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計署發(fā)布對20家央企2015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引人注意的是,被抽查20家央企的155項境外業(yè)務,竟有61項形成風險,合計384.91億元。審計署審理的10家央企93項境外業(yè)務,有62項存在論證不充分、未按程序報批等問題,其中僅10起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就造成國有權益損失風險142.7億元。
如中國華能集團公司,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其所屬境外企業(yè)以103.27億元實施的收購項目經營虧損。中國中化集團公司2007年至2011年投資的4個境外項目,累計損失和虧損36.21億元。
專家表示,央企“走出去”除了要諳熟國際市場通行的規(guī)則以外,也必須建立健全企業(yè)內部和外部的控制約束機制,防止延續(xù)“外戰(zhàn)外行”的弊端,把境外投資變成境外撒錢、賠錢、甚至洗錢的噱頭。同時,需要將審計同步擴展至央企在境外投資經營的所有業(yè)務范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