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國
盡管距離秋拍還有時日,但有關秋拍重器來襲的消息卻不絕于耳。這不,11月底才登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就有多件重量級拍品浮出。這之中,一件稀世非凡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則是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嘉靖五彩是明代彩瓷中的名品,而五彩魚藻紋大罐則是嘉靖五彩的翹楚,堪為頂峰之制。每當市場浮現(xiàn)嘉靖五彩等器時,都會在業(yè)界掀起不小的波瀾。顯然,出身名貴、鳳毛麟角、重中之重等字眼來形容即將付拍的這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并不為過,無疑這件重器的來襲會讓今秋的拍場格外熱鬧。
這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高46厘米,通體以青花、紅、黃、綠等色繪傳統(tǒng)魚藻紋,肩飾覆葉紋;近足處青花繪蕉葉紋;腹部以礬紅彩繪八尾鯉魚,輔以各式水草荷花。圈足內(nèi)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蓋周邊一圈繪魚藻紋,蓋面飾瓔珞八寶紋,上置火焰紋寶珠鈕。其造型碩大,畫風古拙,罐上鯉魚姿態(tài)各異,以線條勾勒魚鱗,以黑彩點睛,活靈活現(xiàn),充分表達了魚戲水草、悠然自得的意境。
嘉靖皇帝十分鐘愛五彩瓷器。當朝的五彩瓷器盛行,與他尊崇道教、癡迷修道有直接的關系。青、白、紅、黑、黃在道教中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據(jù)說可以辟邪。據(jù)《明史》記載,僅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景德鎮(zhèn)御窯就燒制了3萬件瓷器供內(nèi)廷醮壇所用。
作為嘉靖官窯中的名品,五彩魚藻紋罐本身就屬稀罕品,而流傳至今配帶原蓋的罐子更是鳳毛麟角。據(jù)有關資料顯示,除本器之外,目前尚知另有三件帶蓋的嘉靖五彩魚藻罐曾現(xiàn)身拍賣市場。第一件與本器原為一對,同為胡惠春家族舊藏,1985年6月4日出現(xiàn)在紐約蘇富比拍場;第二件原為巴爾的摩華特斯藝術博物館珍藏,后于2012年9月11日于紐約蘇富比付拍;第三件則于1953年3月24日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曾先后由Rutherford Alcock、Sir Trevor Lawrence爵士、克拉克夫人及洛克菲勒三世遞藏,現(xiàn)存紐約亞洲協(xié)會。
而此番浮出的這件稀世大罐也有多次現(xiàn)身拍場的記錄,其分別于1985年及1992年兩度在紐約蘇富比上拍。至2000年,其又登上香港蘇富比的拍場,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7年前的那場拍賣,很多人還記憶猶新。其于香港蘇富比“私人基金珍藏明清御制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登場,在眾人的矚目下,這件名品最終以4400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拍場上最貴的中國瓷器。而它的新主人則是臺灣大名鼎鼎的收藏家曹興誠先生。
事實上,這件拍品的顯赫出身和遞藏有序同樣惹人關注。
說起這件五彩魚藻紋蓋罐,我們不能不談它曾經(jīng)的主人——“暫得樓”主人胡惠春先生(1910年至1993年)。其實,這位大藏家曾擁有一對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本次上拍的是其中一件。
胡惠春生于上海,是民國年間金融巨子胡筆江的大公子。胡筆江于1921年和南洋“糖王”黃奕住創(chuàng)辦了中南銀行,后來在北四行及交通銀行任職高位。上世紀30年代,他大力支持抗戰(zhàn)。1938年,其座機遭日軍戰(zhàn)機追擊,不幸遇難。胡惠春繼承父業(yè),掌管中南銀行,至上世紀50年代移居香港。胡惠春就讀燕京大學之時,就已經(jīng)愛上瓷器。此后多年盡管忙于銀行業(yè)務,但收藏步伐卻沒有停下來。
胡惠春的珍藏其實很少現(xiàn)身拍賣場,尤其專場更是罕見。早在30多年前的1985年,胡惠春委托紐約蘇富比拍賣了79件明清瓷器,當時的圖錄封面就是這件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而那一次是首場胡惠春珍藏專拍。第二次是2012年,香港蘇富比舉行了“胡惠春舊藏清代單色御瓷”專場,呈獻的12件拍品悉數(shù)成交,取得了“白手套”的佳績。
在2000年的那場拍賣中,這件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被臺灣著名收藏大家、“樂從堂”主人曹興誠先生以4400萬港元收入囊中。曹興誠作為臺灣頂級藏家,當?shù)孛襟w曾以“小故宮”來形容其藏品之豐。多年來,海內(nèi)外諸多珍品拍賣中都不乏他的身影,多件重量級文物藝術品被其珍藏,在拍場上留下了不少大手筆,也足見其收藏的眼力與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佳士得香港秋拍,“樂從堂”珍藏不止這件稀世蓋罐浮出,還有數(shù)件精品登場。像一件明宣德黃釉仰鐘式碗、一把明嘉靖剔犀六方執(zhí)壺等,都是本季拍賣中不可多得的精美絕倫之作。樂從堂藏品來源非凡、珍稀卓越,此次拍賣將為藏家提供千載難逢的機會,勢必會引來各方藏家的強烈關注與踴躍競投。
需要強調(diào)的是,近年來,明代瓷珍在拍賣市場上不斷上演“霸屏”,接二連三地拍出高價和記錄。此番這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不僅品相上乘,而且出身顯赫,在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其身價有望打破近年來不斷飆升的明代瓷器成交記錄。本刊記者注意到,該件重器將以“估價待詢”的形式上拍,但其到底會身價幾何,一時也成了諸多業(yè)內(nèi)人士的談資。甚至有業(yè)內(nèi)行家透露,這件重器應該會以1.8億港元的身價登場。
此外,其會花落誰家也成了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焦點。17年前它的浮出,內(nèi)地文物藝術品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盡管也有內(nèi)地藏家開始到香港市場“淘寶”,但遠不如今天這樣——在海外市場具有相當份額的市場占有率。“珍寶回歸”也成了不少內(nèi)地人的心愿。
身價如何?會改寫記錄嗎?能花落內(nèi)地嗎……圍繞這件重器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作答,但拍場如戰(zhàn)場,結(jié)果會怎樣,只能拍場見分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由于它的現(xiàn)身,注定這季拍賣會異彩紛呈。
鏈接
少不了的“魚”
中國人對于“魚”格外喜愛。過年或重要聚會的餐桌上,必須有魚這道菜,為的是圖個吉利、討個好口彩——年年有余。同樣,在中國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也少不了這條“魚”,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盆上,就繪有魚的圖案;古畫中,也常見一條游魚欲然紙上。而這之中,瓷器上的魚藻紋最負盛名。藝術作品中少不了“魚”,同樣以求吉慶有余。
據(jù)了解,明代制陶者在瓷器上繪“魚”,往往以文人畫冊作為摹本。像嘉靖時期的一位宮廷畫家劉節(jié),是一位畫魚高手?,F(xiàn)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劉節(jié)《藻魚圖》,上繪有多條靈動的游魚,而所繪游魚的姿態(tài)、形體特征等,與上海博物館所藏的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很相似。不難看出,前者為后者母本的可能性很大。
嘉靖五彩魚藻紋大罐是繼元青花魚藻紋大罐之后最顯著的陶瓷佳作。歷經(jīng)500多年的滄桑,如今在向今人展示當年工藝之美的同時,也在向世人訴說著明世宗一朝的那些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