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麒麟
精品課堂
行書不是楷書的快寫
□詹麒麟
在篆隸楷行草的書體演變過程中,并不像大多數(shù)人想象中的那樣先有楷書,然后發(fā)展成行書,最后形成草書。蘇軾在書論中談到張旭的草書時說:“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庇械娜苏J為真書就是指今天的楷書,所以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唐代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說:“隸書者,程邈造也。字皆真正,曰真書,大率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其于舉趣蓋有殊焉?!彼摹稌鴶唷分杏涊d:“案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瓲柡箸娫?、王逸少各造其極焉。程邈,即隸書之祖也?!辩婔怼⑼豸酥目瑫统体愕碾`書都被劃歸為了真書,可見在至少在唐以前隸楷并不細分。
對于行書,古人認為:“所謂‘行’者,即真書之少縱略,后簡易相間而行,如行云流水,秾纖間出,非真非草,離方遁圓,乃楷隸之捷也。”同樣將“楷隸”并稱,歸屬真書的范疇。
所以真書包括隸書和楷書,“真生行”本意指的是行書最早在隸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而非楷書出現(xiàn)之后。古人的隸書在實用書寫時(例如簡牘),并不像我們所看到多數(shù)碑刻那樣規(guī)整,而形態(tài)又和章草相差甚遠,通常被稱為俗筆隸書或草隸,但按照“非真非草”的定義嚴格說應(yīng)該屬于早期行書。這類行書在隸書轉(zhuǎn)變?yōu)榭瑫^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dǎo)作用和促進作用,楷書中具備隸書所沒有的鉤挑、撇捺中的筆勢,是早期行書的產(chǎn)物。因此行書并不是楷書的快寫。相反,楷書更像是行書的規(guī)范化和標(biāo)準化。
在楷書產(chǎn)生以后,行書的影響也依然巨大。褚遂良、趙孟頫這類明顯帶有行書筆意的楷書暫且不論,作為楷書典范的歐楷九成宮,也有很多二王行書的影子,比如:
以上各字均取自于歐楷《九成宮》(左)和集王羲之行書《大唐三藏圣教序》(右)。
另有個別字盡管在《圣教序》中沒有,但在王羲之、王獻之其他帖中可以找到: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選取的幾個典型字例,兩相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字有的筆畫類似,有的字勢相近。歐陽詢師法王羲之,并非單純是行書學(xué)行書,楷書學(xué)楷書,而是大膽地將二王行書改頭換面,王羲之行書中的靈動、險峻和欹側(cè)也被很好地繼承下來,形成歐楷獨特的面貌。很多用硬筆或者毛筆臨習(xí)歐楷的朋友,往往會在過渡到行書階段困難重重,我想如果能同時兼習(xí)二王行書,可能對歐楷會有更深的體會和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