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燕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鏡中心,廣東 佛山 528000)
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臨床體會及護理要點分析
譚 燕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鏡中心,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分析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臨床體會及護理要點。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異物進行急診胃鏡治療的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各55例。其中對常規(guī)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模式,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與抑郁程度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實驗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5.45%與41.82%(P<0.05);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36%與81.82%(P<0.05)。結論 對上消化道異物患者進行胃鏡治療時采取綜合性的臨床護理干預的意義顯著,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實踐推廣。
上消化道異物;胃鏡;護理
胃鏡是現代醫(yī)學微創(chuàng)技術的一類輔助檢查工具,隨著近些年來醫(yī)學技術與器械的發(fā)展進步,逐漸將胃鏡的適用領域發(fā)展至臨床疾病治療當中,對于行上消化道異物取出術的患者較為適用,可取得十分顯著的應用效果,具有創(chuàng)傷小、刺激小、并發(fā)癥少、術后病情恢復迅速等特點[1-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行手術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由于某些因素導致出現并發(fā)癥與不良反應,使得臨床治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加強急診胃鏡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意義重大。因此,本文對我院需要采取急診胃鏡治療的患者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分析其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異物進行急診胃鏡治療的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醫(yī)護人員同所有患者詳細講解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意義等,獲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納入本次研究。
納入標準:經過影像學檢查等方式疾病被確診,存在近期誤食史,日常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標準:認知障礙、意識障礙、語言障礙等無法進行正常交流的患者、合并嚴重內科基礎疾病、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凝血障礙與造血障礙患者、系統(tǒng)或者器官嚴重受損或者功能障礙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各55例。常規(guī)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21~68歲,平均(45.28±3.74)歲;實驗組男2 9例,女2 6例,年齡22~6 9歲,平均(45.17±3.6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采取一般護理模式。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給予全面的病情指導,告知患者術前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等。
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內容為:
1.2.1 手術前
在胃鏡檢查前,應積極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心理狀態(tài)、病情特征、以往病史等,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分析,對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分析,全面評估患者的綜合情況,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預估并采取緊急處理方案,準備好各種應急物品。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健康宣教與心理護理,包括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與護理方法、危險因素、預防措施等,提高對該類疾病的認知程度,同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如何正確使用胃鏡與胃鏡的使用目的、意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使得患者及其家屬對胃鏡治療的過程進行全面的了解,減少內心不必要的顧慮,緩解或者消除擔心、恐懼、焦慮等各種不良心理,依據患者實際心理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于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問題與障礙進行細心的疏導,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穩(wěn)定情緒波動情況,提高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與勇氣。
1.2.2 術中
行胃鏡手術治療時應與患者進行簡單的溝通,告知其操作階段,放松患者緊張情緒,同時注意語氣應輕柔,避免大聲喧嘩,避免大聲叫喊患者及其家屬的名字,充分尊重患者。
1.2.3 術后
手術完成后及時告知患者異物已經被去除,將異物給患者及其家屬查看,消除患者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再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依據患者實際病情與治療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并進行個性化的教育。例如:可在網上搜索可能會引起患者感興趣的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日常教育時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例如:由于進食時將雞骨魚刺等誤食時,應告知患者避免說話、哭笑等,對于誤食雜物的老年人群與兒童,應及時告知其將家中的零雜物件應放置于不易發(fā)現的地方,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
1.3 評價指標與判定標準
1.3.1 焦慮自評量表(SAS)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評分,共設置20個題目,護理人員對題目進行講解,并由患者答題后當場收回,由專人對答題結果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顯著[3]。
1.3.2 抑郁自評量表(SDS)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緒評分,共設置20個題目,護理人員對題目進行講解,并由患者答題后當場收回,由專人對答題結果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顯著[4]。
1.3.3 并發(fā)癥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3.4 護理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資料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AS、SDS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與抑郁程度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實驗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分組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55) 45.62±5.47 23.82±6.17 45.12±5.62 24.57±6.39常規(guī)組(n=55) 45.82±5.32 35.62±6.85 45.74±5.28 35.02±6.82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2.3 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上消化道異物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一類消化科疾病[5],主要是由于誤服、誤吞物品并進入食管后未能夠及時將其排出并卡在上消化道某處,主要見于食管與胃部,在該部位處于狹窄區(qū)域,容易出現異物嵌頓情況,以往臨床上對該類疾病患者主要采取手術進行治療,但是該類治療方案容易對機體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且患者需要承擔較大的心理壓力,實際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導致直接影響了疾病治療效果與病情康復情況[6]。
本次研究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顯示該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后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對于急診胃鏡檢查患者來說,通常病情較為危急,疾病本身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且患者受到病情與生理、心理刺激的影響,導致許多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緊張等多種不良情緒,且胃鏡的診斷與治療屬于一類外源性的刺激,患者對于胃鏡檢查與治療通常存在較差的耐受性,容易對疾病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胃鏡檢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與并發(fā)癥情況,對疾病治療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要求護理人員應加強警惕性,在急診胃鏡檢查時、檢查前、檢查后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充分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對操作標準嚴格執(zhí)行,詳細評估患者身體情況,做好對于緊急事件的處理準備,最大程度上提高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等,促進護理工作與胃鏡檢查的順利開展。
綜上情況可知,對上消化道異物患者進行胃鏡治療時采取綜合性的臨床護理干預的意義顯著,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實踐推廣。
[1] 梁金紅.急診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護理體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31):247-248.
[2] 李鳳珍.護理干預在急診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2):927.
[3] 曹寶貞.急診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臨床護理配合[J].醫(yī)學信息,2015,28(7):150.
[4] 陶秀梅,劉玉敏,王淑云,等.急診胃鏡下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綜合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239-240.
[5] 劉早香.上消化道異物內鏡下取出術117例的配合及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14):163-164.
[6] 王軍華,彭 俊,李金慧,等.急診無痛胃鏡取消化道特殊異物66例臨床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4):483-48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5.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