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EC框架下中國海外利益維護
肖莉梅,李寶俊
中國的海外利益;國際制度;APEC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主動塑造周邊安全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和塑造國際制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是中國國力日益強盛的必然趨勢,也是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尤其是海外利益的現實需要。中國是亞太地區(qū)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與亞太國家是一榮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為確保中國自身發(fā)展以及該地區(qū)的繁榮,中國在該地區(qū)的海外利益保護亟待加強。本文將從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海外利益現狀,APEC框架下中國維護海外利益的具體措施和APEC框架下中國進一步拓展海外利益的路徑選擇三部分具體闡述。
二戰(zhàn)以后,國際交往的明顯增多帶來了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形成了有利于實現國際合作的大環(huán)境。追求國家利益是一國對外行為的根本動因。國家在國際社會中需要與他國進行國際合作,但共同利益并不能夠促成國際合作的順利實現。為了達成合作,國家通過建立各種國際機制和國際制度來掃清障礙,保障合作的實現。[1]國際制度在幫助國家維護自身利益、實現共同利益上發(fā)揮重要作用。新自由制度主義為國際合作提供了理論支撐。
對大國而言,國際制度既可為其實現國家利益,又可傳播其全球治理的理念。“參與國際制度,對一國的國家利益是有重要的利害關系的。在制度之外,不但不能得到制度之利,而且還會付出額外的代價,即可能受到制度內成員的排斥甚至制裁?!盵2]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從參與、跟隨國際制度到推動、構建國際制度,從局外者到局內人的角色轉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國的國家利益以及逐漸被關注的海外利益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然而維護、拓展海外利益的方式和手段卻無法跟上日益擴大的海外利益的步伐。因此,從國際制度這一視角來探討如何維護國家利益也成為重要課題。自21世紀初,中國不斷增強與國際社會的互動,不斷調整本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國家身份、戰(zhàn)略文化和安全觀念,[3]以更具主動性、建設性和負責任的姿態(tài)融入國際社會,在更大范圍內參與處理世界和地區(qū)和平的事務,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2014年11月29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強保護力度”*參見《習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4-11/29/c_1113457723.htm.。亞太地區(qū)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引擎,吸引著國際社會的關注。同時,該地區(qū)政治影響力在不斷增加,許多重要的國家和多邊機構的利益在此交織,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舞臺。中國若想維護更多更全面的海外利益,首先得從周邊著手,先做好亞太地區(qū)的海外利益維護工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主動塑造周邊安全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和塑造國際制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是中國國力日益強盛的必然趨勢,也是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尤其是海外利益的現實需要。中國是亞太地區(qū)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中國扎根于亞太,起步于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中國與亞太是一榮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海外利益的拓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海外利益成為我們觀察的重中之重。
(一)亞太地區(qū)中國海外利益分布
海外政治利益方面。海外政治利益是中國核心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fā)表《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白皮書》,首次明確中國的核心利益,即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保障。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威脅也不復存在,但仍與個別國家存在領土主權糾紛,中國領土主權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中國不斷融入國際社會,實現了從重視國際制度到塑造國際制度的轉變,中國的國家形象、國際影響力、在國際社會的政治承認等海外政治利益有了明顯提升。中國通過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國際論壇、塑造國際規(guī)則等方式,為實現雙邊、多邊合作提供保障。中國積極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東盟地區(qū)論壇、東亞峰會等地區(qū)制度的建設和發(fā)展,積極主導亞太自由貿易區(qū)、金磚國際合作機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機制,努力提升中國在地區(qū)性、全球性國際制度的話語權,夯實國際影響力。
海外經濟利益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強大,在“走出去”戰(zhàn)略的指導下,中國的海外經濟利益越來越多,分布越來越廣泛。主要體現在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兩方面。從對外投資上看,根據商務部、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fā)布的《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公報》顯示,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公報》,http://hzs.mofcom.gov.cn/article/date/201612/20161202103624.shtml.。2015年,流向亞洲地區(qū)的直接投資流量1 083.7億美元,占74.4%,對拉美地區(qū)的投資126.1億美元,占8.6%,對北美洲地區(qū)的投資107.2億美元,占7.4%,三地區(qū)集中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90%以上,亞太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從對外貿易上看,根據商務部公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顯示,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從1978年的206.4億美元發(fā)展到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175 300億元。中國與美國雙邊貿易占14%,與東盟國家貿易占12.1%,與日本貿易占7.5%,與韓國貿易占6.8%,與俄國貿易占1.9%,與香港貿易占8.2%*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http://file.mofcom.gov.cn/article/gkml/201611/20161101564835.shtml.,中國僅對亞太地區(qū)貿易總量接近50%。因此,亞太地區(qū)是中國對外貿易、對外投資的主要場所,是中國區(qū)域經濟合作的主要對象與伙伴。
海外安全利益方面。亞太地區(qū)的恐怖勢力得到遏制,但伴隨美國反恐戰(zhàn)線的收縮和轉移,恐怖勢力反撲跡象明顯。如表1,全球恐怖威脅指數排名最高的10個國家中,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依然是恐怖活動重災區(qū),恐怖威脅程度極高,中國的安全利益受到極大威脅。從公民安全利益來看,隨著中國公民赴海外旅游、經商、游學及執(zhí)行公務的數量快速上升,中國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各種合法權益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根據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內地居民出入境人數2.55億人次,同比增長9.84%。內地居民出境前往國家(地區(qū))居前十位的分別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泰國、韓國、日本、中國臺灣、越南、美國、新加坡、俄羅斯*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2015年出入境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數量同比穩(wěn)步增長 人員總數首次突破5億 交通運輸工具數量達2616.17萬》,http://www.mps.gov.cn/n2254996/n2254999/c5128732/content.html.。從分布看,亞太地區(qū)是中國海外公民最集中的區(qū)域,海外公民安全利益面臨的風險大部分集中于該地區(qū)。
表12016年全球恐怖威脅排名前十位國家(GPI與GTI數據對比)
資料來源:根據澳大利亞經濟與和平研究所2016年發(fā)布的相關數據整理,澳大利亞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在聯合國紐約總部發(fā)布的《2016年全球和平指數報告》(2016 Global Peace Index,GPI)、《2016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Global Terrorism Index,GTI), http://www.visionofhumanity.org/gpi-data/.
海外能源利益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發(fā)展,對能源的依賴度在增加,國內難以滿足經濟發(fā)展所需的戰(zhàn)略性資源,對外依存度逐漸上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中國50%以上的進口原油來自中東地區(qū),從亞太地區(qū)進口的較少。而日本的石油進口幾乎100%來自中東,韓國約70%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4]由于存在海上運輸的安全問題以及中東地區(qū)局勢不穩(wěn)定等因素,中、日、韓急需新的石油進口通道,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由于地理位置鄰近和俄羅斯油氣資源豐富,中、日、韓三國為爭取俄羅斯能源展開激烈競爭。
(二)亞太地區(qū)中國海外利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中國處在不斷擴展的亞太地區(qū)的地理中心,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區(qū)域中心地位是任何國家無法取代的,面臨良好的發(fā)展機遇。首先,亞太經濟總體向好,中國在亞太各國中經濟比較優(yōu)勢突出,對亞太各國的經濟吸引力逐漸增大,中國參與地區(qū)事務越來越具有建設性,塑造地區(qū)經濟秩序的能力穩(wěn)健提升。其次,中國的政治優(yōu)勢日漸顯現,與周邊國家互相借鑒、增進交流有所加深。以改革開放與自主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影響上升,以及中國一貫堅持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爭取了越來越多鄰國的理解,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政治影響力趨于擴大。[5]再次,中國與亞太國家是一榮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有利于拓展與亞太國家在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合作。
中國海外利益在亞太地區(qū)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周邊外交和大國博弈兩方面。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安全與發(fā)展有最直接的影響。中國在共享地區(qū)和全球經濟繁榮的同時,還要承受外部動蕩和外部經濟衰退所致的影響。
中國的周邊環(huán)境十分復雜,周邊外交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zhàn)。首先,周邊外交面臨領土領海主權權益爭議的壓力和挑戰(zhàn),爭端不解決,安全隱患將一直存在。其次,除了傳統(tǒng)安全問題以外,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眾多,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大。例如,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環(huán)境安全、能源安全等,嚴重威脅地區(qū)的和平和穩(wěn)定。再次,周邊國家政局不穩(wěn),其產生的外溢效應嚴重影響到周邊地區(qū)的合作與發(fā)展。最后,域外大國的介入加劇地區(qū)分化,導致區(qū)域一體化困難重重。在這些問題上,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面臨重重考驗。
大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博弈也對中國海外利益造成極大的威脅。身為超級大國的美國,為保持其世界領導地位,積極參與亞洲和歐洲事務。美國將二戰(zhàn)后構筑的安全體系推向全球,為了實現其對國際安全的控制,通過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以保持其在安全體系的領導地位。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強調亞太對美國的重要性,加強對其盟國的防衛(wèi)承諾,加固其主導的同盟體系和地區(qū)安全秩序,試圖搶占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規(guī)則制定權,聲稱美國要領導亞太各國“建立一個更富有活力和更持久的跨太平洋體系、一個更成熟的安全和經濟構架”。[6]加入APEC可有效發(fā)揮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影響力,加劇地區(qū)秩序轉型的復雜性,形成對其有利的地區(qū)秩序。在經貿方面,由于美國經濟地位下降、對華巨額貿易赤字以及對中國崛起的制約,美國對華實施貿易保護,而對亞洲的一些國家實行更大的貿易開放,很大程度上排擠了中國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尤其是新上任的總統(tǒng)特朗普,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將對中美貿易造成沖擊。在當今的單極體系之下,中國若想在消減美國維護霸權的壓力之下提升自己的地位,除了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制度以減少消極因素之外,更關鍵的是在亞太地區(qū)的地區(qū)制度上發(fā)揮重要作用,營造良好的崛起環(huán)境。
日本作為美國最堅實的盟友,推出的新國家安全戰(zhàn)略旨在應對“中國威脅”。在外交方面,安倍政權將更多的物力財力投向了緬甸、柬埔寨等國家,以拉攏東南亞國家抗衡中國。在獲取俄羅斯能源上以及海外石油開發(fā)上,中日已持續(xù)展開較量。在經濟架構上,日本不顧國內反對,堅持追隨美國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以及日本采取的外交舉措對中國的海外利益都造成了潛在的、長期的嚴重威脅,壓縮了中國在該區(qū)域的戰(zhàn)略空間。
(一)區(qū)域合作理論與APEC的建立
新自由主義對國際關系提出了三個命題:首先,承認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tài),但強調無政府狀態(tài)可以實現有序化。其次,國家是單一和理性的行為體,將國家利益置于對外關系的首位,強調絕對收益,國際機制的建立和維持是國家利益判斷的選擇。再次,強調國際機制、國際制度的重要作用,對國際合作的可能性持肯定態(tài)度。其中,區(qū)域合作理論是國際合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自由主義認為,實現區(qū)域合作需要以相互依賴作為前提條件,國際制度和國際機制作為基本途徑,全球化發(fā)展作為重要動力。區(qū)域合作不僅是全球治理的一種模式,也是全球治理的發(fā)展階段。亞太地區(qū)經濟的相互依賴為實現區(qū)域合作提供了條件,為達到絕對收益的目的,國家尋求一種有效的機制來保障國際合作,APEC應運而生。
經濟治理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心。在世界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的今天,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崛起,其經濟規(guī)模和經濟實力牽動世界的神經,這決定了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中國通過各種經濟治理平臺,為地區(qū)和全球經濟繁榮與增長的貢獻越來越顯著。在地區(qū)層面上,APEC是中國參與的第一個區(qū)域經濟組織,足以證明亞太經濟的增長和完善對于中國的重要性。隨著世界經濟政治形勢的發(fā)展,APEC的目標逐漸多元化,不斷衍生的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議題豐富了APEC的合作內容。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于1989年11月,現有21個成員,中國于1991年正式加入該組織。回顧中國加入APEC的二十余載,中國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對APEC的發(fā)展和改革提出建設性的倡議和主張,為亞太經濟合作做出重要貢獻。APEC是中國最早參與的區(qū)域經濟合作組織,該組織集中了中國多個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和外資來源地,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有利于中國與各成員發(fā)展穩(wěn)定的雙邊經貿關系。并且,成員中除了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大國,還有東南亞鄰國,參與APEC合作有利于協(xié)調中國與大國及周邊國家的關系,為中國的穩(wěn)定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國際環(huán)境,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二)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
海外政治利益方面,中國根據亞太地區(qū)的復雜性,從制度層面提出針對性的倡議主張——“APEC方式”以推動地區(qū)合作,在維護中國海外利益的同時,促進了亞太經濟的長期繁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APEC是一個由諸多亞太國家和地區(qū)組成的論壇性質的區(qū)域經濟合作組織,它與WTO及其他多邊貿易集團所采用的談判、強制、法律約束的原則有根本的不同,APEC有自己獨有的行事原則,即“APEC方式”。從成效分析,APEC方式確實是一種創(chuàng)新,切實可行地推進了茂物目標的實現。[7]APEC方式的提出要歸功于中國。中國于1996年提出“APEC方式”,即“承認多樣化,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xié)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該方式具有靈活、不具強制性的特點,保持較低的制度化水平,有利于推動中國更多參與周邊地區(qū)和跨地區(qū)的貿易安排和合作,也有利于緩解成員國在國情、制度、經濟基礎等領域的差異性,推動區(qū)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實現。
2014年,APEC北京會議上成功制定了亞太自貿區(qū)北京路線圖,啟動并全面系統(tǒng)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qū)進程,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qū)經濟一體化的實現,鞏固亞太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實現亞太地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004年,亞太工商界便提出建設亞太自貿區(qū)的構想,但僅限于構想和愿景,2014年北京APEC會議將其變成現實,邁出了從夢想到行動的歷史性進展*參見《亞太自貿區(qū):夢想照進現實》,《光明日報》,http://news.gmw.cn/2016-11/10/content_22912872.htm.。習近平主席在此次會議上指出:“這一成果將把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將使太平洋兩岸的經濟體廣泛受益,為亞太經濟增長和各成員共同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參見《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閉幕辭》,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1/11/c_1113206629.htm.中國為建立亞太自貿區(qū)所做的努力,有助于增進各方在區(qū)域貿易安排上的共識與互信,這種嘗試是富于建設性的。同時,也提升了中國在本地區(qū)經濟、政治事務中的國際地位。
海外經濟利益方面,中國提出合理目標及框架性措施,維護對外貿易的順利展開。APEC自成立之初,肩負著“三大使命”,或被簡稱為“兩大輪子”:即“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但在1997年,APEC經歷了“理想破滅期”。[8]由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APEC過早、過急地提出“部門提前自由化”并遭到失敗的雙重沖擊,APEC的貿易自由化進程嚴重受阻。2001年的上海會議,中國試圖力挽狂瀾,精心推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上海共識》,以重振貿易投資自由化。但由于突發(fā)的“9·11”事件,美國將APEC作為反恐的工具,中國的努力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除了《上海共識》以外,中方還提出對APEC已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進行“中期評估”,為后來《釜山路線圖》的議題設定奠定了重要基礎。2005年,韓國的《釜山路線圖》為推進茂物目標的按期實現制定了框架性的實施措施,使茂物目標的實現有章可循。
2014年,APEC北京會議上成功制定了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qū)北京路線圖、推動全球價值鏈發(fā)展合作戰(zhàn)略藍圖、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改革與增長共識、APEC互聯互通藍圖(2015—2025年),在推進亞太自貿區(qū)建立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亞太自貿區(qū)的建設,有利于各成員國的經濟發(fā)展,也對全球的經濟發(fā)展以及推動WTO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對中國而言,中國面臨的貿易壁壘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qū),通過逐漸消除各種經濟體眾多的限制性貿易和投資政策,可以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9]
2016年11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秘魯利馬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fā)表題為《深化伙伴關系增強發(fā)展動力》的主旨演講,為如何推動亞太地區(qū)的整體發(fā)展提出“中國方案”。習近平在演講中進一步強調,要深入落實北京會議制定的互聯互通藍圖,完善基礎設施、制度規(guī)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架構,確保2025年實現全面聯接的目標。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互聯互通、三位一體、2025年,這幾個要素展示了中國落實APEC會議目標從上至下的堅定決心和高效的行動力*參見《專家:利益共享才能實現亞太長遠繁榮》,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121/c1002-28882476.html.。
海外安全利益方面,中國呼吁各成員國在能源、反恐等非傳統(tǒng)安全的議題上加強合作。能源安全方面,2004年胡錦濤在智利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加強亞太地區(qū)能源合作的倡議,呼吁各方加強在新能源開發(fā)和能源扶貧等領域的合作。隨即,2005年APEC在北京召開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經驗交流研討會,為鞏固成員間的能源安全合作提供平臺。2014年是APEC中國年,中國倡導能夠在能源領域開展跨領域和部門合作,在能源合作議題上呼吁“共建亞太能源安全新體系”,“一方面維護亞太地區(qū)能源供應多元化和能源供應安全,推動能源價格平穩(wěn)機制;另一方面不局限于雙邊合作安全,更應建立多邊、地區(qū)安全機制?!敝袊c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加拿大、秘魯簽訂了系列合作協(xié)議。該議題的探討維護了中國的海外能源安全利益,同時為亞太可持續(xù)能源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反恐合作方面,在“9·11”事件之后,反恐合作也成為APEC會議的新議題,中國積極配合反恐倡議和反恐行動,積極參加地區(qū)性和全球性的反恐聯盟。2014年的北京APEC峰會,中美探討反恐合作。2015年在馬尼拉APEC峰會上,亞太領導人呼吁各國政府緊急加強反恐合作,鼓勵各經濟體落實《亞太經合組織反恐和安全貿易戰(zhàn)略》。中國于2015年12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這是完善國家法治建設的要求,也符合依法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的現實需要。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的不斷衍生,中國還在公共衛(wèi)生安全、金融安全等其他方面維護本國海外利益,并為地區(qū)安全積極貢獻中國智慧。
總而言之,從參與APEC的進程來看,中國從以前的跟跑到現在的領跑,其積極的、負責的、合作的態(tài)度對APEC的運行原則及議題推進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維護中國海外利益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一方面,參與APEC合作有力推動了中國的市場開放與經濟改革,為加入更大規(guī)模、更深層次的多邊體制做準備。加入WTO前,APEC是中國實施對外開放的最重要平臺,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框架。中國充分利用這個區(qū)域性國際平臺,參加各類經濟合作,開展各類經貿活動,努力為中國經濟拓展更大的發(fā)展空間。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海外利益不斷增長,中國在對外經貿領域的利益只有加入多邊貿易體系才能得到有力保護,只有加入WTO,中國才能真正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參與APEC積累的經驗以及在市場開放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為加入WTO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參與APEC利于加深雙邊的政治關系,并在多邊互動中穩(wěn)定雙邊經濟政治關系。APEC作為亞太地區(qū)重要的地緣政治對話場所,為中國與美日俄的定期高層會晤提供了機會,有利于增加中國與大國之間的對話、消減戰(zhàn)略疑慮。同樣,有利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互動,為中國的發(fā)展爭取更加有利的周邊環(huán)境。
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對于現實中國家間關系以及國際事務的處理,具備較強的指導意義。要辯證看待國際制度的性質及其作用,不能一概而論。由于APEC成員在國情、社會制度、經濟基礎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利益錯綜復雜,APEC采取特殊的APEC方式。其機制的模糊化,一方面是符合亞太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地區(qū)經濟合作的迅速實踐,而不是將注意力無限期地放在構建完善的管理體制之上;另一方面,APEC方式的靈活、自愿、單邊執(zhí)行方式,保持較低的制度化,也給不履行承諾的成員以借口,從而降低了推動國際合作的有效性,致使其機制太軟弱。APEC在機制上存在的缺陷,為中國在參與國際制度、塑造和建立國際制度時提供了參考。機制的建立不僅要符合成員國的國情,還要保證制度機制的效力和作用,從而在更大范圍內維護自身的利益、實現地區(qū)乃至世界的共同利益。這為中國參與、塑造其他國際制度提供了改進方向。
回顧中國加入APEC以來的表現,中國一直以來都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其智慧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亞太地區(qū)作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最繁榮的地區(qū),APEC成員經濟總規(guī)模占全球的57%,中國需要APEC這個合作平臺。同樣,中國經濟巨大的增長潛力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也為APEC區(qū)域內的經濟政治發(fā)展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指出:“中方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同區(qū)域伙伴共商、共建、共享,為亞太互聯互通事業(yè)作貢獻”*參見《習近平談“一帶一路”》,《人民日報》,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7-04/12/content_1765601.htm.。APEC是中國參與的第一個區(qū)域經濟組織,為中國加入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其他領域的國際制度積累了經驗。中國對地區(qū)性國際制度的深化和發(fā)展是實現對全球性國際制度參與和塑造的必要準備,為拓展自身海外利益指明方向。
第一,積極傳遞和平發(fā)展戰(zhàn)略,打造良好的國家形象。妥善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爭議,增強中國國家身份的地區(qū)認同。積極協(xié)調國際制度內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意愿和利益,為實現中國海外利益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以多邊外交補充雙邊外交,提高中國國際制度的參與度,表達中國接受國際機制和國際規(guī)范約束的意愿,承擔起與自身實力、地位相符的地區(qū)責任,樹立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家形象。削減其他國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疑慮和恐懼,增進政治互信,擴大各領域的合作,使之接受中國的崛起,為中國海外利益開拓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第二,加強經濟合作,為中國經濟拓展更多機遇和利益。一方面,在地區(qū)制度框架內,積極參與雙邊和多邊經貿活動,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創(chuàng)新經貿發(fā)展,呼吁地區(qū)內領導人支持中國的亞太自由貿易各項措施,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另一方面,由當前的國際投資大國向投資強國邁進,在國內創(chuàng)造更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huán)境,在國外加快對外投資步伐,推動亞太區(qū)域經濟合作,拉動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完善政府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以提升海外企業(yè)抵御風險的能力,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第三,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在傳統(tǒng)安全問題與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上的合作,促進本國與其他國家的共同繁榮,降低其他國家內部的政治動蕩和國家間關系惡化破裂的風險,以維護好本國的海外經濟利益、海外安全利益。在能源問題上,維護亞太地區(qū)能源供應多元化和能源供應安全,推動能源價格平穩(wěn)機制。在保障海外公民與法人安全方面,除了發(fā)揮政府主體作用以外,還應豐富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全保障主體。國家是海外公民安全和企業(yè)安全的主要保障者,但不再是供給安全資源的壟斷者。鼓勵各種非國家行為體,如企業(yè)、國際組織、民間團體,尤其是私營安保公司參與到海外公民和企業(yè)的安全保障工作中來。在國際制度框架中,塑造對海外公民有利的制度規(guī)則。
第四,發(fā)出中國聲音,搭建更多合作平臺,提高國際制度能力,在國際制度的參與、完善、構建等方面維護與拓展中國的海外利益。以國家利益為出發(fā)點,衡量國際制度的性質和作用,有選擇地參與國際制度,避免陷入西方大國的制度陷阱。在較為成熟的國際制度中,靈活運用國際制度發(fā)展自己和保護自身利益,并在其中發(fā)揮建設性作用,推動現有制度向更公平、合理的方向調整和改革,使之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
積極參與國際制度的構建,主動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根據各類議題,將不同利益訴求、不同立場的國家團結在一個平臺上,通過雙邊、多邊的合作,增強與各成員國的政治經濟友好關系,深化與合作伙伴之間的政治互信、價值認同和經濟合作,為拓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全方位的合作關系搭建重要平臺。提高國際機制創(chuàng)新能力、制訂重要議程能力和拿出建設性倡議的能力。[10]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積極創(chuàng)建由中國主導的國際制度是中國維護本國利益的需求所致,這有利于中國在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中獲取更大的主動權,為發(fā)展中國家整體利益的提升爭取更廣闊的戰(zhàn)略空間。比如,創(chuàng)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銀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等,中國通過這一系列新舉措,搭建更多合作平臺,積極促進與周邊國家的互利共贏,推動自身與周邊地區(qū)的共同發(fā)展?!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設計是中國經濟合作戰(zhàn)略的升級版,其推進考驗著中國的戰(zhàn)略智慧,也必將深刻改變中國國際經濟環(huán)境。[11]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主動塑造周邊安全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和塑造國際制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是中國國力日益強盛的必然趨勢,也是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尤其是海外利益的現實需要。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進一步擴展了海外利益的內涵和外延?!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在是否推進制度建設上雖未下定論,但其本身包含了對國際制度的合理訴求。[12]并且,從美英等西方大國的崛起歷程來看,都存在國家利用國際制度服務國家利益的行為。由此可見,制度性工具對于國家保護本國利益,尤其海外利益的維護與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歐陽永.國際機制的創(chuàng)設與國家利益的博弈——一種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J].平原大學學報,2006,(6).
[2] 李少軍.國際體系:理論解釋、經驗事實與戰(zhàn)略啟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 秦亞青.國家身份、戰(zhàn)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于中國與國際社會關系的三個假設[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1).
[4] 刁秀華,周軼贏.俄羅斯與東北亞地區(qū)的能源合作[J].東北亞論壇,2006,(4).
[5] 陳向陽.運籌中國的亞太戰(zhàn)略[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2,(4).
[6] 劉鳴主編.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構建與身份認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7] 宮占奎.APEC發(fā)展歷程的中國烙印[J].秘書工作,2014,(12).
[8] 陸建人.APEC 20年:回顧與展望[J].國際貿易問題,2010,(1).
[9] 孟夏主編.中國參與APEC合作問題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10] 夏立平.聯合國與戰(zhàn)后國際機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5).
[11] 門洪華.中國國家利益的維護和拓展[J].國際觀察,2015,(6).
[12] 王明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制度基礎[J].東北亞論壇,2015,(6).
[責任編輯劉蔚然]
TheProtectionofChina’sOverseasInterestsundertheFrameworkofAPEC
Xiao Limei, Li Bao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s overseas interests;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PEC
Thank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rk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maintain lasting peaceful relations, safeguarding world an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the ability to shape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re the inevitable trend, because of the growth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needs of protecting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especially China’s overseas interests.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could be called one with all prospering or declining as on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protection of China’s overseas interes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paper focuses on three parts:the currency of China’s overseas interes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hina’s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tect overseas interest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PEC; And how to safeguard China’s growing overseas interest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PEC.
肖莉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李寶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北京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