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佳
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的臨床病理特點
謝 佳
目的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的臨床病理特點。方法收集310例卵巢癌患者,以手術病理結果為準,根據患者是否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分為合并組(53例)和未合并組(257例),對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癥狀、病理特征、實驗室檢查及預后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的臨床病理特點。結果合并組年齡多在50歲以下,其臨床癥狀以月經改變和腹脹為主,腫瘤直徑多<10 cm,血CA125多<200 U/ml;未合并組年齡多在50歲以上,多有生育史,臨床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和盆腔包塊,腫瘤直徑多為10~20 cm,血CA125多為200~1000 U/ml。合并組患者的分期較早,以Ⅰ期和Ⅱ期為主;未合并組分期相對較晚,以Ⅲ期所占比例最大。在合并組患者中病理類型以透明細胞癌和子宮內膜樣癌為主,在未合并組中多數為漿液性囊腺癌。未合并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顯低于合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01,P=0.000)。結論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卵巢癌的發(fā)病年齡臨床分期均較早,且病理類型以宮內膜樣癌和透明細胞為主,血CA125敏感性較差,應充分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癥狀與病理特征,提高診斷準確率。
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癌;病理特點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育齡期女性常見良性病變,該疾病具有侵襲、種植和復發(fā)等類似惡性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有臨床研究報道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增加卵巢癌的發(fā)生率[1]。近年來,隨著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率增加,其惡變問題逐漸受到臨床重視,且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卵巢癌具有相同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背景[2]。本研究就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的臨床病理特點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 310例卵巢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53例患者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將其作為合并組,剩余 257患者未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未合并組。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后均經活檢或病理檢查確診為卵巢癌;入院前未接受過相關治療;均符合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卵巢良性腫瘤、肝硬化腹水、慢性尿潴留等與卵巢癌癥狀類似患者;伴嚴重心、腦、肝、腎等器官器質性障礙及其他器官惡性腫瘤;治療依從性差,臨床資料不全、無法順利完成治療及回訪患者。
1.3 研究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患者的年齡、臨床表現、病理特征、臨床分期、實驗室檢查及預后等資料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
2.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合并組年齡多在 50歲以下,其臨床癥狀以月經改變和腹脹為主,腫瘤直徑多<10 cm,血CA125多<200 U/ml;未合并組年齡多在50歲以上,多有生育史,臨床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和盆腔包塊,腫瘤直徑多為 10~20 cm,血CA125多為200~1000 U/ml,見表1。
2.2 病理分期比較合并組患者的分期較早,以Ⅰ期和Ⅱ期為主;未合并組分期相對較晚,以Ⅲ期所占比例最大。見表2。
2.3 病理類型比較在合并組患者中病理類型以透明細胞癌和子宮內膜樣癌為主,在未合并組中多數為漿液性囊腺癌,見表3。
2.4 預后情況比較對兩組患者均進行3年回訪,合并組生存40例,合并組的3年生存率為75.5%;未合并組中有110例生存,未合并組的3年生存率為42.8%。未合并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顯低于合并組,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01,P=0.000)。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病理分期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病理類型比較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因某種原因導致子宮內膜在其他部位生長,其組織學上有內膜腺體和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激素水平變化而變化,可對卵巢、子宮后壁、子宮直腸凹陷部位、子宮頸、直腸、腹膜、會陰、輸卵管等身體多個器官和組織造成影響,甚至可發(fā)生惡變。有臨床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惡變率為0.7%~1.0%[3],國外研究報道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惡變率為 0.7%~1.6%[4]。以上研究均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增加了卵巢癌的發(fā)病風險,是導致卵巢癌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在本研究中合并組中多數患者的年齡在50歲以下,而在Grammatikakis的報道中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發(fā)病平均年齡為46.2~48.1歲[4],與筆者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卵巢癌患者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發(fā)病年齡提前。在本研究中合并組癥狀以腹脹、月經改變?yōu)橹?,而未合并組則以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和盆腔包塊為主、多有生育史。說明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卵巢癌患者與原發(fā)性卵巢癌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無生育史的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卵巢癌的發(fā)病率高于原發(fā)性卵巢癌。另外,合并組中腫瘤直徑在10~20 cm所占比例低于未合并組,血CA125在200~1000 U/ml所占比例低于未合并組。以上說明在50歲以下,癥狀以腹脹、月經改變?yōu)橹?,腫瘤直徑在20 cm以下,血CA125<200 U/ml,且未生育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有惡變的可能性,應盡早采相關措施阻止病情發(fā)展。
合并組中患者的病理表現主要為子宮內膜樣癌和透明細胞癌(透明細胞癌),原發(fā)性卵巢癌患者以漿液性囊腺癌(漿液性囊腺癌)最為常見,在吳雨珂等[5]的研究中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卵巢癌患者的病理表現與未合并者的表現也有所差異。說明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卵巢癌與原發(fā)性卵巢癌存在不同的發(fā)病機制[6]。另外,合并組中臨床分期以Ⅰ期和Ⅱ期為主,未合并組多為Ⅲ期,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卵巢癌病變分期較早[7]。未合并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顯低于合并組,分析原因主要是原發(fā)性卵巢癌多為Ⅲ期,且年齡偏大,機體抵抗力較差,治療預后效果較差,而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者多在早期發(fā)現,腫瘤細胞分化較好,因此其預后較好[8]。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原發(fā)性卵巢癌之間存在一定聯系,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卵巢癌的危險因素,臨床在處理子宮內膜異位癥時應警惕惡變發(fā)生,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預后。
[1] 梁長江.6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3):52-53.
[2] 章芳,錢紅飛,俞忠娜.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的臨床病理特點[J].腫瘤學雜志,2013,19(4):273-276.
[3] 韋枝紅.PIK3CA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19):6-10.
[4] Grammatikakis I,Zervoudis S,Evangelinakis N,et al.Endometrium and ovarian cancer synchronous to endometriosi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our experience of 7 years[J].J Med Life,2010,3(1):76-79.
[5] 吳雨珂,廖光東,張竹,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惡變與卵巢癌的相關性研究及預后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9):703-707.
[6] 劉改文,田曉艷,馮美英,等.研究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其特定類型的卵巢癌風險的相關性[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6(31):71-72.
[7] Kondi-Pafiti A,Papakonstantinou E,Iavazzo C,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arian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osis[J].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5(2): 479-83.
[8] 許躍.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卵巢癌的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1):46-47.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8.033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朝陽 122000