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
足球和美食,意大利最著名的兩樣東西,亞平寧半島最負盛名的兩大文化輸出項目。巴喬,托蒂,因扎吉;意面,披薩,巧克力……普通人或許很難從兩者之間找到共同點,但藝術家卡爾洛·利布里另辟蹊徑,將球隊概念延伸到了城市文化,并將城市特色之一——美食包裝成了足球俱樂部戰(zhàn)袍。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份“印在球衣上的菜單”吧!
橄欖丸子·阿斯科利
這是亞平寧東海岸馬爾凱大區(qū)阿斯科利皮切諾的特色美食,經過各種改良和創(chuàng)造后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意大利佳肴。它的具體做法是將當?shù)貎?yōu)質青橄欖腌制去核,然后把調配好的內餡填充進去,裹上面粉后下鍋炸至金黃色即可。內餡可根據(jù)個人口味來選擇,獨特的青橄欖與肉類相結合,不僅去除了肉的腥味,對本身的香味也有提升作用。外酥里嫩的口感讓它成為了前菜的極佳選擇,裝在錐形紙袋里則是愜意的街邊小吃。
以此為靈感的球衣主題色為橄欖綠,雙肩采用類似肉餡的顏色,看上去有一種復古感覺。阿斯科利已經淡出意大利主流足球視野一段時間,他們上一次參加意甲是2006-07賽季,很多球迷應該還記得,他們的球衣主體色是跟尤文圖斯、烏迪內斯和錫耶納一樣的黑白劍條。
青蒜醬意大利面·熱那亞
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熱那亞有兩支意甲球隊,每年都會奉獻“燈塔德比”,但青蒜醬才是這座城市的文化標志。最近熱那亞機場通過了一項新規(guī)定:旅客的隨身行李中允許攜帶超過100毫升的液體,但僅限于青蒜醬,最多可攜帶半公斤!雖然這是一項促進購買力的舉措,但也側面反映出了青蒜醬的歡迎程度。
之所以叫青蒜醬,是因為醬料中含有蒜泥,而它與新鮮的羅勒葉、松子、橄欖油和奶酪攪拌后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清新的綠色。蒜泥和羅勒葉組合出的獨特香味,配合奶酪制造出的綿密口感,是其他任何一種食物都無法模仿的,它與意大利面和面包堪稱完美的搭配。
這款球衣設計得像是一套門將服,墨綠配色凸顯沉穩(wěn)大氣,清新脫俗。
米蘭燴飯·國際米蘭
米蘭是時尚之都,也是足球之城,更是美食之城一米蘭燴飯就是這座城市的代表之一。意大利人不僅喜歡意大利面、披薩等面食,也能制作出好吃的米飯。只不過意大利的米飯通常是燴出來的,也就是牛肉高湯配上牛油和奶酪,澆漫過米飯后熬制而成。美食要追求色、香、味俱全,米蘭燴飯的“色”堪稱一絕:寬圓盤鋪上一層金燦燦的黃色米粒,配上藏紅花粉調制出來的顏色,彰顯出了米蘭城的高貴氣質。燴飯通常與帶骨牛腱一起搭配,這樣第二道餐也省了、
“燴飯”被設計成國際米蘭戰(zhàn)袍,也許是因為它和藍黑軍團的門將服有些相近。金黃色的主體加上無數(shù)點綴,你可以說是小米粒、小括號或是小“x”,總之,如果漢達諾維奇將它穿在身上,應該有迷惑對方前鋒的作用。
千層面·博洛尼亞
第一道里最著名的菜色登場了!千層面雖然不如傳統(tǒng)意面和披薩那么受歡迎,但仍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美食之一。博洛尼亞這座古老的城市有著很多、很豐富的美食,其中番茄肉醬(Ragu))十分普及,它幾乎可以出現(xiàn)在任何一家意大利餐廳的菜單里。博洛尼亞千層面的主要特色就是加入肉醬,制造者會先將肉餡、蔬菜丁和番茄醬混合調制成肉醬,再將肉醬、面粉、奶酪按比例均勻鋪在面皮上,面皮的多少決定了“層”數(shù)。準備就緒后放進烤箱,不用等端上飯桌,烤制過程中散發(fā)的撲鼻香味就會不斷勾起你的欲望。
這款博洛尼亞球衣以蛋黃色為主體,肉醬色的波紋上下排布,形成“千層”效果,與博洛尼亞的古色古香相契合。
阿馬特里切空心粉·羅馬
從意大利北方吃到南方,空心粉是必須要嘗試的。阿馬特里切作為羅馬及拉齊奧大區(qū)這款特色美食發(fā)源地而存在,同時也是拉齊奧主席洛蒂托的故鄉(xiāng)??闪钊诉z憾的是,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人了解和熟悉這里,一般都是因為接二連三的地震。
細心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出,意大利菜吃法比較單一,但做法和配料卻很講究。阿馬特里切空心粉的配料十分豐富,有風干的豬面頰肉和羊奶酪,還有必不可少的西紅柿。腌制的豬面頰肉類似于五花肉,但味道更鮮美,口感更細膩;羅馬地區(qū)的羊奶酪基本是由綿羊的鮮奶發(fā)酵而成,味道獨特,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
為羅馬設計的這款球衣,可以說十分接近本來的顏色,暗紅的球衣主體上用奶酪色芡出水紋形狀,藝術感極強。
蕪青葉意面·巴里
蕪青類似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頭菜,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地區(qū),中國有引進。但這里說的蕪青葉,中國人是不吃的——這就好像我們吃茴香葉,而意大利人吃茴香根一樣。蕪青葉是意大利特色植物,普遍種植于拉齊奧、普利亞和坎帕尼亞大區(qū),烹熟后嚼起來脆脆的,味辛澀,有點像雪里蕻,作為炒菜不算十分可口;但配上意大利面、特別是貓耳朵形狀的意大利面,卻是相得益彰。蒜瓣熗鍋是烹飪時必不可少的步驟,《足球周刊》記者王勤伯老師做這道菜最為拿手。
巴里是普利亞大區(qū)(位于亞平寧半島的“鞋跟”部分)的首府,標志是大公雞。作為南部第二大城市,這里的球隊仍然征戰(zhàn)意乙有點可惜。這款藝術化球衣的顏色為綠色,與巴里傳統(tǒng)的紅白兩色相悖。
拿波里披薩·那不勒斯
如果吃不慣意大利面或燴飯,可以試試純正的意大利披薩。這一美食正是發(fā)源于那不勒斯,而最經典的“拿波里披薩”只有兩種口味:一種叫瑪格麗塔,另一種叫瑪里娜拉?,F(xiàn)在那不勒斯城最古老的披薩店,仍只賣這兩種。這里要說的是“瑪格麗塔”,相傳這是當時一位那不勒斯廚師為致敬瑪格麗塔女王而創(chuàng)造的,主要配料是羅勒葉、馬蘇里拉奶酪和番茄醬,正好組成意大利國旗的顏色。純正的那不勒斯披薩是薄餅,配料也很簡單。配上馬蘇里拉奶酪加熱后拉絲的效果,無愧人間第一流行美味。
該款球衣的設計獨具一格,主體是一張披薩自然攤開的形狀,肩部是披薩邊緣的顏色,只可惜沒有羅勒葉的綠色。以那不勒斯特立獨行的氣質,未來沒準真有可能推出這樣一款球衣!
會槍魚醬汁燉牛肉·都靈endprint
來到“硬菜”部分了!在這份菜單里,大部分“第二道”來自北方,先從都靈吃起。都靈所在的皮埃蒙特大區(qū)有著發(fā)達的畜牧業(yè),當?shù)刈援a的牛肉肉質鮮美,都靈城的標志是公牛,代表都靈的“硬菜”當然就是牛肉了。選一塊上等牛腿肉,剔除多余的肥肉,和胡蘿卜、芹菜、洋蔥、月桂、白葡萄酒一起燉,燉熟之后取出牛肉切片,剩余輔料再同金槍魚、沙丁魚、熟雞蛋、山柑、青橄欖攪拌成醬汁備用。將調好的醬汁淋到牛肉切片上,配以檸檬,一道金槍魚汁燉牛肉就做好了。其竇這款美味當前菜吃也是可以的。
都靈的設計球衣采用了醬汁顏色,肩部色調略深,散發(fā)著典雅莊重的氣息??瓷先?,都靈這頭“?!辈⒎恰敖^地斗士”,而是有著安靜性格。
炸肉排·AC米蘭
這里需要提醒一下,雖然同為米蘭城的特色菜,但這道炸肉排最好不要和之前提到的燴飯同時點,因為后者最好的搭配還是牛腱肉。中國人一般喜歡吃炸雞排,而在米蘭,流行的卻是炸豬排。炸豬排的做法很簡單:選幾塊豬排,切掉零散小塊骨頭,大骨可保留,裹上蛋清和面包屑就可以下鍋了。注意,這里不是用面粉,而是用面包屑,這樣嚼起來更有顆粒的感覺。另外,下鍋用的油最好是牛油自然融化,或半食用油、半牛油,點餐時也別忘了問服務員要點蔬菜配著吃。值得一提的是,這道美味深受國際米蘭“少東家”張康陽的喜愛。
相比傳統(tǒng)紅黑劍條衫,這款“炸肉排米蘭球衣”沒什么特別之處,顏色靈感來源于炸肉,比都靈隊服的顏色略深。
奶酪土豆餅·烏迪內斯
這道菜是這份菜單第二道中唯一的非肉類,但果腹程度與肉類相比絲毫不差。制作方法是將土豆和洋蔥切碎,與奶酪屑揉在一起,捏成厚餅狀;然后將奶酪片鋪在平底鍋上,放上厚餅,不用倒油,直接煎。奶酪片融化并與厚餅合為一體后,在另一個平底鍋上平鋪奶酪片,將厚餅翻進來,同樣的步驟,注意別粘鍋。這樣厚餅兩面都融進了奶酪,煎到焦黃、成型之后出鍋。
這款烏迪內斯的設計球衣毫無疑問是土豆的顏色,土豆片和土豆瓤組成了球衣的肩部和主體。球衣中下部密密麻麻排滿了類似蜂窩狀的六邊形圖案,顏色自上至下、由淺入深。除了與土豆餅中的塊狀物相似,設計元素中還有烏迪內斯翻新主場弗留利的彩虹糖座椅。
牛排·佛羅倫薩
這道菜的本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它的另一個名字——“T骨牛排”應該是如雷貫耳。佛羅倫薩牛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這座文藝復興名城的誕生,在意大利人的習慣中,這道菜有時會被直接稱呼為“Fioremina”。佛羅倫薩牛排選用的是牛身上的腰肉或排骨肉,切下后至少要放進冰窖擱置兩周以上,為的是去腥變嫩。制作時木炭或爐烤都可以,這絕對是技術活,生熟度非常重要,通常要帶血才夠地道。一盤正宗的牛排,不僅要外焦里嫩、鮮嫩多汁,還要讓食客在入口時感受到肉質的纖維變化,同時不能有一絲肉腥味。這款牛排搭配上產自托斯卡納的紅酒,完全是適合情侶分享浪漫和滿足的佳肴。
設計球衣為烤肉色斜掛網(wǎng)格,球迷一眼看過,很容易迸發(fā)出想要欣賞里面肉體的沖動。
烤肉串·佩斯卡拉
這是“第二道”中唯一的南方菜,也是僅有的一道中國食客們經常能品嘗到的料理。串兒怎么烤,這里就不說了,反正烤羊肉才是王道。意大利烤串原材料選用的是佩斯卡拉所在大區(qū)(阿布魯佐)的羊羔,想吃正宗的味道必須得來這里,因為意大利北方人是不怎么吃羊肉的,很多超市里甚至買不到羊肉。只是有一點,意大利人的烤串只是兩面撒鹽,味道不夠重,所以筆者一直想引進孜然給他們。還記得我們的前菜來自哪個地方嗎?阿斯科利,那里距離佩斯卡拉很近,由此可見意大利南方人對炸、烤食品有多癡迷。
佩斯卡拉俱樂部的標志是小海豚,而這次,“小海豚”配上了烤肉色,看上去好像有點不和諧……還是天藍色的球衣好看吧?
烤茄予·克羅托內
亞平寧半島的“鞋底”卡拉布里亞大區(qū)盛產茄子,很多菜都是以茄子為主料,比如茄丸、炸茄片等等。意大利人對待配菜里的蔬菜就兩種方式:要么生吃,要么烤。一些生菜倒點橄欖油即可食用,而像茄子、小南瓜這樣的,就要切片烤一烤吃著才香。抹點橄欖油,鋪在錫紙上,拿到烤箱或烤爐里,然后隨自己的口味撒上食鹽、胡椒、香醋或橄欖油等調料……別忘了配酒,紅肉配紅葡萄酒,海鮮配白葡萄酒,這是意大利飲食的規(guī)矩。
幸虧設計師沒有把克羅托內的球衣設計成通身紫色,否則就成“紫百合”佛羅倫薩了。球衣主體顏色像是茄子在空氣中氧化后的顏色,對這支上賽季完成保級奇跡的意甲弱旅來說,未來如果將球衣設計成這樣,對于推廣宣傳或許會有一定幫助。
雪花酥·桑普多利亞
吃完正餐,進入甜點主題,這也是意大利飲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你平時不愛吃甜品,也不妨嘗一嘗。熱那亞所在的利古里亞大區(qū)和都靈所在的皮埃蒙特大區(qū)相鄰,很多食物在兩地都很流行,比如“雪花酥”這種甜點。它的做法是將雞蛋、面粉、牛油和白糖混合在一起揉成團狀,鋪平后用模具搞出花樣。熱那亞當?shù)靥厣亲龀尚‰r菊的樣子,6個花瓣,中間摳出花蕊,放到烤箱里烤,出爐后撒上些許糖霜,像雪花一樣,口感酥脆香甜。所有雪花酥都是手工制成,既可以作為飯后甜點,又可以當成休閑小餅干。
桑普多利亞的球衣設計突出了“雪花”造型,主體看上去像是一款桌布。如果讓那些瀟灑的“水手們”穿上這件衣服,想必會有特殊“笑果”。
巧克力·尤文圖斯
可可,最早是由薩沃亞公爵的軍隊引入皮埃蒙特,當時亞平寧處于西班牙王國統(tǒng)治之下,巧克力的魔力迅速通過都靈皇宮貴族傳遍了整個公國。時至今日,都靈仍是意大利著名的“巧克力之城”,全意大利以巧克力為業(yè)的人,這里占40%,聞名世界的費列羅巧克力也是在此地誕生。18世紀,都靈誕生了一種混合咖啡、巧克力和奶油的熱飲,名叫“比切林”;到了19世紀初,板狀巧克力工藝在都靈日漸成熟,這種食品的主要形態(tài)就此確定。都靈產的巧克力香甜可口,搭配當?shù)亓硪惶禺a——皮埃蒙特榛子堪稱完美,著名的Nutella巧克力醬就是兩者融合的典范。
尤文圖斯的設計球衣圖案參考了板狀巧克力的樣式,黑巧克力配上白巧克力是不是更適合“斑馬軍團”?
潘多羅黃金蛋糕·切沃
托尼甜面包和潘多羅蛋糕,是意大利人慶祝圣誕節(jié)和復活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前者來自米蘭倫巴第大區(qū),后者則來源于維羅納。一到過節(jié),各式各樣的潘多羅蛋糕就會出現(xiàn)在店鋪貨架上,其口感松軟,聞起來有香草的清香;外皮棕色,輕輕剝開里面則是誘人的金黃色。制作者會用特殊模型將其烘焙成八角形,然后撒上糖粉,好似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有的潘多羅蛋糕含有內餡,烘焙師傅將糕體挖出一個個小洞,填入奶油、巧克力,發(fā)展出不同口味。
“潘多羅蛋糕球衣”被分配給切沃這支球隊,而不是維羅納,是因為“飛驢”作為這座城市一個區(qū)的代表已經常年穩(wěn)定在意甲。這款球衣最大特點是白色八角形狀,可是這與阿爾卑斯山的概念相去甚遠,倒是有點像小丑的帽子。
西西里乳酪蜜餞蛋糕·巴勒莫
亞平寧半島外西西里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民族、多種族大融合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歷史中,西西里相繼受到希臘、迦太基、羅馬、拜占庭、西班牙等文化影響,乳酪蜜餞蛋糕則是這種民族融合的產物。原料中的鮮乳酪和蔗糖是由阿拉伯人引進的,諾曼人統(tǒng)治時期創(chuàng)造了杏仁糖,巧克力和海綿蛋糕來自西班牙,蜜餞則是巴洛克時期帶來的。這種蛋糕的制作過程相當復雜,不能說非常精致,但異常講究,傳統(tǒng)工藝會在造型裝飾上費很大功夫,以求達到任意角度切下任何一塊蛋糕都能保持美觀的藝術效果。
西西里鮮亮張揚的配色,有別于傳統(tǒng)意大利風格,體現(xiàn)到球衣上,如同刮起一陣靚麗之風。這件球衣堪稱此次所有創(chuàng)意作品中的翹楚,只可惜新賽季只能在意乙看到這家俱樂部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