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如果將酒店比喻成一件時髦的外套,那茶坊就是一件離不了的內(nèi)衣。一起吃飯的人不一定志同道合,一起喝茶的人,肯定有許多共同語言。多年的感同身受,無論是好友談心,還是生意場上談事,我總覺得,喝茶總比喝酒易于交流,喝茶比喝酒時尚,喝茶比喝酒經(jīng)濟(jì),喝茶比喝酒健康,喝茶比喝酒道德,特別對方系異性時,喝茶總會給人一種君子之交的感覺。
所以說,喜歡喝茶的人是幸福的,一杯在手,或觀色,或聞香,或賞形,茶未挨嘴,煩躁頓消,靜隨心生。如果你有心再去觀察和品味茶藝小姐的泡茶過程,其優(yōu)雅舒緩的動作會讓你忘掉一切,不知不覺中,情操就會得到陶冶,心靈也會得到凈化,那心凈體舒、開懷豁達(dá)的感覺,是在酒店無論如何也無法體驗(yàn)的。
由于業(yè)務(wù)上的往來,工作上的關(guān)系,我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等很多地方,都與朋友一起喝過茶,那茶館、茶鋪、茶坊、茶樓或者茶園里特有的溫馨,至今回想起來還記憶猶新,精陶的杯子、精致的茶點(diǎn)、紅木的茶桌,再加上名人的書畫、心儀的書籍,讓我多少年前想開一間茶樓的夢想,至今都沒有消失。
茶性如佛性,不經(jīng)過歲月的打磨,誰也無法體味到,這也是人們除了對茶葉講究外,對泡茶的水質(zhì)和器皿甚至是水溫都講究的原因。一壺好茶,先觀其色,再嗅其味,等茶湯顏色盡收眼底,茶的清香就會撲面而來了,這個時候,茶營造的那一種平和、恬淡的文化氛圍就會讓你不知不覺地沉靜下來,讓你的身心都得到愉悅。
不過,此時此刻,你不要端起杯來匆匆就喝,那樣就失去了喝茶的“品”性了。要淺飲慢酌,細(xì)細(xì)品味,拿平和、寧靜、欣賞的心態(tài)去喝茶,就別有一番滋味了。要知道,以茶解渴,鯨吞牛飲,那是喝茶的最下者;一張報紙一杯茶,把茶當(dāng)成熬時間混日子的工具,也不足??;要想讓茶的本質(zhì)發(fā)揮到極致,要想喝出茶的那種浪漫情調(diào),就要慢慢品,初時苦澀,爾后苦香甜潤,越喝越香,直到唇齒生香,雙頰芬芳。
我去過上海的“宋園”和“汪怡記”,也去過北京的“老舍茶館”和“五福茶藝館”。上海的茶藝小姐見我們是初入門的客人,還不厭其煩地向我們推薦了不太昂貴的新茶,并告訴我們喝茶就像學(xué)藝,要由淺入深慢慢來;北京的“老舍茶館”當(dāng)然更非一般,聽請我喝茶的陳小姐介紹,布什、基辛格當(dāng)年來中國時,都曾經(jīng)抽空來此小坐過。
當(dāng)然記憶最深的還是成都的露天茶園,宋先生和劉女士夫妻倆請我喝茶的地方,都是人民公園的“紫薇園”。記得每次都是風(fēng)和日麗,茶桌上面的棚架上爬滿了七里香和紫藤,清風(fēng)夾著藤蔓的幽香,使人早就未飲先靜了,待茶泡好,仿佛整個成都都彌漫了茶香。
杭州的那家茶館就在西湖邊上,有一種浪漫的安靜,就是住上十天半月,也不會想家的。那里不但有清幽的古箏在耳邊,稍暗的茶室里,還有個女孩在做陶,那薄而翹的嘴唇抿得很用力,讓人過目不忘。請我喝茶的女孩叫靜,名字和茶一樣,有著茶的寧靜、沉靜和靜謐,她當(dāng)時帶了兩本書,遞給我的是《浮生六記》,書和環(huán)境很協(xié)調(diào),仿佛讓心情投入到了一種穿越時空的纏綿里,流連忘返。
廣州的小琳每次請我喝茶,好像都是“功夫茶”,名字很有男子氣概,但茶壺和茶杯都小得可憐,茶壺只有女人的拳頭大,杯子頂多半個乒乓球大小,但這些印象并不深刻,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每次見了我,都是那兩句話,不是“聽日(明天)請你飲茶”,就是“幾時得閑一起飲茶”。她的話,又總讓我想起廣州老茶樓“妙奇香”門前的那副對子:“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喝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笔茄剑倏嘣倮?,也要“偷得浮生半日閑”,找個朋友喝杯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