厚,帶有一定的粗糙,伴隨強烈的瘙癢感?,F階段我國皮膚病醫(yī)院主要采用火針的治療方式,即采取特制的機具在高溫火焰上進行加熱來刺激皮膚,快速提高局部皮膚的溫度,幫助局部的炎癥能夠快速消散,以此來提高局部皮膚的免疫功能。對火針治療的神經性皮炎患者加強護理干預,能起到輔助治療的目的,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抽簽法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為20~70歲,平均年齡為(38.2±4.5)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19~69歲,平均年齡為(42.5±5.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得知差異不顯著(P>0.05),不存在相關的統(tǒng)計學意義,可用作研究與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與護理內容如下。
1.2.1 疾病干預
因為神經性皮炎的治療帶有長期性,并且病癥主要發(fā)生在患者的頭部與腦部,嚴重影響了外部特征,故患者非常重視治療過程與治療效果。同時因為局部炎癥引發(fā)的疼痛感,同樣增加了患者對于治療效果的關注度。這就要求了護理人員要加強與神經性皮炎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告知其火針醫(yī)療技術診治疾病的有效性,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與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1]。
1.2.2 情緒干預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使用尊重性與關切型的語氣,必要之時可以引用實際病例來為患者講解皮膚病知識,以此來積極構建彼此信任的關系。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抱有同情心理,嚴禁嘲笑與鄙視患者,以此有助于減少患者的悲傷、抑郁及焦慮等負面情緒。最后,護理人員好應該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溝通,讓患者家屬對患者做好心理工作,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2]。
1.3 觀察指標
焦慮情況的評分可以采用焦慮評價量表(SAS)及抑郁評價量表(SDS),SAS標準分以50分進行區(qū)分,其中輕度焦慮為50~59分,重度焦慮為60~69分,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總分以41分為正常上限,其中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越好,當分值大于50分時代表患者出現抑郁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施心理干預前,SAS分值為(65.19±10.6)分,SDS分值為(55.9±5.1)分,實施干預后,SAS分值為(45.5±5.6)分,SDS分值為(34.9±2.7)分;對照組實施心理干預前,SAS分值為(68.1±11.6)分,SDS分值為(62±5.8)分,實施干預后,SAS分值為(55.9±10.1)分,SDS分值為(44.9±5.5)分??梢钥闯鲂睦砀深A前兩組SAS與SDS的評分差異不顯著,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反之心理干預后兩組SAS與SDS的評分差異顯著,存在相關的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的數據見下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情況比較(分)
神經性皮炎患者的發(fā)病情況與其心理因素密切相關[3]。因為該疾病具有長期性及難以治愈性地特點,若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長期處于焦慮中,不但會提高神經性皮炎的復發(fā)率,而且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質量。故對神經性皮炎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內心壓力,消除負面情緒,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醫(yī)療效果[4]。
本研究主要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皮膚科進行醫(yī)治的120例患者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針對實施心理干預前后的相關數據對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進行對比與分析,發(fā)現觀察組在施以心理干預措施前,SAS分值為(65.9±10.6)分及SDS分值為(55.9±5.1)分,實施心理干預措施后,SAS分值為(45.5±5.6)分及SDS分值為(34.9±2.7)分;對照組在予以心理干預措施前SAS分值為(68.1±11.6)分及SDS分值為(62±5.8)分,實施干預后,SAS分值為(55.910.1)分及SDS分值為(44.9±5.5)分??梢钥闯鲂睦砀深A前評分差異不顯著,不存在相關的統(tǒng)計學意義,反之心理干預后評分差異顯著,存在相關的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神經性皮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使用。
[1] 湯菊萍,顧利慧,孫慶玲.焦點解決模式在神經性皮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1:95-97.
[2] 劉海英,李欽鳳.護理干預對神經性皮炎患者療效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03:252-253.
[3] 植翠崧,鐘金寶,李燕紅.護理干預對神經性皮炎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18:110-112.
[4] 謝麗君.神經性皮炎病人的系統(tǒng)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08:1388,139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758.3+2
B
ISSN.2095-8803.2017.15.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