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李田和王曉新在青山鎮(zhèn)第二高中讀書。在那個高考被稱作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年代,學習成績排在班級中下游的李田和王曉新考上大學的希望幾乎等于零。但這毫不影響兩人年輕純真的心態(tài)和多年相處的友誼。兩人每天上學放學結伴,騎著同一款郵局綠的28輕便自行車,晃臂抻腿,騎來騎去,形影不離。
高三下學期剛開學,大街小巷一夜之間不知從哪兒忽然冒出來的一個個臺球案子,伴著街邊高音喇叭里傳出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臺球這種火暴的街邊游戲,便迅速在小鎮(zhèn)上蔓延流行起來。
李田和王曉新他倆也迷上打臺球。兩人經(jīng)常白天逃課,更多是晚自習到班級點個卯,就跑出來打臺球。晚上打球的人少,案子上方點著一盞200多度的大燈泡,李田和王曉新在案子上對攻,一直玩到下晚自習再騎車回家,毫不知情的家長還以為兩個孩子在學校里邊用功呢。
王曉新腦瓜活,道道兒多,他對李田說,咱們這么打臺球不合適,你想想,一張臺球案子才六七百塊錢?,F(xiàn)在臺球這么火,與其花錢打臺球,不如咱倆買張臺球案子,既能鬧個白玩兒,案子還能賺錢。李田當即舉手贊同,李田家庭條件相對優(yōu)越,他以買學習資料為名,從家里要來了五百元錢,王曉新又想法湊了點兒,兩人花了七百元錢,合伙兒買下了一個二手臺球案子。
同學們在緊張備戰(zhàn)高考,他們倆卻忙著做起了生意,每天輪流一人編造各種理由請假看攤兒。復習階段,老師管得也不那么嚴了。趕上學校有活動或兩人都有事,就把案子租給輟學的青年二波子,一天只收二波子二三十元的。
一個月下來一算賬,除去買案子的本錢,還凈賺了四百多。這筆錢是“公款”,放在誰身上也不方便,也容易被家長發(fā)現(xiàn),兩個人商量將它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學校后面有一個多年廢棄的酒坊,立在荒草叢中。兩人停下車邁過草叢走進酒坊,在東面的磚墻上從左到右數(shù)十五,從上到下數(shù)二十的位置摳下一塊方磚,將里面掏出個洞,用來裝兩人的公共財產(chǎn)。再將方磚塞回原來位置,外表一丁點兒也看不出來。
這天輪到李田值班看案子。天氣炎熱,打球的人卻不見少。一天下來掙了六十元,李田騎車直奔酒坊,把錢放入“銀行”,心情愉悅的他,將錢全部拿出來反復數(shù)了兩遍。整好八百元。
第二天王曉新上午正常值班看攤,下午卻說鬧肚子去不了。無奈李田接著看攤。放學前,李田又來到酒坊,取下磚頭放入下午的收入。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又將錢全數(shù)了一遍,加上今天的收入總共才七百八十元。
李田又將錢查了一遍,必里犯疑,昨天明明查是八百元,怎么加上今天的收入還會少了二十元?如果是小偷光顧,不會只拿走幾十元錢,肯定會全窩端走,一分不剩。
從這天開始,李田再去看王曉新,總感覺眼睛里像隔了一層霧。
王曉新再看李田時,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些內(nèi)容。
高考一天天臨近,兩人覺得該收手了,就聯(lián)系人把臺球案子賣了,此段生意除去兩人花銷,還凈賺了一千五百元錢。對于還是學生的他們來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兩人二一添作五,就把錢款分了。
高考成績很快下來了,兩人均榜上無名。李田父親托人走關系,爭取了一個自費去華東政法學院進修學習的名額。李田在政法學院上了幾年學后,回到小鎮(zhèn)派出所當了一名警察。
王曉新家境條件差,落榜后就自己在小鎮(zhèn)上做起了生意。賣過蔬菜水果,跑過大車運輸,開過賓館飯店。聽別人說,王曉新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是自己單干,從來不與人合伙兒。
兩人雖還同在一個小鎮(zhèn)上,但卻沒什么聯(lián)系。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李田還在做警察,王曉新錢也沒少掙。
王曉新在小鎮(zhèn)上又開了個“有家臺球廳”。 現(xiàn)在的臺球廳可比當年街邊臺球案子豪華多了,五百多平方米裝修高檔的臺球廳里,中間依次擺著十幾個星牌大理石臺球桌,墻上懸掛著丁俊輝、奧沙利文等臺球明星的巨幅照片 ,室內(nèi)涼爽的中央空調(diào),四周擺著紅色的沙發(fā),播放著音樂,吧臺茶水、咖啡俱全,人們在這里安靜地打球、休閑。
今夏格外炎熱,吃完晚飯李田上街溜達,碰到高中同學謝三,謝三不知在哪兒喝多了,非要和李田再整幾杯。一杯酒下肚,謝三說:李田,我要主動投案!李田嚇一跳,啥案???就高三那年,你和曉新合伙兒整那個臺球案子,我要去玩你們不讓,說還指案子掙錢。有一天我就偷偷跟著你,看到了你們在酒坊藏錢的地兒。我拿了兩次,總共拿了一百塊錢!
看到李田臉色漸青,謝三有點害怕了:我可是主動交代的,我請你喝酒還不行嗎?再說了,那些錢我也沒要,我都花回到你們臺球案子上了,不信你問二波子!他不知道我哪兒來的錢,可他知道我花哪兒了!
李田想了想說,三兒,咱這酒就別喝了,陪我去王曉新的臺球廳打桿兒臺球吧。時間真快,一晃快三十年沒打臺球了。
作者簡介:勾連穎,男,北大荒作家協(xié)會會員。1994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曾先后在《中國青年》《農(nóng)墾日報》《三江晚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文學作品近百篇。發(fā)表在《中國青年》的作品《愛人在眼心常開》先后被《生活時報》《家庭生活》《中山日報》轉載。散文《臺歷》入選《走筆北大荒——墾區(qū)開發(fā)建設50周年文學作品選》,散文《三棵樹》入選《墾區(qū)開發(fā)建設60周年文學作品選》,散文《母親·大學夢》《故鄉(xiāng)》入選《北大荒文學新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