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令軍
淺談證券投資市場的羊群行為
□ 孔令軍
政府調控關鍵不在于政策本身的大小和手段,而在于向市場傳遞信號的有效性
羊群行為是一種從眾行為,指個人在社會群體的影響下,放棄自己原有的意見,轉變態(tài)度,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在證券投資市場上,如果一個投資者在不知道其他投資者的決策情況時不會進行一項投資,但當他發(fā)現其他投資者的決策是進行該項投資時,這個投資者也跟進投資,那么這個投資者參與了羊群行為,反之亦然。
有多種原因可能引發(fā)證券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比如心理定位模式,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并非相互獨立,當心理定位模式對大多數人同時產生作用并且這種作用使人們對資產定價出現偏差時,證券市場就在整體上出現變動;信息疊層理論,人們愿意相信并接受大多數人或者權威的觀點,而非自己的判斷,這導致證券市場基本面價值的信息在傳播和評估過程中產生失真現象;投資者總是不完全理性的,可能有與其他人保持一致的內在偏好;由于特定的薪酬結構和雇傭條款,代理雇主進行投資的經理人有模仿其他經理人行為的激勵;信息不確定或信息成本過高,投資者傾向于從他人的交易行為中獲取信息;市場經濟、互聯網發(fā)展、媒體報道渲染、分析師的樂觀預測等誘發(fā)因素的共同作用,等等。
羊群行為在證券投資市場中既會產生積極影響,也會產生消極影響。積極影響主要包括:引導正確的價值判斷。投資行為具有天然的趨利性,為取得更大的投資收益,投資者更傾向于在公認的價值和價格評估體系下,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以投資價值的標準發(fā)現投資機會。平抑股價波動。如果基金奉行中長期投資策略,那么基金經理人在運作時,就會從獲得中長期投資回報的角度出發(fā)來制定投資組合,注重投資回報的穩(wěn)定與增長,不會追漲殺跌。在這些情況下基金羊群行為可以平抑股價波動,增加市場穩(wěn)定性。消極影響主要包括:傳播錯誤信息。由于人們的過度自信、缺乏對細節(jié)的關注、對他人判斷的過分依賴,往往造成某些錯誤判斷在人群中的相互傳染。加劇市場波動。如果基金一類的機構投資者奉行短期投資策略,那么基金羊群行為就將加劇市場的波動,降低市場的穩(wěn)定性。容易導致股價指數失真。由于成份股指數(或總指數)通常采取按照總股本(或流通股)加權計算股價指數,當眾多機構投資者同時買進或賣出大盤藍籌股時,必然會引起大量藍籌股股價的波動。其較高的權重又會對股價指數帶來較大的影響,導致指數失真,無法正確反映市場的運行情況。
如何有效防范有害羊群行為,促進證券市場的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國家層面。政府應規(guī)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宏觀調控的信息透明度,降低各種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組織方面的限制。政府調控關鍵不在于政策本身的大小和手段,而在于向市場傳遞信號的有效性。當某一事件的影響被放大、擴散時,政府可以利用各類媒體,有效地向市場釋放出利好政策的信號,減少股票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促使投資者在對信息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規(guī)范金融市場秩序。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虛假包裝上市與包裝利潤、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和證券欺詐、莊家操縱股市等問題時有發(fā)生,造成了很多人為的從眾效應。因此,加強監(jiān)管是有力手段。
機構投資者層面。修正高層管理人員的報酬結構。目前基金公司對于基金管理人員的報酬標準過于單一,造成了各種基金投資風格趨同。使得在大市上漲時,大部分基金都采取了增長型的投資策略而非平衡型的投資策略,但一旦市場反轉,這種策略相同的投資基金就陷入極大的風險之中。因此適當地修正報酬結構這種方法對由于基金經理追求聲譽和薪金而產生的羊群行為將產生一定的積極效果,將鼓勵基金投資風格的多元化,從而降低基金整體的風險。個人投資者由于消息的不完全,往往對政策信息表現出過度反應。機構投資者由于自身信息庫和專家隊伍的優(yōu)勢,對政策的未來影響有一定的預見性。暫時偏離的證券價格最終將回歸,這也帶來了相應的價值投資機會。因此,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機構投資者可以采取反向投資策略,選擇低市盈率的證券,進行積極的波段操作。
個人投資者層面。我國散戶投資者的財力比較薄弱,投資理念不夠成熟,加上股市評論和媒體宣傳的推波助瀾, 當市場出現波動時, 投資者易受股評和媒體信息左右, 導致從眾效應成為常態(tài)。通過投資者教育可培養(yǎng)投資者的理性投資理念,提高投資者識別風險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認知偏差,起到減少從眾效應,穩(wěn)定市場價格的作用。個人投資者應保持一種獨立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市場極端不穩(wěn)定、信息極端不確定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了解所投資的資產,不要輕信道聽途說的傳聞,充分考慮各種潛在的風險。
(作者系中泰證券辦公室高級經理)
□ 責任編輯 樊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